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由的主体性即人在自由中所具有和凸显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阶段的宗教信仰自由既是权利、也是能力,亦是状态。社会主义阶段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必须汲取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质,彰显“权能型自由观”基本特征,在保证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培育人自由信仰宗教的能力,突出宗教信仰自由的主体性,这是社会主义阶段宗教信仰自由的核心特征。强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主体性,需要弘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发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构筑理性世界观、培育人的“信仰理性”、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的作用,让人真正自主掌握“信”、“不信”、“信什么”的三重信仰自由维度,才能真正彰显社会主义阶段的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2.
据了解,当前农村有些神汉、巫婆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甚至有的手执《宪法》与人争辩说:“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我的行为是宗教活动,是受到宪法保护的。”一些干部和农民因分不清什么是宗教信仰,什么是封建迷信,对这些神汉、巫婆的言行不敢坚决抵制。究竟封建迷信与宗教信仰是不是一回事?区别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
一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我国伊斯兰教界有些人却硬說: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不能分开的”。他們說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是“适应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这种說法,既違背历史事实,又混淆了是非,是极端錯誤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两个部分: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对于任何一种宗教来說,它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是較长期不变的,而宗教制度是常常因时間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4.
查尔斯·泰勒以世俗化研究而著称,他的世俗化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框架理论”:“框架”是其核心范畴;“框架诠释”是其基本方法;“框架与信仰”是其逻辑展开。对于泰勒来说,宗教信仰与世俗化问题所首要关涉的并非既定社会事实,而是使得它们得以可能的条件。唯有从信仰条件入手,才能真正弄清宗教信仰何以可能、何以变迁、何以衰退的问题。“框架理论”就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框架”是意义理解的先验条件,信仰作为特殊的意义形态,需要以框架为基本条件;“超越性框架”支撑超越性意义,宗教信仰作为超越性意义之信仰,需要超越性框架的支撑作用;“框架转型”引动意义转型,世俗化转型作为意义理解模式的转型,也需要“框架内在化”的引动作用。从静态的视角看,“超越性框架”可以解释信仰的可能条件、意义来源与稳定形态;从动态的视角看,“框架内在化”可以解释超越性的隐退与内在性的出场,进而解释宗教信仰的式微与世俗化的兴起。一言以蔽之,从框架出发,我们可以从“事实陈述”切入“意义理解”、从“现实性”转入“可能性”,最终洞见到信仰的语境条件与变动缘由。  相似文献   

5.
《福建宗教》2000,(5):1-1
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6.
石丽 《宗教学研究》2012,(1):263-268
本文以宗教信仰的社会性为前提,以宗教信仰中的“关系”为视角,对分类体系下的、外部权力影响下的宗教团体秩序的结构及其如何建构进行了阐述。本文认为,宗教团体秩序是在信仰行动者基于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群体认同,是在宗教信仰规范的制度化过程中,以及在仪式基础上对权威体系合法性的建构与认同中形成的。外部权力也不断通过其精神内核的意识形态以及利益集团的分化需要对团体秩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石丽,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阿昌族“上奘”是指在“夏安居节”里,老人们通过一系列仪式取得“信徒”身份及地位的宗教信仰活动。从此获得特定的称呼、服装,遵循行为及语言的禁忌。“上奘”是阿昌族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1.老人获得宗教身份,意味着子女家庭和社会的责任;2.上奘老人作为宗教团体的禁忌及所规定的社区生活禁忌,是主要的地方生活方式;3.上奘老人对“青年会”的言传身教。在此意义上,阿昌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文摘二篇     
《科学与无神论》2006,(3):61-61
一、如何理解“宗教信仰的自由”青海省人大副主任桑杰在《世界宗教研究》 2006年第一期发表文章《我国宗教立法论要》中提到“宗教立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宗教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和政教分离。文章认为所谓“宗教信仰自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绝对自由”, 因为信仰“是个人内在的思想追求,属于个人的私事,”国家不能干涉;二是“宗教活动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9.
在宗教学上 ,因“用”而信是指信者认为其有用而信 ;因“信”而信是指信者认为其真实而信。从清末中国士大夫的宗教观的流变看 ,单纯强调宗教是否有用的问题 ,而忽视其是否为真的问题 ,必然会影响宗教信仰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同样,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也是基于对全中国人民意愿的真诚的尊重,基于中国曾经长期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民族宗教矛盾历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前南地区是一个民族宗教构成特别复杂、历史上冲突连绵不断的区域。北约这次以“扶助弱小”的名义打击塞尔维亚民族,大大加剧了世界范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分歧,使原本尖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微妙和急迫,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非统组织和东盟)缓和民族纷争与民族对立情绪的尝试变得更加棘手。巴尔于是世人皆知的“火药桶”,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均发端于此,当地各个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的积怨,每每成为外部势力插手干涉甚至武装占领…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国自1997年以来在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方面发表的第二部白皮书,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这部白皮书,既生动讲述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中国故事”,电为世界其他国家尊重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说的“印度教” (Hinduism)一词 ,并不是印度人本身对自己宗教信仰的称呼 ,而是近代西方人进入印度后对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一种称谓。现在 ,“Hinduism”这个词被各国学者所接受 ,用来特指南亚印度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以区别于佛教、伊斯兰教和耆那教等。“Hinduism”一词 ,起源于古波斯文“Hindu” ,它是由梵文“Sindhu”演化而来的。古代印度和波斯在地理上相距很近 ,两个民族很早就有交往。我们知道 ,古印度人称印度河为“Sindhu” ,但是波斯人在发音上习惯于把“S”读成“…  相似文献   

14.
《工人日报》1998年2月7日第一版《社会新闻视点》栏目内,刊登了一篇署名三思的新闻报道,眉题是“寺庙香火盛,烧香拜佛多”,主标题是《现代迷信正在卷土重来人这篇报道存在严重常识性错误,与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相违背。在如此显著位置上发表,其它报刊争相摘登,广泛传播,给人们的思想造成极大的混乱。首先,眉题同标题互相矛盾。“寺庙香火盛,烧香拜怫多”,从眉题看,这句话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引下,信教群众重新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能够自由自在地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寺庙,是信教群…  相似文献   

15.
满族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族与佛教赵志忠有清三百年来,满族的主要宗教信仰是萨满教,但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满族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佛教或喇嘛教。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始,就一直奉行支持佛教的政策。顺治皇帝曾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曾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从而确定了清王...  相似文献   

16.
曹圣洁 《天风》2023,(8):6-8
<正>《天风》2023年第4期转载了今年2月28日《中国民族报》发表的《最大限度团结信教群众》一文(下称《团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归纳为五句话:“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尊重群众宗教信仰”这句是第一次被列入宗教工作方针,读后我感到很有启发,愿与基督教教会同道分享我的感想。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宗教条款简释●第三十二条香港居民有信仰的自由。香港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开传教和举行、参加宗教活动的自由。本条是关于信仰及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规定。“信仰自由”,是指保持自由喜欢的行为原则以及根据此种原则生...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将其概括为“九个必须”,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将其表述为“五句话”,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9.
王作安 《天风》2023,(4):4-6
<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上五句话,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最新表述。与此前表述相比较,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增加了一句,即“尊重群众宗教信仰”,由原来的“四句话”增加为现在的“五句话”。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0,(11)
在宗教问题上,我们始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两条宪法原则,一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真诚的尊重,基于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目前有1亿多信教群众。只有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