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是指明末至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用汉文翻译、研究、撰写、诠释伊斯兰教经典和著作,在坚持伊斯兰教根本信仰和主要功课的基础上,从深层思想上将外来的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岱舆、伍遵契、马君实、刘智等。从地域上讲,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是南京籍或是曾经在南京游学、讲学的学者。从学说体系上讲,他们更是一脉相承,不仅理论渊源相同,而且表述形式以及试图达到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他们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但在思想承继关系上却是  相似文献   

2.
李刚 《美与时代》2013,(6):85-88
闽中土堡是福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复兴堡是闽中土堡中较有特点的一例,其不光具有建筑艺术及历史文化的意义,而且在抗战历史和台海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性。通过对其空间形态与平面布局的分析以及建筑文化的探讨,展现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及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北宋大儒程颐易学中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程颐最重要的著作是其<易传>一书.通过阐发<周易>的思想,程颐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历史价值和评判标准、历史本体与历史现象等历史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程颐的历史哲学是其整个易学思想体系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他以自己易学观为指导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考察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是由漫长的城市历史演变形成,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巷、以及其内部的所有景观要素等。围墙作为最直观体现历史街区风貌的构成要素之一,不仅对内部的历史建筑起到保护作用,更为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整治历史街区围墙,成为保护和提升历史街区风貌的重要问题。以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其围墙现状、保护及利用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围墙设计及园林景观有关理论,提出相关整治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街区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雅明对线性时间观和历史进步论的批判可一直追溯到其早期政治神学。在其政治神学核心文本《暴力批判》中,本雅明将历史描述为连续的暴力,并将这种历史暴力称为"神话暴力"。本雅明指出,"神话暴力"是对真理、合法性和法律的垄断,对历史受难者的压迫,现实的任务在于打破这种暴力的历史连续性。本雅明试图用弥赛亚王国来中止和取代现实的历史进程,其"神圣暴力"的概念正是意欲取代现代国家堕落的"神话精神"。"神圣暴力"是一种超验活动,它超越权力规则,并削弱现存法律体系,而代表着一种更高的原则——未来的正义,是代替集权统治的暴虐与议会民主衰落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独创性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结束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毛泽东基于世界历史视阈而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治国理政经典文献。以中国化世界历史理论为思想根据,毛泽东判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客观性、长期性、严峻性,从政治思想上筑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短期与长期、主题与前提、动力与保障的关系,在中国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崭新篇章。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式发表60周年,坚持其形成和修改的世界历史视阈,汲取其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治国理政智慧,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新局面,具有伟大而恒久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邵雍的历史哲学不仅对历史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过思考,还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动力、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历史本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太极"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其所涵阴阳刚柔的对立与分裂是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皇帝王伯"与"元会运世"是人类和宇宙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历史存在形上的理体,它"显诸仁"而"藏诸用",通过把握这个历史本体,人们就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并改变、创造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安希孟 《学海》2004,(4):56-63
按康德的历史哲学 ,“自然的目的”乃是上帝。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 ,其特征是世界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大自然 (上帝 )的目的是人类历史。因此 ,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自然状态 ,而是进入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 ,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 ,人却是手段。康德的“大自然”即“天意”完全不是客观自然界。本文根据康德的哲学 ,把自然和历史 ,民族和世界 ,既往和未来 ,封闭和开放 ,必然和自由看作两个分离的领域 ;认为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 ,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 ,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艰辛的道路。根据康德 ,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 ,而不是从属于历史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自然的 ;越是历史的 ,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的精神内核内嵌于“历史具体”中,这种历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唯心史观以精神的历史来取代现实的历史,把“世界精神”当成历史的真正主体,其结果必将导致现实的历史被虚无化。马克思基于对劳动问题的探索,通过思维具体实现了历史具体,从而跨越了思辨的深渊,打开了一条通往社会现实的道路。只有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中,才能使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由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从而实证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和暂时性,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张仕骏 《美与时代》2021,(2):102-103
统万城是见证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历史目击者,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使之成为文旅融合的沃土。历史遗迹的保护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对其造成一定破坏,这既是认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对于历史遗址的保护不应为满足一时的经济效益,给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遗址带来不必要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