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太极图古文字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图古文字证国光红1.汉字除了它所记录的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外,它自身尚有“字形之意”。“字形之意”是尚未进入语言层次的模糊意义,它与字本义相应,是字本义的基础,而与字本义不属于同一层次。“字形之意”这一术语是段玉裁提出来的,《说...  相似文献   

2.
河图洛书解     
一、图、书名辨自宋代以来,五十五数图(或称十数图)定为河图,四十五数图(或称九数图)定为洛书.但既都为点、线相连构成的图象,称“图”可以,怎么能称“书”呢?“图”是形象,而“书”应是文字.汉字本是象形文字,起源于物体形象,东汉许慎即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解字序》)可见是“图形”在先,而“文书”在后.若以朱熹的  相似文献   

3.
这篇论文打算探讨道教神统谱对于太极图形成之相关可能性。《易系辞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其正义,乃是太极图思想原型之真正意义所在,由于继承了这一生成论,从而形成了太极图,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一般认为,太极图之符号序列表达了《系辞传》中自上而下的万物生成过程“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然而从六朝时代的道教经典中发现的一些资料不由得使人想到,在将生成论符号化之际,会不会受到由道教徒完成的宇宙结构图之启发,从而制成了太极图呢?道教的宇宙观认为,人体这一小宇宙之中也具备着…  相似文献   

4.
简讯     
研讨会于1988年秋在成都召开,就党政干部必备的美学修养、审美教育和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认为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建立的一种关系。有人则认为美就存在于客体之上。或认为美的对象在同人建立审美关系之前,其美的属性只是一种潜在因素,因而不能把美和审美相提并论。有人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有人则认为“对象化”说尚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有人认为美是一个词,而不是一个“物”,它是人创造出来的指谓人的审美感受的符号,因此,它是一种主观游戏或约定。有提出美的根本特征是“惚恍性”。“惚恍”是指一种不实之象内含深远精灵和不可言说之意;“惚恍”之境是主体在超功利的主观态度下,通过体验达到的境界。有人认为用“惚恍”来界定“意境”美的根本特征似  相似文献   

5.
郭彧 《周易研究》2004,(3):39-45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应从其"流变"人手,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而"理不会自动静",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周敦颐、邵雍的思想渊源,宇宙观、历史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一周敦颐《太极图》和邵雍《先天图》的来源关于周敦颐《太极图》和邵雍《先天图》的来源,宋代象数学者朱震曾开列了一个传统,“濮上陈搏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 (《宋史·朱震传》)明清之际的黄宗炎、朱彝尊和毛奇龄对周敦颐和邵雍的思想渊源也曾进行过考证。解放以来,学术界对这些考证有不  相似文献   

7.
周濂溪的《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研究者多将《图》与《图说》割裂开来,形成了对周子思想纷繁复杂的众多解释。从渊源上看,周子《太极图》的确受到了道家-道教易学的影响,但其义理是儒家的。在对《太极图》的诠释中,无极生太极、太极元气说的论说有其自身的困境;而"无极而太极"、太极本体说的理论则相对来说较契合周子的思想,这以朱子的诠释为代表。朱子的诠释要点有二:其一,认为《太极图》首圈为"无极而太极",无极乃是对太极的形容,太极才是本体;其二,认为《太极图》是周子自身思想的表达,并以《太极图说》的思想规范《太极图》。朱子的诠释至今仍然是正确打开周子思想世界不可或缺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朱子在《太极解义》中分别以太极之“用所以行”“体所以立”释“阳动”“阴静”,使得“体用”观念构成了朱子《太极图》宇宙观建构的重要线索。“体用”与“阴阳”的关联可追溯至以形质为“体”、功用为“用”的“形质论”传统,而朱子进一步借助张咏“公事有阴阳”之论,将与“阴”“阳”相应的“体”“用”之意涵普遍性把握为“已定”之确定性与“未定”之可能性。通过这一普遍内涵,朱子在《太极图》诠释中统合了“阴阳体用”与“理气体用”两种范畴下的“体用”观念,由此将“阳动”“阴静”分别阐释为太极作为形上“所当然”之理内在禀具的确定性之“体”(“必然”)与可能性之“用”(“能然”)两方面要素在形下气化层面相继不已的实现环节,推进了古代哲学关于阴阳统一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易图考》李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全书 2 5万字 ,2 97页。全书对三大易图系列 (河图洛书、太极图和先天图 )进行考辨 ,共分五章。前有张岱年先生序和作者自序 ,末有后记。第一章“《周氏太极图》源流考”有 2 0节 ,详细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源头和流变 ,得出是图不来自陈抟 ,不来自道教的结论。第二章“《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有 1 2节 ,考证了是图的原始及其演变。第三章“《河图》、《洛书》源流考”有 2 1节 ,考证了是图与汉代九宫数及五行生成数的源流关系 ,明确指出黑白点河洛图为刘牧首创。第四章“《先天…  相似文献   

10.
效法多加     
经文:徒9:36—42 初期教会有一位姊妹名叫多加,希伯来文叫大比大,翻成希腊话叫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从圣经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多加姊妹,行动做事一定很敏捷。她有美名称女徒大比大。圣经中只有这一处提到女徒,就是女性门徒,说明对多加姊妹是多么尊重,姊妹在初期教会做主门徒较少。门徒有学生之意,有跟从主之意,受教训之意。多加的见证美名流芳百世,从中看到做主门徒是件光荣的事,以下分享两点多加姊妹的生命见证。 一、多加有爱心行为的生命 多加“广行善事,多施周济”,看到多加是心胸宽阔、心怀广远的人,“广行”不是在很长时间做一件好事,而是常常帮助需要的人,在约帕一带地方为耶稣  相似文献   

11.
《易先天图-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张今之《周易研究》和《气功》杂志,均有文说“阴阳鱼”之图形,先见于南宋张行成《翼玄》一书。今见之《翼玄》书中确有此图,引者是为有据(见图一)。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后刊刻张行成之书中附有此图,就说它一定出于南宋时代,而是...  相似文献   

12.
保罗三次求主除“刺”,然主则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这“刺”似乎依然存在,但这上头而来的“恩典”则源源不断地供应下来了! 这“刺”为何物?读经者的见解不一,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承认,这“刺’能引发诸多的“恩典’。 一说这“刺”是保罗身体之疾,俗称“寒热症”。根据是哥林多前书2章3节“战兢”一字,按原文是“发抖”之意。倘若此推论正确,那又带来什么恩典?  相似文献   

13.
以图像表达思想,并对于图像本身作出解说,在北宋以后的儒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可以看作这方面的典范。周濂溪之后,不仅宋明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解释《太极图说》的作品,有的甚至模仿周濂溪“太极图”而制作类似的图式以表达其思想。而且,随着朱子学在韩国的传播,周濂溪《太极图说》对于朝鲜理学也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朝鲜中期郑秋峦的《天命图说》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周濂溪《太极图说》和郑秋峦《天命图说》可以作为东亚地区“思想图解”的两个范例。本文以周濂溪《太极图说》和郑秋峦《天命图说》为中心,讨论“思想图…  相似文献   

14.
“太极图”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和“太极图”已是极为普遍、又极容易让人产生神秘联想的字眼和图案。我们知道,明代的高道张三丰曾悟创了一套拳法,能“四两拨千斤”、“以弱克刚”,称之为武当太极拳;京剧的脸谱中,太极图和八卦是智慧和法力无边的象征;我们的近邻——韩国,国旗图案是一幅“太极图”,四方对角处有乾、坤、坎、离四卦。总之,“太极”和“太极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都是人们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太极图”,指的是用图式的方法来表达作为本源或本体的太极生化过程和原理的各种图式。在和道教中,“太极图”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  相似文献   

15.
《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牵涉到“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可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解释清楚了。汉代以来的各家注解,虽算不上歧说纷纭,却也有些不同的说法。现在知道最早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的是西汉时的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汉书·杨恽传》引用作:“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董氏说的正是“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后人在解释“君子喻…  相似文献   

16.
王学富 《天风》2022,(4):52-53
<正>丁光训主教在一篇文章里专门谈到“女性、母性、神性”,他认为三者是生命成长最初的护育者。他说:“希伯来文中有一个字,意指上帝之爱,这个字的字根有‘母腹’之意。这仿佛告诉我们,这种爱不但涵容、保护和培育胚胎,并且有而弗居,待时机成熟便放手任其到外部世界独立地成长。”1  相似文献   

17.
林辉辉 《天风》2006,(18):46-47
曾看到这么一幅漫画,出奇简单,却寓意深刻。图中有两字:一个是“家”,另一个是“冢”。上下排列着,乍一看,似无多大意义或区别。然细心观之,恍然大悟,原来上头的“家”其宝盖头上的那一点是用爱心的标志“心形”来代  相似文献   

18.
朱熹是首位极力表彰周敦颐《太极图》的学者,提出《太极图》乃是周氏学说之纲领。之所以得出这一论断,除了朱熹所说明的客观理由外,他欲为其心性学说探索宇宙形上学的根据,实现天道性命的贯通,则是其推重《太极图》的主观动因。通过对《太极图》意蕴的阐释,朱熹精妙地表达了他的太极阴阳学说,从"天命流行"和"神妙万物"的角度阐发了太极阴阳不离不杂的关系,建构起一体二分的理气观,集前贤之大成。在朱熹看来,太极阴阳之妙正是周、程授受之秘,而周、程是儒家道统的接续者,于是这就引出了以太极之妙为主旨、以伏羲为起始的大易道统论,并将《尚书》"十六字心传"涵摄其中。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将“心”界定为人的灵明,其自然而然的展现就是“良知”。那么,人的灵明同其所自来的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呢?他从心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就有了另一番结论。当其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时,还把天地万物看作人心之原,而当他及他的弟子都承认“灵明”是人心根本特征时,他就进行发挥了,从心为起点来展开其哲学体系。一、主动与被动:心之发动与随感而应下面这段话基本上反映了王阳明的心物展开模式:“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  相似文献   

20.
喻平  李明振 《应用心理学》2009,15(3):208-215,229
将一个图形(称为母图)的若干条线段删除后得到的图形叫做母图的子图。运用实验方法探讨了子图结构学习和子图变式学习对解决问题的迁移效果。结果表明:子图结构学习仅对解决“图形结构相同、逻辑结构相同”问题有明显迁移作用;子图变式学习对解决“图形结构相同、逻辑结构相同”没有明显迁移作用,对“图形结构相似、逻辑结构相同”、“图形结构相同、逻辑结构相似”以及“图形结构相似、逻辑结构相似”四类问题均有明显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