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法论的无神论是哈贝马斯后期宗教思想的核心.从方法论无神论的立场出发,哈贝马斯既认可宗教的本质内涵是现代性的一项重要资源,又承认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与宗教可以平等共处,在后传统社会中理性包容着宗教,在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普遍主义和程序主义伦理学中宗教构成话语伦理学的伙伴,在包容着解放潜能的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宗教共同体乃是政治共同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边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自战国秦汉以来西南地区相继建立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本文通过对夜郎国、句町国、罗甸国、罗氏鬼国、自杞国、景龙金殿国、南诏国、大理国及其宗教的考察,认为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政权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西南少数民族政权的方国内流行原始宗教、神学宗教,这反映出西南各族群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指出当今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可以追溯至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时期,说明西南各族群宗教信仰源远流长,也反映出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藏族传统宗教、哲学与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音》1996,(12)
藏族传统宗教、哲学与伦理编者按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三大语系之一,以其庞大的思想体系、精深的义理底蕴、独特的修持方式、崇高的境界取向、多彩的文化价值驰誉海内外。但长期以来,对藏传佛教的研究详于历史传承的层面,而略于义理思想及文化价值的检讨,而后者恰恰是...  相似文献   

4.
瑶族社会有着丰富的经书与祭祀仪式,瑶经中记载各种变身法术与道教存想科仪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西南各地瑶经中变身资料的研读,与《道藏》中道教存想资料的比较分析,多维度探讨瑶族经书中存想法术的文化内涵。认为变身法术的运用反映瑶族对道教文化的汲取,瑶族在接受道教存想科仪的过程中对之进行民族化的改造与创新,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传播的结果,也是道教与瑶族文化互渗而经历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无神论》2021,(4):50-5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新政权面临的复杂形势,在宗教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推动我国宗教界与帝国主义完全脱离关系;区别对待合法宗教团体与反动会道门组织;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宗教关系的革新重塑,把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建设新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为新时代党领导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17,(3):143-150
火炉坪苗族村寨宗教祭坛分布密集,以合鼓坪总祭坛为中心,周边分布了一系列祭坛,其类型涵盖了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几乎所有形式,尤以祖先祭坛居多.这些祭坛形态原始质朴,多用石头简易搭建而成,其特征呈现出“类型性”而非审美性;同时,外来宗教信仰的渗透不明显,家设祭坛的情况非常突出,可见出苗族村寨传统信仰惯性力量的强大.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东北民间满汉民众中流行着萨满巫神信仰。这是民族融合下的信仰形态,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包括满洲萨满祭祀、许愿烧香祭与萨满巫医跳神三类。以胡、黄等仙为主神的巫医跳神在满汉人信仰中最为盛行,由于其负面作用对社会影响很大,故清末、民国政府对此采取限制打压政策。然其顽强的存活力以及精神需求的"实效性"使其依然存在于东北乡间里坊,成为当时满汉民众重要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在山西晋中介休地区的4次实地调查为基础,梳理了山西介休三弦书的名实与传承,把介休三弦书在乡民生活与信仰中的表现和功能做了深入的描述,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论述介休三弦书与我们普遍所认知的作为审美对象的曲艺形式的三弦书之不同,从而发掘其特有的民间宗教内涵及其在乡村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地区宗教样态在现代化冲击下悄然变化,寺庙总量显著增长,僧徒总规模有所减小,境内呈现为藏传佛教优势下的多宗教共存状态。深究原因,既有藏传佛教厚重历史之因,也有国家宗教政策和早期现代化推动渗透之故。西康地区宗教样态20年变迁对今日康区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泽 《宗教学研究》2017,(3):252-258
当代中国的宗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35年或更多.我们对宗教与政治的国内情势与国际情势的感悟已变得相当复杂.许多新问题新现象需要解答,这对原有的理论概括提出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宗教与政治间互动日益复杂多样的世界情势,提出深入研讨的论点,意在推动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更加深入、更加广阔、更加复杂和更加细致.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战争都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方面宗教可以影响战争的爆发和战争的领导者、参与者乃至进程与结果;另一方面,战争有时也能影响宗教的传播和兴衰。由于世界宗教的多样性、世界各国民族历史上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差异性以及战争背景的复杂性,使宗教与战争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本文透过大量的宗教与战争的历史现象,尝试对二者的复杂关系作出一种探索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墨家宗教因缘析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思想派别──儒道墨三家中,墨家是宗教意识最浓的一派。但是,这一本来作为儒道后来者的思想派别,恰恰又因其强烈的宗教情绪而最早陷于“中绝”。由此,中国人成了无宗教或不信宗教的民族。不过,如果说中国人根本缺乏宗教关怀,那墨家为什么会以其宗教精神继儒家之后而成为当时的“显学”?如果说中国人有其宗教关怀,那产生于中国且具有更强的宗教性的墨家为什么又会很快“中绝”?所以,墨家的崛起与灭绝,不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宗教基因,而且也昭示了中国人所以不信教的秘密。下面,笔者将从粗略的历史线索入…  相似文献   

13.
场景转换与移民信仰表达形式的变化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制度空间直接影响信仰场景的都市化(或称复制)程度,进而影响信仰行为的结构变化.藏传佛教寺院缺失导致了两个后果:部分公共性仪式向迁出地转移;都市流动僧人的大量存在及都市公共仪式的私密化.而宗教行为是信仰表达的重要形式,通过分析场景变化对都市藏族移民日常宗教仪式和特殊仪式两个层面的影响,本文认为,都市藏族移民的宗教行为正在经历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宗教     
自然界的运动法则,日月往来,阴阳升降,消息盈虚,进退屈伸,寒暑交替,四时成序.宇宙之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冥冥之中,自然而然,呈现出生死存亡,吉凶祸福,成败兴衰.其功能妙用,威力无穷,故称"神";其情其理,深奥莫测,故称"圣".人们将这种妙用及奥理统称为"神圣"."神圣"的德性是利益众生,造化万物.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考查和视察西南民族地区后指出,处于横断山六江流域的“川西走廊”乃我国古代民族南北迁徙的走廊,其间必蕴藏着不少民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大约从此时开始,语言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科学工作者,纷纷在此走廊地带进行科学考察,其中语言学和宗教学工作者分别就尔苏人、贵琼人等操羌语支语言的居民集团进行语言、宗教考察,可以说是发掘这种“活化石”的滥觞。本文简介川西南尔苏人的概况,着重介绍其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木人是明末清初民间宗教信仰世界中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继承与发展了其师大乘天真圆顿教创立者弓长提出的宗教思想,在风雨飘摇、天下大乱的明清鼎革之际,以救度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整合、升华了明中叶以来出现的众家民间宗教思想,构建起一套系统的民间宗教思想理论,从此结束了中国民间宗教长期没有成熟思想理论的时代,引领清代民间宗教信仰运动步入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考古发掘、金石铭文及历史文献重现了明清时期老司城宗教坛庙时空分异状况。在彭氏土司入主溪州前,这里即有土家族传统宗教坛庙。老司城佛教建筑发展于彭世麒时期,道教建筑在彭翼南时期进入鼎盛,根基于原始宗教却又圆融了中央王朝意识形态的官宦信仰建筑则在万历年间彭元锦时期得到发展。其间,一方面,传统宗教信仰中以血缘为纽带的祖先崇拜在新的政治环境下融入了土司信仰,出现了土司王与八部大王祖先神神性叠合情况;另一方面,佛道教及官宦信仰迅速发展并本土化,逐渐融入到当地民众的信仰生活中。老司城宗教坛庙多元并置状况呈现出土司时期溪州社会国家力量渗透下的独特地理历史单元,这是土司政权调控地方文化,对国家正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主动借用和圆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由来已久,但关于“宗教是什么”的问题,学术界至今未形成统一,正如缪勒所说“各种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定义”,随着宗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宗教研究方  相似文献   

20.
邵铁峰 《学海》2014,(2):37-44
对西美尔而言,现代社会中货币的神化现象,就是货币作为无任何特性规定的纯粹手段,最终将自身转变为一种终极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对于个体自由发挥着双重作用。作为一切价值的绝对等价物,货币与宗教中的上帝理念有着形式相似性,但是,货币由于其符号特征,而在整合中将事物的独特本质进行了化约,而宗教的社会整合则是通过对人的独特本质的保存来实现的,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竞争性不仅是与系统整合相对立的,而且它本身就是社会整合的绝对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