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穗妍  陈俊 《心理学报》2014,46(2):227-237
采用听觉跨语言启动的语义判断范式, 考察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 无论是以潮语词为启动词, 还是以粤语词为启动词, 当二者具有翻译关系时, 启动词均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对L2的启动量比L2对L1的启动量大。当启动词与目标词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 启动词亦能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L2与L2→L1的启动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的词汇独立表征, 语义共享表征; 第二方言的词汇能够直接通达语义表征, 不需要以第一方言的词汇为中介, 但双言的词汇表征与语义表征的联结强度仍然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跨语言启动的范畴判断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熟练潮-普双言者在听觉通道内和听-视跨通道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机制。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州话词语为启动词,还是以普通话词语为启动词,当词对具有高语义相关时,启动词均对目标词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在听觉通道内,两种语言之间的启动量无差异,而在听-视跨通道条件下,L2对L1的启动量显著大于L1对L2的启动量。这些结果表明,熟练潮-普双言者共享语义(概念)表征,词汇表征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L1与L2的词汇均能直接通达语义表征,但其联系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词汇表征联系强度均存在通道差异性。整个研究结果支持Kroll等人的修正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词不对称判断与Simon任务混合范式考察平衡蒙汉双语者词汇与物理位置空间信息的语义表征特点。实验一以平衡蒙汉双语者为被试,发现Simon效应所受影响在蒙汉语言间无差异。实验二以蒙-汉-英三语者为被试,发现Simon效应所受影响在汉语英语间、蒙语英语间有差异。本研究表明,平衡双语者词汇空间信息与物理位置空间信息存在共享语义表征,语言熟练程度影响一语和二语与共享表征的联结强度,验证了修正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 考察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实验1呈现粤语和普通话同形异音的词, 实验2呈现粤语和普通话异形异音的词, 要求被试做语义决定。结果发现, 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类似于双语者, 即普通话和粤语的语义共同表征, 词汇分别表征。所以如此, 是由粤语的特点和它与普通话的关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中-英双语语义通达机制的启动效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志  刘明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4):40-44,55
采用不同加工水平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来探讨中英双语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大学生38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英双语者来说,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2)双字词,并通过韩-汉语间隔词W的语言类型变化探究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类型的间隔词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语义重复词R2在重复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重复条件,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本研究结论是:(1)在韩语语言内词水平存在RB效应,具有语言类型普遍性;(2)韩、汉跨语言语义水平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而未发生RB效应,表明双语者在加工韩、汉两种语言时,采用分别形式表征和共享语义表征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变换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关系类型和语言种类,考察了L2—L1、L3—L1、L3—L2等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语义通达模式。结果发现,维-汉-英三语者的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联结模式为熟练的第二语言词汇是直接通达语义;而非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既借助母语词汇又借助汉语词汇来通达语义。除此之外,被试的外语熟练水平和语言间的相似性是影响外语词汇通达语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熟练维-汉双语者汉语语义的通达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跨语言非掩蔽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实验范式,通过变换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关系,研究了熟练维-汉双语者两种语言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无论是维语作为启动刺激,还是汉语作为启动刺激,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无论是翻译关系,还是联想关系,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识别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两种方向的启动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熟练掌握维、汉两种语言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表征上,还是在概念表征上都建立了很强的联系,两种语言间词汇通达的不对称性已接近消失,支持了Kroll等人提出的整合的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9.
李杰  侯友  王凤梅  姜淞秀 《心理科学》2013,36(2):350-355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与概念表征特点。选取165名非熟练蒙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条件,因变量为任务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词汇判断任务中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表征是分离的;语义判断任务中产生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在概念判断任务中语言内启动是对称性的,说明语言内启动可能发生在词汇水平;而语言间启动效应是非对称性的,即英-蒙条件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蒙-英条件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支持修正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10.
使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以母语为维语,第二语言为汉语,第三语言为英语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维吾尔族三语者不熟练的第三语言的语义表征特点,即他们的第三语言的语义是共同存储还是独立存储问题。结果发现,跨语言的启动条件下,在实验一,启动刺激(维语)与目标刺激(英语)之间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在实验二,启动刺激(英语)与目标刺激(维语)之间没有产生语义启动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第三语言的语义概念表征是同第一语言的概念表征共同存储的;被试的母语较容易启动第三语言,但非熟练的第三语言不太容易启动母语,这是因为被试的第三语言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熟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