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美术(包括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原文化之硕果。文章通过对中国美术史料的分析得出,"中原画风"源自唐宋时期"南北二宗"(1)中的"北方画派",是中原画派或北宗画派的主要创作风格,认为"中原画派"即"北宗画派"的传承,"中原画风"即"北宗画风"的发展。重塑中原画派、创新中原画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初创新派代表"四僧"之首的渐江,与当时画坛正宗的"四王"不同,他在师古人的同时师造化,其山水画章法严谨、笔墨凝重、布局简洁具有典型特点,其萧瑟淡远的画风对整个新安画派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渐江山水画典型的构图特征,对于研究清初遗民画家、新安画派以及后世山水画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王"和"四僧"是清初文人画发展的两个分支,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由于地位和境遇不同,使他们的绘画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四王"是集古之大成的代表,他们遵循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意识,画风温柔敦厚、中正平和。"四僧"也学习古人,但敢于突破古人成法,张扬个性,以丑为美,不受前人束缚而师法造化,取材源于自然,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四王"的艺术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上,闪烁着两颗璀璨的行星,师古人的保守派"四王"和个性解放的革新派"四僧"."四王"和"四僧"的风格之所以大相径庭,正因为无论在艺术精神、哲学基础,还是在绘画理念和审美趣味方面皆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5.
"清四僧"是对清代四位著名画家的一个总称,"四僧"顾名思义就是指四位和尚,这是他们最显著的共同点。"清四僧"创建了一个绘画流派,其作品都有着非常强烈和浓重的个人情怀。他们借助绘画这个表现形式,表达他们对故国山河乡愁的眷恋、对家国身世变故的忧郁惆怅之情。他们在文人画上大胆变革和创新,画风冷峻孤傲,把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作画风格深刻影响着后世画家。可以说他们把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在清代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顾工 《美与时代》2011,(3):64-69
龚贤是绘画史上独辟蹊径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独特画风缘于他对大自然和绘画传统的独特体悟,缘于他自成体系的绘画思想。而龚贤绘画思想的形成,是与他的身世、性格紧密相关的。具体言之,龚贤的学画师承、人生际遇、孤傲个性共同造就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和画风,使他成为清初画坛与"四王"、"四僧"并驾齐驱又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家。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画家和画派众多,在继承了宋元画风的基础上,开创新法,对清代的画风有重要的影响。明代绘画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以宋代院体画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为主流。中期,苏州成为江南一带的文化艺术中心,"吴门画派"占有重要地位。后期,花鸟、人物、山水画多方面发展,文人画盛行,松江山水画派影响到了清代。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清初山水画坛上"四王"与"四僧"作品风格的分析研究,从他们的审美观念、笔墨程式、绘画技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和比较,探析正统派和个性派两者在不同创作思想指导下的相通之处,发掘其共同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9.
"二高一陈"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他们早年都曾留学日本,当时日本画坛独树一帜的京都派朦胧体画派由内而外地影响着他们,思想上认可并实践折衷中西的绘画思想。受竹内栖凤思想的影响,绘画题材变得大众化,从绘画技法和画风方面都能探寻到日本京都派和朦胧体画派的身影。绘画工具上也推陈出新,画作中排笔、日本刷笔等工具大量运用到他们的绘画过程中,达到了毛笔所不能及的效果。他们的创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给当时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漓江画派是广西地区新兴的一个画派,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多个画种。主要表现广西地区的风土人情,追求新田园诗意的画风。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科,在漓江画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漓江画派的花鸟画家们以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表现广西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