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以来,全真道教在山东济南章丘境内盛传,道教宫观遍布,碑文石刻众多。自雍正十三年(1735)至民国初年,龙门派曾在锦屏山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代表人物有韩阳成、刘来广、王复昌、李合林、孙永平、李永传、张元珠、杨至绪等。锦屏山道教碑刻也多为首次发现,如乾隆二年《重修锦屏山朝阳洞老君堂碑》、乾隆八年(1743)《锦屏山记》、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山碑》、嘉庆四年(1799)《重修老君堂碑》、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锦屏山庙宇碑》、咸丰五年(1855)《重修碑》、同治六年(1867)《重修老君堂碑》、同治九年(1870)《重修文昌阁碑》、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碧霞祠老君堂碑》、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老君堂碑》等。查阅王昶《金石萃编》、陈垣《道家金石略》等相关碑刻文献则疏于收录。锦屏山碑刻内容详尽,文辞朴实,文章完整,篆刻精美,对清代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硕知 《中国天主教》2009,(3):26-26,27
自唐代,中国就开始传人天主教体系之宗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明末陕西,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资料。”虽然景教在当时被公教会定为异端,却也可称天主教的一个变种,客观地传入了天主教的基督信仰。至元代又称“也里可温”。是时又有受尼格老四世差遣而来的若望,孟高维诺将正统天主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汤若望(Johann Adam von Bell,1591-1666)在华传教经历被其撰修历法之贡献所掩盖。汤若望通过撰写汉语天主教著作向晚明士人介绍更加完整的天主教教义,尤其是有关基督论的内容。汤若望在《主教缘起》这部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天主教的天主论、天神论、灵魂论、教会论以及基督论等内容。在论述之时,汤若望又对佛教、宋明理学展开批评,针对有关天主教教义的疑问或误解展开详细解释与辩驳。《主教缘起》是理解汤若望护教思想的重要文本,其特征是诉诸于天主教传统、《圣经》权威,并提出了对儒家思想极富挑战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有97个天主教教区和近500万天主教教友、约有四千多个教堂向公众开放。1957年成立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是中国现有的两个全国性的天主教团体。迄今全国共有70名主教和将近1600位神父,大修院12个,各修院有1900多名学生就读,此外还开办了60多所修女院。中国天主教会发行一份名为《中国天主教》的双月刊。中国天主教和普世天主教有共同的信仰;在洗礼、弥撒等宗教仪式上也保持有相同的礼仪。和全世界的天主教友一样,中国的主教、神父和教友每天都要为教皇祈祷。在天主教的经文中,基督就是2004年前…  相似文献   

5.
正天主教在云南的传播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教会史学家方豪在《云南天主教史考》中云:天主教何时入滇,盖不可考。《马可·波罗游记》第117章"哈刺章州"(即云南)谓,首府押赤(即昆明)有若干聂斯脱里派之基督徒,当可信也。方豪根据元典章、大理崇圣寺圣旨碑、昆明筇竹寺圣旨碑以及元代一些游记等考证,得出了天主教在元朝已经传入云南的结论。一、天主教初传云南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二次传入云南。1644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成都,一些天主教徒为了躲避战乱迁到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盐津县一带,以  相似文献   

6.
正1958年,湖北汉口和武昌两教区空缺主教数年后,选举了董光清和袁文华两位神父为主教,在报请罗马教廷批准遭拒后,为了中国教会牧灵福传需要,举行了祝圣典礼。从此拉开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的序幕,开启了天主教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新篇章。60年来,中国天主教坚持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迈上了新的历史征程。一、国籍主教产生——天主教中国化的漫漫长路国籍主教产生的历史,是天主教中国化的探索史。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对许多人而言,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基督教”。的确,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后来经过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才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圣经》,同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传统的信仰上都认为人类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个人行为上过犯),只有经过耶稣基督十架救赎才能使灵魂得救。  相似文献   

8.
4月20日,天主教苏州教区在苏州杨家桥天主堂隆重举行主教祝圣典礼,房兴耀主教主礼祝圣仪式,徐宏根神父被祝圣为天主教苏州教区主教。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以及有关省、市、区、县的领导应邀观礼;北京、上海、安徽、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市)及天主教苏州教区的神长、修女,天主教苏州教区所辖各县(市、区)天主教信徒3000多人参加祝圣庆典活动。这次祝圣典礼,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选自圣主教的原则,按照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教圣秩授予典礼》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徐宏根主教在祝圣典礼宣誓中表示:要带领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棉湖镇玉石村的天主教会个案对宗教在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功能作了分析和探讨.一、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历史溯源,主要回溯了天主教自1910年传入玉石村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风雨历程.二、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考察,主要就玉石村目前常规的天主教的宗教活动、对玉石村天主教信徒的口述访谈、玉石村的天主教徒在年龄、文化程度与性别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论述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三、天主教信仰在玉石村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就天主教信仰对天主教徒及其家庭的影响、天主教信徒如何与当地具有浓郁潮汕地方特色信仰的乡民相处、天主教信仰在潮汕文化传统中的处境化、乡土化等方面看天主教信仰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说明对于玉石村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天主教传承历史的山村而言,天主教早已不是外来的,而是“祖传天主教”,属于本土传统的信仰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7月5日,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组织澳门天主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巴哈伊教代表人士一行27人到访中天主教神哲学院,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马英林主教接见并宴请参访团全体成员。在马英林主教主持下,参访团与神哲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常务副院长杨晓亭主教介绍了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历史和现在的人才培养情况。天主教澳门教区总务长刘炎新神父等参访团成员希望全国修院加强与澳门各宗教间的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5月27日,英国圣公会尼基·李(N icky.Lee)和希拉·李(Sila.Lee)夫妇,其助手雷切尔(Rachel),以及新加坡亚太地区启发总监邓玉芳小姐一行4人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拜访马英林主教。马主教向客人介绍了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英国圣公会尼基·李就他们所开展的家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碑学兴起,重碑抑帖风气盛行,阮元、包世臣等人便是“北碑”的首批拥趸者,后康有为等人将“尊碑”风潮推至顶峰,“魏碑”一词便是源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正式提及,并有“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之说,对于北朝碑刻书法极为推崇。本文以冀中南地区碑刻为基础,探析“魏碑体”兴盛时期,相邻的冀州地区书风与其是否完全一脉相承,亦或是在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冀中南地区该时期碑刻书体以隶书和楷书两种为主,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30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在参加了马英林主教晋牧祝圣典礼之后,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说了一句符合中国国情的论点: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见《中国天主教2006年第期》)早在法典1009条一行,圣秩圣事不论在授予或执行方面都有三个等级:主教、司铎和执事。主教是圣秩圣事完整的先决条件之一,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历经了三个关键时期:解放初期—文化大革命—文革后。现有97个教区中尚有40多个教区空缺主教,52个教区中有80%的主教年事已高,中国天主教若不能填补这些空缺,主教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青年教友的信仰素质,达成信仰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天主教青年服务组决定举办由神父、教友参加的、集信仰分享与娱乐为一体的“北京天主教青年信仰生活营”活动。此活动得到了傅主教和市天主教“两会”的热情支持,神长教友们踊跃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正7月5日,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姜锋,到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调研,受到党明彦主教、韩英进主教等的热情接待。7月11日,湖北省"两会"七届二次主席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学习"一会一团"《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7月23日至27日,由刘新红主教带队,安徽省"两会"负责人一行10人到贵州学习考察。7月26日至8月2日,山西省天主教代表人士在江西省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进行培训。6月29日,四川宜宾教区举办传达学习全国"一会一团"制定的《中国化五年规划纲要》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之传入陕西,始于盛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有大秦国大德阿罗本[RABBAN]远将经像来献上京的记载,碑中文字在考证上最有价值,是我国传教史上极有关系之史料。自出土后,国内外天主教界人士咸目为至宝,当时在中国的耶稣会士纷纷前来西安查访,遂推动了陕西  相似文献   

17.
由法国当代著名学者若望·迪罗塞和若望·玛耶合著的《天主教简史》(原名《公教史》),已由天主教上海教区梅乘骐老神父从法文译成中文(沈保义校),最近已由上海教区光启社(上海蒲西路120号)出版发行。〔沪出内准(89)119号〕,每册1.50元。《天主教简史》是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知道?》大型知识小百科丛书的一种,已被译成38种文字,在42个国家出版发行。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天主教二千年来的历史,是教会史的一本简易读本。为了帮  相似文献   

18.
张晋 《中国宗教》2018,(6):76-77
《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卜弥格的《中国地图册》手稿中,存有关于中国基督宗教传播的丰富史料。本文分析《中国地图册》中描述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5种历史遗物,包括江西庐陵的铁十字架、陕西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泉州的3块十字架碑,尤其是厘清卜弥格及艾儒略、张赓等人及现代学者对庐陵铁十字架的误读;结合当时的其他文献,探讨图上所记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事迹;利用意大利地理学家里乔利1661年出版著作所保存的卜弥格中国城市及耶稣会住院纬度表,并参照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等著,探讨卜弥格地图集中标注的各地耶稣会士住院。  相似文献   

20.
一、"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书法艺术解读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西安周至县东南大秦寺故址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天主教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证明早期基督宗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Nestorian)于唐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最早最珍贵的物证。聂斯托利为五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因主张基督"二位二性"被判为异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