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遐见 《哲学研究》2012,(7):16-18,112
<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催生着生态化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生态化社会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态,是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在我国社会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为我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生态化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由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侵害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使社会生态化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呼唤着生态化价值观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协同正义就是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的协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正义原则主要体现为自由表现个性、表现个体差别的差异性正义,而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原则则主要体现为追求平等的同一性正义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原则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正义原则的综合超越,它应当是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的合理协同。  相似文献   

3.
孙运宏  鲍磊 《学海》2023,(2):12-20
本文以1949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政策文本为依据,梳理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五个历史时期的核心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设时期的引导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主导模式、改革开放后探索发展时期的粗放模式、税费改革后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服务模式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时期的共治模式。通过考察不同时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发现其内在逻辑理路主要体现在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现代化、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化解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政策引领改革创新等方面。因此,推进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拓展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治理功能;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增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生性动力;坚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智慧化手段;坚持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共治,整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源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主要特征是“一主多元”,主要由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等三大要素构成,其中主流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把握“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必须坚持主流文化主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相结合、多元文化并存与建设和谐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要深刻认识“一主多元”文化格局的特色化、层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将宗教及宗教发展规律与我国特殊表现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既不同于他国宗教治理模式,又有别于我国历代宗教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宗教事务管理上的显著优势。传承大一统的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多元一体的文化价值原则、借鉴包容互鉴的文化发展模式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文化优势;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遵循宗教发展规律、契合中国现实国情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理论优势;党对宗教工作的统一领导、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国法大于教法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办的基本方针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政治优势;以持续强化的组织力量提升治理能力、以积极互动的组织体系提升治理效率、以全面的组织动员强化治理协同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1):201-205
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沿革,认为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崇尚法律的法治观念、制定彰显正义的法律制度、落实法律主治的治国方式。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文化发展的传承性、文化发展的开放性等四项原则;必须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黄爱宝 《学海》2012,(3):102-108
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既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诉求。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基本蕴涵应是聚焦自然生态政治领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宣传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在将生态理念融入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注重环保,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同时,将生态理念融入空间设计,能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以三亚红树林公园为例,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并提出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本源道德与正义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本源道德是蕴涵在物质生产关系中的伦理属性 ,是一种体现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以权利义务关系表达、本体与价值相统一的伦理范型。法律正义就是社会本源道德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如果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属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本源道德 ,是一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伦理范型 ,那么它便是各种具体社会制度道德的根据 ,并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不同的制度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中 ,就是权利本位、公益优先和人民主权三大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宗教治理体系建设水平,是目前我国宗教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宗教治理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从社会事务的角度而言,宗教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部分。为此,笔者拟围绕宗教治理主体、宗教治理对象及内容展开思考,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要有效进行宗教治理,首先,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原则;其次,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水平是宗教综合治理和国家系统治理的根本;最后,夯实宗教治理的基础,加强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宗教综合治理能力,积极完善宗教自身体系建设,规范宗教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切入点,创新推进宗教工作是新时代的历史必然要求。总之,只有坚持宗教治理的原则,不断提升国家系统治理体系法治化水平,夯实宗教综合治理的基础,才能不断完善宗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宗教中国化走过了新中国、新时期,进入了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三重历史逻辑:新中国是一个我国宗教完全割裂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度联系和重构新宗教制度的逻辑,其核心是明确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新时期是一个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逻辑,其核心是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时代是一个完善宗教工作顶层设计的逻辑,其核心是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要求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工作的重心应由"宗教观"转向"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相符合,其学科属性应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的总原则要坚持以"实践"为根据,并将其贯彻到具体的研究对象、体系根据、内容结构以及研究方法之中,从而达到学科"属性——总原则——具体原则"的内在统一。事先讨论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属性和建构原则,有利于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达成普遍的理论共识、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宗教治理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补齐宗教工作短板、堵塞宗教事务管理漏洞、防范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的战略之举和治本之策。要着力从理论指导、组织领导、法规制度、协同管理、人才队伍、目标责任、风险防控等方面,全面构筑起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穆斯林》2022,(1):5-9
<正>统战新语12月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7号公布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五部门联合制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办法》坚持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相统一,坚持维护信教公民合法权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坚持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与促进宗教健康传承相统一,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体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70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是,党和 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德法并重,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坚持传承与创 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代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加强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统一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和论断,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深刻洞悉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运动的学说;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7,(1):163-167
随着基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传统治理格局已无法适应农村基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就是适合农村基层社会发展趋势和民主治理客观需要的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是在吸取西方治理的思想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自身实践发展需要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范式。这种新的范式是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在农村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建立一种衔接互动的治理关系,以达到协同共治基层农村事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伦理秩序既是"生成"的,也是"建构"的。强化"伦理秩序"意在拓展和挖掘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机制和价值深意。建构或提供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社会伦理秩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发挥蕴含于国家治理中的基本伦理关系、主流价值诉求及其善恶研判标准的伦理秩序功能,以聚合国家治理秩序的复线图景,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机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治与法治的协同共治,以形成伦理秩序的价值共识,将成为建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伦理秩序的方法论原则和践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孔子道德哲学体系中的耻感具有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道德品性.当耻感与"礼"相联系时,它注重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他律;当耻感与"仁"相关照时,它注重的是主体的道德自觉,以自我行为与道德要求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自律.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解读孔子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耻感品性,对于人们按照社会主导价值观自觉地趋荣避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