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叙事电影的一个特有类型有着其深厚的传统和历史积淀,蕴含着古典美学的文化魅力。自20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经历了五次大的创作转向:(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火烧红莲寺》系列的神怪武侠片;(二)五六十年代改编自传统评书、民间故事和新派武侠小说的粤语武侠片;(三)六七十年代香港和台湾的国语武侠片;(四)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等。这些武侠片均以俗文化面目出现而广为流传。这四次转向通过拼贴、转移和代入的方法完成了由俗到雅的过渡。于是自《卧虎藏龙》(2000)诞生以来,中国武侠电影又掀起了第五次创作浪潮。这一批武侠电影显示了与传统武侠电影迥异其趣的美学风格,在画面调度、叙事策略、武侠内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美学转向,形成了雅俗之间的执中形态,衍生出了种种艺术创作创新的手法,使武侠电影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金庸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武功描写,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正是由于金庸将<周易>学说融人到他武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融人到对历史和现实、人性和人生、社会与文化、英雄与人格等的思考之中,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雅克·彼岱在2007年英国伦敦历史唯物主义年度大会上的发言,借助于其著作<探讨马克思的<资本论)>(2007)英文版的出版,他介绍了自己20多年研究马克思思想从<探讨马克思的(资本论)>(1985)、到<一般理论>(1999)、<解读和重建(资本论)>(2004)、再到<后马克思主义>(2007)的整个历程.彼岱在发言中主要阐述了自己如何以包含着经济和政治、资本和权力的元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马克思的思想和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色彩中的舞者--张艺谋影片之色彩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扬 《美与时代》2005,(1):87-89
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自<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相继推出,成为中国影坛的最具重量级人物.在此之后,<英雄>一片又让他不折不扣地火了一把,只是近来的<十面埋伏>引来更多非议,国内评论几乎骂声一片.笔者无意参加到那场是是非非的大讨论中,在此只是就张片中的色彩审美问题作出分析.客观地说,张艺谋丝毫没有掩饰他商业炒作的动机,但无论如何,最终把观众引入影院、牵住观众的还是影片金钱味中透出的文化墨香.  相似文献   

5.
武侠电影是华语电影特有的片种,也是电影体现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武侠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制作越来越精良,然而在主题上对侠义精神的体现却越来越少。没有了侠义精神这个重要支柱,武侠电影虽然有"大片"的形式,但它的发展却进入了只"武"不"侠"的困境,武侠电影特有的意境和韵味都已经不在了。武侠电影要继续发展走出困境,还是要赋予影片人物以侠义精神,呼唤侠客们精神层面的回归,才能为武侠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找到希望。  相似文献   

6.
董明霞 《美与时代》2007,(3):112-114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老舍的作品是最具悲喜剧审美形态的,在他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喜剧得到了和谐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本文以老舍的代表作<离婚>为例,从悲剧人物的喜剧描写、灰色生活的调侃与讽刺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作家对悲喜剧创作艺术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7.
引言 在外在形态上,武侠电影极具"舞武"性质的动态美感,使其具备了影像媒介无限的表现潜能;而在文化所指上,武侠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地紧密联系,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因此,伴随中国百年电影史,武侠电影在题材、形式、风格、意蕴等方面已形成了稳定的类型化特征.但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受后现代文化的影响,武侠电影其内在理念和外在形态都悄然发生了变异性,这种变异是技术美学和艺术表达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泄露隐情的宝石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一生主要以编纂并撰写<百科全书>闻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其身后出版,到今天依然享有盛誉.如<达朗贝的梦>,两部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定名论者雅克>.但有一部作品,既给他带来了国际性的影响,也使他的一生沾染恶名,这就是他的已很少为今人关注的小说处女作<泄露隐情的宝石>.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的哲学属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涉及伦理、政治、法律、经济诸社会领域.但是他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在以<正义论>(1971)为代表作的早期思想中是浑然一体的,而在以<政治自由主义>(1993)、<万民法>(1999)和<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2001)等为代表作的晚期思想中则判然分明.理性主义是贯穿于罗尔斯前后期哲学思想中的基本立场.罗尔斯前后期理论体系的转变同样反映在理性主义基本特征的改变上.然而,学界在评述罗尔斯的理性主义时,大多没有注意这一变化,他们比较关切其后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如"理性的"与"合理的"以及"重叠共识"、"权利的优先性与善"、"公共理性"等以"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为背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理性主义理念,而对于罗尔斯前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则比较忽略.其实,罗尔斯思想的理性主义特色,在他的早年,跟在他的晚年一样,是非常鲜明的.何况,罗尔斯早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有跟其晚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并不一致的特点,不可混为一谈.本文试图探讨表现于<正义论>中的从原则、方法到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的罗尔斯理性主义立场及其基本特征,以补阙疑.  相似文献   

10.
受访学者简介:温克勤,男,汉族,1936年9月生,天津人,大学毕业,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主编、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作)、<伦理学简编>(主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干部道德教程>(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十几部著作;<道德约束论>、<先秦儒家合理人生观述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1.
纪捷 《美与时代》2007,(2):105-107
田间是人民诗人,他深深热爱着晋察冀边区这片热土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亲爱的土地>和<铁的子弟兵>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法,真实地描画了边区普通农民、子弟兵新的思想、情怀和姿态,记录了时代光彩,深切表达了他对普通人民的热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2.
<买凶拍人>不同于香港以往的杀手类型电影,从影像表现、情节设置、意识形态都呈现出一种叛变和逆转.作为杀手类型电影,<买凶拍人>在香港影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荣  李喜英 《哲学动态》2005,(12):45-51
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是20世纪后半叶德国最深刻、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有机体与自由>和<责任原理>等著作,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批判与伦理论证.他的思想具备某种后现代的维度,并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儒家、道家.二者相辅相成,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对文学创作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李安被认为是一位中西合璧的导演.就电影<卧虎藏龙>(以下简称<卧>)来说,李安内敛的性格和影片主人公李幕白隐忍的性情正好吻合,而影片中渗透的道家思想更是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他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从一磅肉的矛盾展开,在歌颂友谊和爱情及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剧中人物不断强调法律尊严和人道主义的举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肯定与歌颂了更广泛的生活理想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张一兵 《学海》2008,19(1):38-44
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思>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王芸 《中国道教》2009,(1):52-55
<韩湘子全传>,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韩昌黎全传>、<韩湘子得道>、<韩湘子>等,是由明代杨尔曾编写的一部通俗小说.杨尔曾,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又号钱塘卧游道人;生活于明万历天启年间.除<韩湘子全传>之外,他还编撰了<东西晋演义>等通俗小说,另有<仙嫒纪事>九卷、<海内奇观>十卷、<图绘宗彝>八卷等.他热心于书籍的编撰出版,与其从事书坊业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名臣和易学名臣,其学术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周易参同契>的研究很有见地,主张"契"合人身,同时他以儒解"契",以易参"契",提出了对<参同契>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参同契>讲的道理就是人身的道理,<参同契>只说一身,其实一身即天地;他还详细论述了<参同契>中的"魂魄论";他以儒家的立场分析<参同契>,认为儒、道、佛三教的根源不同,修行工夫却是一样的.这是对明儒的一种反驳.他认为<参同契>和<易>所言许多道理都是一致的,同时他还对<参同契>和<易>的具体关系做过一些考察.这些结论在清初是难能可贵的,对我们今天研究<周易参同契>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发生学的方法:胡适的理解(1919年) 1919年2月,胡适出版了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两个月后,他在论述杜威实用主义的"实验主义"(1919年4月<新青年>第6卷第4号)一文中,对发生学的方法(the genetic method)作了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20.
陈坚 《周易研究》2005,(3):53-62
<易经>文本的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易学史上所诠释出来的<易经>意义却丰富多彩,那么<易经>的这许多意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易经>意义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一)天地赋予<易经>以意义,这就是<易经>的天地意义;(二)<易经>符号(卦爻符号和文字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会产生意义,这就是<易经>的逻辑意义;(三)人类将自己的认识投射到<易经>上而形成<易经>的投射意义.<易经>的这三大意义及其来源有着中国式的独特学理,即使是专门研究文本意义的西方解释学对之亦不能完全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