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大庆  李希言 《学海》2004,1(4):18-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建构上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因而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这集中表现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上。这种内在统一性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其中主要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规律与运用规律的历史主体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2.
墨家的"类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在丰富的类推实践基础上,通过对事物间的类同和类异的考察,概括出了推类的称谓,明确了类推重“类比”的逻辑性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全面地阐述了有关推类的思想,并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从而使类推成为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但由于墨家的类推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交锋,即“辩”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又凸显出服务于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性、语用性的色彩。虽然推类也具有由“所然”进到“未然”的认知形式,但这是它的“弱势”,它的“强势”是描述、论辩、说服。所以,它所探讨的推理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结合,所阐发的逻辑思想与政治伦理观点相结合,它是带有中国思想、文化、语言特色的中国古代逻辑,亦是墨家推类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娉 《学海》2023,(5):13-24
政策试点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历程的关键线索。已有文献较少对中国政策试点的整体逻辑进行提炼。本文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解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政策试点的历史脉络,区分政策试点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探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理论谱系;提炼“权威引领的政策试点”“府际互动的学习网络”“多样化的试点模式”“适应性的政策制定”的实践逻辑。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揭示了中国政策试点的独特机制:议题驱动的强化学习、高位驱动的专项授权、评价驱动的经验吸纳、注意力驱动的创新迭代。推动政策试点的持续发展,既要总结历史规律,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试点理论,也要从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汲取新知识,回应时代性的重大改革议题,更有效地发挥政策试点在全局性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郗戈 《哲学研究》2022,(4):36-45
《资本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不是普遍原理应用于特殊对象的演绎关系,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特定理论形态建构过程。《资本论》不能归结为一重批判或双重批判,而是包含资本逻辑批判、物象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三重批判”的差异与联系的复杂总体。《资本论》“三重批判”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特定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再现,把握了社会结构诸层面之间的复杂交织与丰富互动,呈现为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特殊理论总体,蕴含着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丰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发展。《资本论》在“三重批判”的“特定化”定向中,综合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特定性内涵,内生出一种相对独立的、以历史特定性为原则、以特定社会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汪业周 《学海》2001,46(1):28-34
社会活力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社会活力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性、开放性、辩证性及实践性.他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就社会活力的提高机制及实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阐释.邓小平社会活力观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内在根据以及科学的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它是德育建构的内在动因.理论上人性观为德育预设了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德育范式;历史中人性观的发展预制着德育形态的变迁.人性与德育的相关性在现代社会具体化为“主体”认知发展带来的三次德育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罗长海编著的《企业文化学》一书,已在1991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7万5千字,是一本有开创性的实践哲学.著者不仅对国际企业文化潮流的兴起、时代特征、人心向背、逻辑发展和基本学说等作了历史的考察与分析,而且对企业文化学的基本内容提出了自己独创的思想体系.一、全书体系结构完整,有其内在的逻辑,具有哲学性质.该书体系结构是以分析和考察“国际企业文化潮流”的历史发展为“经”,以研究和论述“企业文化学的基本内容”的逻辑和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以批判审视现代性生成着的生活境况为现实根据,以“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为历史前提,以“现实的个人”的解放为价值指归,以生活实践自身的辩证否定为根本道路,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解放学说中生活的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历史性与未来性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架构,实现了人类解放理论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与历史性转向,由此凸显出马克思解放理论巨大的当代价值与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首先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形态发展的规律,为解放理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活逻辑架构揭示了解放内在于社会形态历史性规定之中:社会形态的历史嬗…  相似文献   

9.
试论"真矛盾"及次协调逻辑的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择和建构是心理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本概念,“选择和建构的统一”是心理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从感觉到思维(乃至个性)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选择和建构的统一,不但从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的角度看是如此,而且从成体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它体现了思维的历史和思维的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基于绝对精神自身演变的逻辑要求所提出的思想建构的准则,在马克思那里实现了基于唯物史观阐释原则的变革性飞跃,回归历史具体的基本内涵就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思想体系、阐释精神历史。回到马克思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或可提供一种对于中国经验具有方法论高度的有效解释,这体现了唯物史观阐释原则的方法论价值,也体现了马克思科学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在中国现实面前,一些西方观点是主观的不确定性在理论思维中的表现,通过理论思维框定中国道路,自然就偏离了中国道路基于自身特点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定义的实际过程。阐释体系的建构和创造,首要地取决于阐释原则的确定,为此要消除一直困惑西方阐释学的"理解与解释"的不确定性或因人而异的多元性。"三大体系"建设从哲学方法论上讲就是学术理论的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医学有独具自己文化特色的传统心理治疗思想,它以“和”为核心,具有生理与心理调适并举、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心理治疗、疗养修一体、德心统一、依据并利用环境因素进行心理调适与治疗等特点,其治疗理念是:“心病须用心来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和“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些思想与理念对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视域下传统和谐思想的价值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小美  郑永廷 《现代哲学》2006,1(5):109-113
中华传统和谐思想丰富多彩,它是维护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思想源泉。但是,传统和谐思想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东西,特别是以等级划分为特征的历史局限。继承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现代价值转换,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举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这是宗教工作与宗教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尝试,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研究理论创新的共同努力,也给学术界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次接触宗教工作实际及其相关的方针政策,向党政部门宗教工作干部和相关机构宗教理论研究者请教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白欲晓 《现代哲学》2006,(5):114-120
对哲学作为“实践的智慧学”的探求是牟宗三后期哲学思考的核心。这一探索,开启了牟宗三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双向诠释的基本视域,也拓出了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建构的理论地平。“实践的智慧学”诠释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也隐含了牟氏道德形上学自我批判与超越的思想线索。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这个当前全球性课题的解决,有赖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表明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之前的几千年哲学史中各派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解答。随着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实践相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个领域中主客体矛盾历史地发展的问题。一、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据:人始终具有受制于自然的“受动性”,而“人化自然”则永远具有“人道主义”的品格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逻辑的…  相似文献   

18.
郑伟 《现代哲学》2023,(2):43-49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体系外观具有强烈的“迫不得已”特征,并使其导向关于“文化领导权”的分析。通过“历史-社会”的解读模式,葛兰西哲学在有限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框架合法性的同时,极度强调文化的重要性。通过“文化-政治”与“文化-理论”的双重逻辑建构,葛兰西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引导意大利启蒙运动的革命目标。由于片面强调文化问题的重要性,造成其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独立解决文化领导权问题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9.
沈建国 《学海》2001,(4):24-3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典范.在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中把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为"三个代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揭示了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把理论创新视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应有之义,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中,提出了衡量政党先进与否的新标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概念、吸收新党员的新标准、衡量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新标准,为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我们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强调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与具备脚踏实地的求实态度的辩证关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与目标的统一.《讲话》在理论上的创新必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由张家龙、刘培育、郑伟宏、邵强进四位学者合作撰著、张家龙先生主编的《逻辑学思想史》 (以下简称《思想史》), 最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作为“学科思想史丛书”之一推出。该书改变了国内外现有逻辑史著作按编年史方法论述历史上的逻辑学家和逻辑学派的传统模式, 另辟蹊径, 采用“以逻辑为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论述方法, 即“从世界三大逻辑学的历史发展中概括出各自的几个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构成一个体系, 然后按历史的发展来论述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演进”。研读这部 63万字的著作, 我们深切感到, 该书不仅是一部标志着我国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