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人们同时面对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只有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整合起来,才会对一个人的身心有益。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饶恕的爱     
张艳 《天风》2001,(10):46
人们对爱有很高的憧憬和期盼,人们渴望得到爱,也能去爱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常常感到失望而不能满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爱,反而被仇恨所充满,恨能使人六亲不认,使人变得圆滑诡诈,使人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人们由此而泯灭了良知,扭曲了人性。 中国古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复仇之火在人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一种人生美学,旨在克服现实生活中人格的分裂,实现人格的完整和人性的复归,为人们储备一份平和自由的心绪,造就无数精神振奋向上、人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从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需要温暖,需要心灵的沟通。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当我们迫切需要找一个人倾诉心中的烦恼、不快时,举目四望,思前想后,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人们的困惑、忧虑、恐惧、孤独、压抑、失望、悲伤……迫切需要交流,需要诉说,需要安抚,需要宣泄……心理咨询就是人们打开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心墙     
按理说,人与人之间不该心隔一堵墙,应该有心路相通。可现实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常有,不如意的事常在,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们在心灵的沟通上受到某些滞阻。  相似文献   

6.
寻找快乐     
渴望生存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和权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状况、观念意识的不同,以及面临着生存的竞争或下岗的可能,使不少人遇到种种忧虑和烦恼。英国大思想家伯特兰·罗素  相似文献   

7.
善恶有报     
古人曾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这话一点不假,不管从历史典故中,还是从影视作品及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都会看到那些行善积德的人,因着他们点点滴滴高尚的行为使后代得到庇荫;而那些作恶多端、无恶不作、丧尽天良的人,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是不肯退这一步,即人们通常指的想不开。结果,往往贻误了事态的好转,甚至作茧自缚导致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9.
AA制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被人们采用。“AA”是“AlgebraicAverage”的缩写,意思是“代数平均”。事实上该词原本是英国人对荷兰人的偏见,因为古荷兰人就是平分账单的,英国人认为荷兰人没有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10.
平安的意义     
“平安”人皆接纳,俗语“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安全生产”、“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等等,这里指人们现实生活中本能的希望,期望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失,可见人人都需要平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中,离不开对方位座次的合理使用。现实生活中,对桌子、座次的安排,人们大多注重其实用与美观,其实这些物品是人的空间观念的体现与延展,也是一种空间语言,对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人们常说:“座有座的讲究”。这里讲究座次安排是  相似文献   

12.
财富伦理是隐藏于财富背后、反映财富的实质和价值、说明人与财富之真实关系的自在之理或客观真理。财富伦理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的财富伦理通过普遍有效的财富伦理原则向人类敞开其自身,并通过人的财富道德意识、财富道德思想、财富道德观念、财富道德精神和财富道德行为显示其存在和影响。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是人们深刻认识和领悟财富伦理的思想结晶和理论成果,它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财富道德观,而且能够推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抵御物欲横流,还能够激励人们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高消费主义等不合乎财富伦理要求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道德包含着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两个方面,它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首先,无产阶级衡量人们道德水平之高低,一贯坚持知和行统一的观点。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有坚强的道德信念,而且还要自觉地把他的道德意识表现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在他的生产、工作和学习等具体活动中。也就是说,只有知和行相一致,并且符合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时候,人们才承认他是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4.
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判断事物,而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舞蹈演员的气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气质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是每个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把气质理解为风格、气度、风度。风格,是某一事物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气度,是人的气魄和表现出来的度量;风度,是美好的举止姿态。不论是何种说法,其核心就是一个“美”字,是感觉上的美。通常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美感的往往是相貌、形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的实质就是现实自由的理论逻辑。马克思现实自由的理论逻辑具有三个互相关联的本质特征,即现实自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自由,现实自由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自由,以及现实自由是区别于封建社会的生活自由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自由的、人处于自由自在存在状态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现实自由逻辑的理论合法性在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境界普遍高尚,以及三大差别的最终消失,使得人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即实现了人的自由存在。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研究是马克思哲学未竟的事业,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提供哲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已”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这种人喜欢炫耀、哗众取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自我被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衡量一个人信德坚固与否,要看他的表样,若他一贯的树立善表,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定能感化带动身边的人向善。如果他只念经多跪的直,但平日出口骂人,伸手打人,有钱赌博,爱与儿媳妇或别人耍小聪明小心眼,爱勾心斗角常狠仇人嫉妒别人,没有一点爱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人的个性发展的一致性张惠琴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是我国建国以来用来调节现实生活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集体主义作了某些不正确的理解,似乎集体主义就是只注重...  相似文献   

20.
《思维科学通讯》2006,(4):16-31
(一)艺术思维对象 艺术思维的对象是什么?一般答案是:人的生活。确切一些的答案我以为是:艺术思维的对象是人们人文感受到的那一部分人的生活。接触到现实生活,人们会产生种种感觉。如果伴随这种感觉还引发某种心理反应,如爱和恨、喜和优等等,使这种感觉更加深刻,这就是感受。如果说单纯感觉还是人的感觉器官的自然生理功能,感受则是被人的意识强化了的感觉。如果某种感觉是被某种人文意识——即人所生成或接受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某种文化为内容的意识——所强化的感觉,那么这就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人文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