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归纳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作用机制和提高策略,论述了自我效能感在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育学习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另外,还综述了国内学者介绍的自我效能感在写作行为、计算机使用行为方面的国外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此领域的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和领导力的研究特色和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10多年中, 中国学者在该领域中进步快速, 并蕴含巨大的潜力。随后, 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话题和采用的方法, 指出国内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当今组织行为和领导力领域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文章指出了学者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学者可以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为此, 本文第三部分还介绍了几项近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 旨在启发学者关注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 敏锐地发现适合本学科研究的问题, 并以严谨且有创造力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进而对国际学术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注意捕获研究领域,价值驱动注意捕获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对于价值影响注意捕获作用机制,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伴随机制,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独立机制。文章在对近年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两种观点的研究范式、相同点及争议进行了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聚焦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实验方法、作用特点等方面以及特殊群体、跨文化比较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信念修正的理论大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引起了计算机界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绍并研究信念修正的理论,近年来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集体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是指与人类文明进步思想密切关联的一种文化理念,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都存在它的发展轨迹,而且中华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尤为深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集体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尽管研究领域各有侧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集体主义也褒贬不一,但中西学者都从不同领域揭示了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全球化条件下有着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0月10日至11日,"中古世界的佛法与王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以及何创时文教基金会合办。来自海内外佛教研究领域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推动佛教研究能在诸如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不同领域的交流等层面上有所深入。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北美、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相对主义,理性主义和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恩斯  B  布钽尔  D 《世界哲学》2000,(1):5-15
在过去近 30年中 ,国外学者在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范围已经超出了社会学领域 ,对传统的科学史及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SSK代表了国外学术界在认识论、社会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新方向 ,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 ,我们挑选了 SSK正反两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论文 ,组成“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争论”专栏 ,分期刊出 ,希望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读者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请注意东方出版社不久将推出的《知识与社会译丛》。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学者对中国道教的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卓著,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汉学界对道教的重视和研究达到高潮,涌现出一批杰出学者,出版了大批学术专著,提出不少创新性见解,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小林正美教授就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学者。小林教授出生于1943年,1980年开始从事道教研究,1989年提交博士论文《东晋、南朝时期葛氏道和天师道的研究》并通过答辩、获得学位,其后以《六朝道  相似文献   

9.
所有学术件的手册在其学科领域中均发挥诸多重要的作用,首要的是,它们反映了该领域最近发生的变化以及使这些变化得以产生的经典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所有手册都反映了其编撰者在手册出版之际,他们对自己领域内最重要内容的最佳判断.但许多手册也会影响到这些领域本身的发展.学者们--尤其是年轻学者们--会把手册作为信息来源,从中得到启示,进而指导自己的研究.举凡一种手册,它在对自身领域之构成加以考察之际,同时也汇集了日后将会决定该领域之未来发展的各种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在华严研究(包括华严经学和华严宗学)方面起步较晚。美国学术界的华严研究不过三十来年的时间,但已经走在了西方国家的前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美国学者史蒂夫·奥丁的专著 Process Metaphysics and Hua-yen Buddhism:A  相似文献   

11.
目标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标理论是近年来成就动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学者们基于对目标概念、目标功能的不同理解 ,提出了各种目标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动机系统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 ,剖析了不同学者对目标结构的性质、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风靡于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并不是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学术思潮。泛于这股思潮的主要是些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这些学者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表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提出了独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宗教社会学界经历了一场由宗教市场理论引领的"范式转换",对中国宗教社会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回顾了宗教市场理论范式的主要研究成果,梳理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反思,指出与西方学界相比,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经历的不是简单的、替代性的范式更替和转换,而是以本土化修正为基础搭建起来的多元复合式的结构转型。中国宗教社会学者应立足于本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和结构特性,对西方的理论范式进行积极地扬弃。借助研究领域、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本土化结构转型,中国宗教社会学者或可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宗教研究的本土化进路。  相似文献   

14.
段海军  连灵 《心理科学》2012,35(3):740-744
近十年来,国内掀起了从自然科学途径进行意识和无意识对比研究的新热潮,尤其在实验范式的引进、修正、完善和模型建构方面,做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错误记忆、内隐时间及不注意视盲等新领域的触及代表了国内学者在意识研究内容上的丰富。“钢筋水泥”、“意识涌现”及“车站监视室”等模型的提出,代表了中国学者在意识研究理论方面的创新。当前国内意识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但存在着“研究领域泛化,神经机制探讨有限,跨学科整合力度有待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宝庆讲寺丛书》朗宇法师清修法师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宝庆讲寺丛书》已经出版8周年了。在第8个年头,该丛书已经为海峡两岸47位学者出版了著作,这些学者都是当今活跃在海内外佛学研究领域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美学界,能同时关注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深入钻研美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美学基本问题的学者,为数不多;而以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基础,始终倾心于应用美学诸对象,并视应用美学研究为终身志业者,更是寥寥无几.而王旭晓先生应该是个例外,成为同时在两个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应用美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众所周知,美学基本理论作为美学学科的"原理",一向被视为美学研究的富矿,吸引了众多学人长期戮力于此;而应用美学虽然重要,但却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地盘,国内学者出于各种顾虑,多不涉足.不惟如此,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研究本身难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美学界对应用美学研究的长期漠视与搁浅.  相似文献   

17.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的心[日]木村清孝著张文良译编者按:本文是日本著名佛教学者木村清孝先生今年在东京大学的一篇讲演稿,反映了日本佛教学者对中国佛教的看法。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法音编辑部的意见。近代以来,日本学术界非常重视对中国佛教的研究,资料收集极为丰富,研究领域非...  相似文献   

19.
问题发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君  张庆林  蔡治 《心理科学》2005,28(4):941-943
问题发现的重要性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文章概述了在艺术、生活、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等领域有关问题发现的实验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丹·扎哈维(Dan Zahavi,1967-),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胡塞尔学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的弟子。扎哈维近年来活跃于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产生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