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开发、利用丰富的齐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价值。齐文化开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齐文化开发意指齐文化旅游开发,而广义的齐文化开发则意指对齐文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庞朴 《管子学刊》2000,(2):13-14
各位朋友: 首先祝贺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院的成立,祝齐文化研究院旗开得胜,万古长青!据我浅薄的知识所知,以地区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院,大概还没有。齐文化研究院可能是个创举。这个创举,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3.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兆琦  张玉书 《管子学刊》2005,(1):111-122,127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4.
在省、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淄博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筹备,1999年11月26日,在淄博学院召开了“齐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5.
齐文化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我国传统体育中独树一帜.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齐文化体育的特点和产生基础.分析齐文化体育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当今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齐文化研究院是山东省、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的重点科研机构,齐文化研究院在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8.
巩曰国 《管子学刊》2013,(4):118-119,122
齐文化是先秦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升温,齐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众多的论著和论文。这些成果,或宏观把握,或微观阐析,或原典解读,或理论架构,推动了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成果,虽然有的追求生动通俗,但多数着眼于学术研究。面向大众、适合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齐文化著作,还不是很多。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张光兴先生的《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以下简称《说齐》),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考古新发现及材料的刊布,使齐文化的形成、始封地和时空演变等基础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资源、技术、意识形态等专题研究也获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多维度探讨了齐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融合交流,深化了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以期进而探讨齐鲁文化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同时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弘扬与传承,考古学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齐国立国800余年,曾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与秦并称东西二帝,晚于其他诸侯国而亡,应该说历经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创立和形成的齐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人本文化则是齐文化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1.
张越 《管子学刊》2007,(4):F0003
宣兆琦教授承担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课题《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历时三年完成,其最后研究成果以专著的形式,于2007年5月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含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理论研究,由"齐文化与山东文化精神的塑造"、"齐文化与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齐文化与山东文艺创作的拓展"、"齐文化与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四章构成;中编为对策研究,由"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开  相似文献   

12.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张杰 《管子学刊》2002,(4):89-90
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在研究齐文化典籍、专题、个案的同时,开始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来研究,并力图建立起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齐文化学科。齐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当然可喜可贺,但这一领域并  相似文献   

14.
齐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和资源,突出环境育人功能,营造丰富多彩的齐文化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渗透齐文化的重要方式,开展以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渗透齐文化的结合点,结合体育教学开展足球(蹴鞠)运动是学校教育渗透齐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雁 《管子学刊》2012,(2):65-69
齐文化资源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齐文化元素和符号的总和,表现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物质的齐文化资源包括地上遗存、地下遗存、可移动文物等,非物质的齐文化资源包括齐人的生存样式、社会制度、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技术技艺、历史名人、历史文献等.齐文化资源具有独一性、地域性、碎片性、持久性、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等特征,是所在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历史文化标志,具有广阔的产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7.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18.
顾炎武诗歌中有几首写到齐国历史人物,或用作典故,或吟咏人物,或隐喻现实,其中复国英雄田单最受其推崇。顾炎武诗歌中的齐文化,有他作为明遗民的立场和视角,与他反清复明的平生壮志密切相关,古老齐文化的爱国精神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独到的阐发。也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龙国  百灵 《管子学刊》2005,(4):116-117
《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于2004年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是张光明先生的一部力作。作者生于齐国故城之内,长于城阙之下。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齐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主要从事齐文化考古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参与了不少齐国重大考古发掘,曾经主持过《齐文化丛书·考古卷》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关于齐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章,在以考古资料揭示齐文化构成和特征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共分九个部分,前三部分从时代和地域方…  相似文献   

20.
张越 《管子学刊》2009,(3):F0003-F0003
王京龙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齐文化与中国早期体育》近日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一成果的面世,标志着齐文化研究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