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绪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大连航标区(116001)田庆云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意想不到的变化,现代人有了更多的压力,如下岗择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职业压力等,对这些压力如不能正确面对,承受能力低下或心里素质不高,就非常...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使人的心理染上特殊的主观色彩。情绪依其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分为三种:激情、应澈和心境。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反应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见义勇为、狂喜、暴怒、恐惧、悲伤和绝望等,它通常与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意外刺激等引起的激烈的内心冲突相关。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使得整个机体的生理处于高度激活的水平.表现出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血糖增高等等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来都是心静如水,从来不知紧张与压力滋味的人在这世界上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或遇到特殊情况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烦恼、忧心忡忡,并有心慌、手掌出汗、呼吸急促等表现。不过,请注意,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非病态。时过境迁之后,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失,生活又会恢复平静。但是当这些感觉或其他的焦虑症状的发生比较烦繁,而且无法预测,就可能预示着您可能患有某种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生活中有不幸事件突然降临时,对当事人的精神打击是严重的。如空难事件、职业性意外事故、地震等天灾人祸发生时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等等,常令人心欲碎、魂欲断。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意外灾祸突降之后,当事人精神上处于一种持续的劣性应激状态,伴有悲恸、焦虑、忧愁、抑郁等负性情绪。如果这种心理应激和负性情绪的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性改变,如使内分泌机能紊乱,反馈性地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些改变会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使多种致病因…  相似文献   

5.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6.
消除精神紧张的九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紧张是目前一种十分流行的“文明病”,它是人的机体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大等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精神紧张会导致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失去平衡、心跳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贫穷可以培养人们的一种精神,一种勤俭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贫穷可以增加人们对弱者和底层人的了解、同情和体恤。贫穷的人还往往可以通过自己贫寒的生活经历和现状看到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产生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便能够明确地区分什么是正义和非正义,便能够主持公道。贫穷也是一种压力,能够激发起人们摆脱低贱地位和艰难处境的志向。贫穷的经历大多与苦难的经历紧密相关,这样的经历可以使有着这种经历的人比享用荣华富贵经历的人更能感触生活,看破世俗,挖掘人生的真谛;贫穷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自卑…  相似文献   

8.
新行为主义伦理学说“行为技术学”是六十年代以来流行在美国及西方社会的一种用心理学论证道德行为的伦理学说。它的创造人是美国的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斯金纳用动物实验所获得的材料来解释人的行为。他研究行为的特点是注重实证,反对假设,只描述行为的外部表现,而不考虑机体内部过程,如生理、神经、心理等过程,所以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是“没有机体的探究”。 斯金纳把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人的行为上,把他在实验室中对小白鼠和鸽子的试验结果搬到社会生活中,提出了一个规划、控制人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有许许多多A型行为的人。同其他人相比、,他们更容易感到工作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他们就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本介绍了A型行为的特点,A型行为与压力的关系,A型行为的成因,和A型人压力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一个生活着的人,都或轻或重存在着压力。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压力与之相伴相随的一生。无论平民百姓,还是高官巨贾同样都面临着压力。这压力有的来自工作的负重,有的源于生活的窘迫,有的出自疾病的折磨,有的关乎心灵的创伤。因而压力不仅是无法逃避的客观存在,而且是带来焦虑、忧郁、愤怒、过劳等身心疾病的元凶。面对压力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是束手无策,还是冷静应对,应该说学会与压力共处不失为良方。著名心理学、医学家赛勒说过,压力是人生的燃料。这与我们常说的压力是动力是一个意思、一个道理。既然压力是人生的…  相似文献   

11.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自己活得消极.消极常常会使人心情更低落 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经常保持适度的运动;参加一些社团,适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常常会让你觉得充实,让你自己找一些差距.让自己变得有用起来.不那么无聊;学点自己喜欢学的东西,能减轻你的学习压力.因为大学生完全可以有时间来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多交一些朋友.朋友之间的沟通和帮助能让你心情经常保持舒畅,甩掉一些心理的郁闷情结;上网的时间不要过长;学会管理自己的“小金库”,那样可以减轻你的经济压力;对于情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家人保持经常的联系和沟通,对促进自己积极向上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压力是我们对任何一种刺激(身体上、精神上或内在情绪及外部情绪上)的反应,它使人感到烦恼。当压力很大时,就会产生疾病,这些疾病大多与压力的环境有关,比较常见的疾病是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  相似文献   

14.
证候,状态与W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的本质是什么?是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是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whole regulalory mode、WRM)。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把疾病按证候分类,即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实际上这一分类方法把现代医学疾病与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可以说成是发病前WRM作用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共轭体作为对象来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示机体稳态的差异,即WRM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疾病前成为罹患疾病的前提,在疾病中与疾病以一种共轭活动的方式供中医诊断时参考,在病后成为完全康复到正常状态的过渡。因此,在中医学的治疗模式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调节(中医整体观称…  相似文献   

15.
当今 ,处于“道德革命”阶段的芸芸众生中 ,无疑有许多酒制品 (酒精 )嗜好者和酒精 (Alcohol)依赖者 ,酒精似乎已成为这些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虽然很难说是全部。由于酒精是一种合法毒品(Narcotics) ,因此大多数人确实对酒精是一种危险的毒品这一事实失去警觉 ,但现今酒业与饮酒者已“血肉相联”而“不可分割” ,嗜酒或酒精引起的疾病、凶杀、各种暴力犯罪 (如性犯罪 )等社会问题大增。“酒现象”在产生酒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上述诸多“酒问题” ,就象知识在有时 (指知识在没有道德的指引时 )是“最危险”的一样 ,某种文…  相似文献   

16.
1 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最古老的医学联系一般认为《伤寒论》及温病学说都是讨论外感热病的,尽管二者在学术上有激烈的争论,许多学者认为二者应当统一为中医外感热病学。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可以包括了各种外邪侵入机体导致发热的所有疾病及其病理过程。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机体对感染(与)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是病因,炎症(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是病机、病理,发热是临床表现(症状)。除了感染之外,其他如创伤、肿瘤、变态反应等均可引起发热。但是无论是急性发热还是中长期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7.
杜威思想博大精深,《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等是其代表作,这些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的追求,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这些著作中,"民主"是一个关键概念。本文分析了杜威教育理论中"民主"的四重涵义:民主是一种共同体形式,一种生活方式,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民主的载体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关系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力反应是个体应对应激源作用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表现, 而压力应对是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综合的压力适应过程。压力反应及其应对是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重要变量。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与睡眠质量有直接的交互作用, 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倾向等压力应对因素则能够改变压力与睡眠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明 《天风》2005,(2):38-39
据上海报刊报道,中国每年有28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至35岁人群中第一死亡的原因,而导致这些年轻人自杀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抗挫折能力。 读罢消息,引起笔者深切的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事实上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对人有害。所谓耐压能力是指能妥善处理身边情况,包括保持心理平衡和对未来有盼望。  相似文献   

20.
疲劳心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疲劳与休息是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的机体活动,疲劳与体息的合理调节,可以使人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锻炼、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疲劳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害处,相反,人体如果长期缺乏应有的疲劳,则会引起机体内部活动的失调如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因这种工作不易引起劳动者的动机和浓厚的直接兴趣,加之没有适当的休息与调换工作的性质,就会使人厌倦与焦躁不安,甚至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