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深入改变人类社会,这种改变迫使人们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尤其在考虑到未来或许会诞生真正的强人工智能的情况下,选择一条能够使所有人都从这种变化中受益的道路就更加紧迫。近年来的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中,将这种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共存的现状总结为"后人类"时代的到来,这带来了社会治理领域内研究范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017年12月23日,"2017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广化寺什刹海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间佛教与未来社会"为主题,重点探讨"人间佛教"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智慧光芒,回应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技术革新、挑战与机遇,以及利用智能技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使人类面临一个新型的存在论问题,即人工智能有可能危及人类的存在,这是一个与自杀问题同构的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尚属于图灵机概念,尚未具有主体性,无法解决"停机"问题,因此图灵机对付不了悖论以及一切类似结构的问题。但是,一旦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具有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超图灵机,就有可能以人工智能自身的存在需要或自身最大利益为准而修改自身的程序和社会游戏规则,从而使人类的存在陷入终极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影响难以预料。在目前阶段,人工智能的冲击主要在于技术层面,并将逐步扩大到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诸方面。在带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情感智能人出现之后,可能会导致人的自我认知、社会结构和价值目标的进一步转变,这将比工业革命更为彻底地颠覆儒家伦理,因此,加强对儒家价值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的分析,对于理解儒家的未来,对于人类应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都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从哲理角度来理解近些年人工智能的新进展,以及它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首先说明人工智能出现的哲学背景,进而阐明导致这次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深度学习"方法的思想含义。为了尽量原本地显现人类心智的特性,以便与这种人工智能进行比较,本文诉诸广义心学,思考这个古老传统对于人类心灵的基本见地。在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带来的危险性的同时,提出一种虽然薄弱但毕竟值得思考的可能性,即一种由于深度时间化而突破了与人类意识包括其深层意识(本心)隔膜的人工智能,真正拥有人的天然情感、道德感、艺术感和神圣感,从而成为人类的真正知心者、保护者和善良的帮助者。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在人类认知系统中,语言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为我们审视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思路。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产生于人类交往实践,在人类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人工智能中语言问题的探究发现,人工智能存在语义理解的形式化缺陷、机器思维的意识难题、人类知识的表示困境和人工学习的社会化瓶颈等问题,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本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根本分野。正如人工语言的工具性那样,人工智能也同样是工具性的,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对人类智能的辅助和强化。  相似文献   

7.
自"图灵测试"提出以来,关于机器能否真正具有人类智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批评者多认为机器可以具有工具意义上的弱人工智能,但不具有主体意义上的强人工智能。以珀尔为代表的因果推断学派主张因果推断能力是机器具有强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旦机器获得因果推断能力实现强人工智能,机器就可能在后续发展中远远超过人类智能,并达到其发展之奇点。我们认为:如果能让机器人具备因果推断能力,那么强人工智能就是可以实现的,奇点的存在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实际性,要想在实际上获得这种高于人类的智能,人类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传统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  相似文献   

8.
程海东  胡孝聪  陈凡 《哲学分析》2024,(1):174-185+199
人工智能体道德建模的目的是让它们在道德实践中与人类和其他智能体更好地相处。目前主要有四种建模策略:隐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混合式。但是这些策略存在技术层面的困境,如设计范式、道德转译和算法黑箱等问题,并且在社会层面上也难以应对伦理对齐的困境。这是因为现行策略认为人工智能体在道德实践中发挥着线性作用,能够独立实现某种外在的道德规范,从而将人工智能体从实践中隔离出来。采用分布式道德机制来实现人工智能体道德建模,将人工智能体置于多智能体系统中,可以在人与人工智能体的交互式道德实践中形成开放、包容的道德规范和分配式道德责任。这种机制不仅能够消解现行策略的困境,还能够促进人工智能体与人类之间形成道德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社会塑造的自爱个体是"道德-政治"联姻的根源,在解决自爱个体的生存问题的同时,这种联姻也带来"革命"的威胁。本文从历史和思想史文本演进的角度阐释了这种联姻的学理依据,同时,也从革命对人类生存的深刻影响方面阐释现代社会的未来的开放性。本文表明,道德和政治的张力与冲突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浪漫主义的对策导致的往往是灾难性结局。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在当代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将促进人的闲暇,协助人类更加条理化、无危险地去工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自我治理变得更加智能。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挑战既有的人类价值,促使人类去重新思考人类的基本属性与伦常关系。同时,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人们对于机器是否可控制的担忧。因此,关于人工智能,应该及早评定其发展利弊,确定其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对新技术的发展行使人类应有的表决权。  相似文献   

11.
12.
Once More. . .     
Short notices of reissued books:
Ken Parry (ed.),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Eastern Christianity
Rowan Williams, Arius
Colin E. Gunton, Becoming and Being: The Doctrine of God in Charles Hartshorne and Karl Barth
Leszek Kolakowski, Religion. If There Is No God. . .: On God, the Devil, Sin and Other Worries of the So-Calle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Once More . . .     
The New Testament: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 Third Edition, Bart D. Ehr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0-19-515462-2), pp. xxxvi + 506, Pb £21.99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Middle Ages , Walter Ullmann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George Garnett. Routledge 2003 (0-415-30227-7), pp. xix + 339, Pb $19.99
Showing of Love , Julian of Norwich, translated by Julia Bolton Holloway, DLT 2003 (0-232-52503-X), pp. xxxiv + 133, Pb £9.95
The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 Volume 3 (J-O), Erwin Fahlbusch et al. , Eerdmans 2003 (0-8028-2415-3) / Brill 2003 (90-04-12654-6), pp. xxix + 918, Hb £65/$100
Approaches to Auschwitz: The Holocaust and its Legacy , Revised Edition, Richard L. Rubenstein and John K. Roth (eds),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3 (0-664-22353-2), pp. xi + 499, Pb $29.95  相似文献   

14.
ONCE MORE. . .     
Books reviewed:
A.J. Heschel (ed. and trans.), G. Tucker. Heavenly Torah as Refract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Reviewed by David R. Blumenthal
Robert Murray. Symbols of Church and Kingdom: A Study in Early Syriac Tradition. Reviewed by Augustine Casiday  相似文献   

15.
16.
Once More. . .     
Alister E. McGrath, Christian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3rd edition)
Alister E. McGrath, The Christian Theology Reader (2nd edition)  相似文献   

17.
ONCE MORE . . .     
Book reviewed:
An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n: Human Responses to the Transcendent , John Hick, Second Edi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1-4039-4445-8), pp. xlii + 416, Pb £18.99 Reviewed by Michael A. Chester North East Oecumenical Course, Durham  相似文献   

18.
19.
A. G. P. A. News     
Therapist interventions in group therapy are not usually considered in terms of criteria for their validity. Such criteria hinge on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therapist. In a psychoanalytic group context, 10 validating criteria are presented in broad areas relevant to affec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group cohesion. Other issues, such as timing, are considered, and illustrative clinical material is presented. Ongoing clinical hypothesis testing in the work of therapy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