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宛小平 《美与时代》2005,(11):12-13
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受到佛学很深的影响.他的"人生艺术化"美学观的形成就和与弘一法师的交往有关.在欧洲留学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悲剧理论,包括佛教和悲剧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探讨了佛学对中国诗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讲求朴素与实用,反对奢靡华丽,并且据此把"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之一。这样来理解儒家美学观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儒家美学观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它既有提倡"节用而爱人"即赞同朴素与实用的一面,又有重视外表的"文饰"即提倡绚丽与华美的另一面。在儒家的美学思想体系中,绚丽与华美都是权力、地位和礼仪的象征,又是同他们所提倡的"礼"的思想紧密联系着的。对"朴素为美"的提倡,更多地表现为道家、法家和墨家的美学观。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美学中对绚丽与华美的赞赏,很难得到民间的认同。追求绚丽与华美的美学态度和艺术风格,还常常受到泛道德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美学家王世德教授毕生致力于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80岁以后的他宝刀不老,集结出版了193万字的《王世德文艺审美学文集》和105万字的《王世德美学研究精选》两部文集,还公开发表了37篇美学论文和文艺评论,体现出了他热爱平凡生活的人生观、弘扬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凝练学术思想的美学观,从而实现了他美学生命绽放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4.
孔子美学的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没有专门的美学论文和专著,但他的美学思想却是相当丰富的。有一定的研究对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性质鲜明独特,各部分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潜在体系。孔子美学是儒家美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探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代水彩大师王肇民先生将中国水彩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对人生、艺术、美学等的思考浓缩在诗词创作与画论中.在表述自己的艺术观、美学观时,知前人之所未知,言前人之所未言,涉及绘画创作与教学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美学界一般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朱光潜(1897-1986)长达60多年的学术历程划分为民国时期(1920-1949)和共和国时期(1950-1986)两大阶段.建国前夕,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就曾受到郭沫若等左派人士的激烈批评.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就是在建国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学术语境下,1956年,朱光潜在《文艺报》发表了著名的《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以示"自我检讨",清算自己前期的一系列美学思想,对直觉论、移情说、人生艺术化等诸多观点进行自我批评.在这次思想改造之后,朱光潜的美学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朱先生此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与时俱进"的学术思想与人生观"改造"中完成了后期的"美学涅槃".但是,朱光潜后期的美学真的就是一个全新构建的思想体系吗?问题恐怕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以朱氏后期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为参照文本,初步分析朱光潜后期美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以及他努力建构一种有别于前期美学的"新实践美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包括美学观、文学观、戏曲观、美育观及其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所作的一次多侧面、多层次的透视和探索,是在对大量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客观公正地进行论述和评价,对海内外有关的某些学术观点,也提出不同见解,给人启迪颇多。王国维一生学术成就巨大,虽说最后以身殉清王朝,跳了昆明湖,令人惋惜,但他在对真理的追求上,却称得上是一位思想解放的先行者。他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大力引进西方美学论著,并使之同传统的中国古典美学相结合,提出了自己一系列新颖完整的美学思想。尽管其中多有唯心主义混杂,但仍无愧为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闪光的篇章。本书明确地指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为理论依据,同时又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支  相似文献   

8.
王世德先生的三卷本《王世德美学研究精选》是他治学60余年,主事美学,笔耕不辍的结晶,共收录了王世德先生的美学文章100余篇,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发现了诸多新材料,运用了诸多新方法。其中,既有对文艺与生活的感性领悟,又有美学理论的深度挖掘与话语重构。在这些文章中,《我现在的新美学观》《论诗意与新的美学》《论休闲与诗意的审美境界》《审美感“五度”论》等,集中反映了他在美学研究上的独到思考,新见迭出,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叶秀山先生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其重要性在于,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现象学美学家,而他的美学代表作《美的哲学》,则是中国现象学美学的开山之作.此书写作于1989年,初版于1991年,此后多次再版,2010年11月出版了重订本.对《美的哲学》写作和初版的时间稍加回顾,是很有意义的.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出炉了"实践美学",成为中国美学舞台上的主角,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美学界依然处在实践美学的笼罩之下.在那个时代的学术氛围中,叶秀山《美的哲学》就已初步建构了一个现象学美学体系,可谓别开生面、一枝独秀.但是,也正因为其独辟蹊径,而且思想超前,照例难免于先行者的孤独寂寞的命运.二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者更乐于称道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和《美学四讲》,而较少提及叶秀山的《美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1897-1986)一生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他60余年的学术生涯几乎是百年现代中国美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所构筑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的美学体系和谨严的学术方法对现代中国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主客统一的美学思想和人生艺术化的人文理念,已成为任何一个建构未来中国美学体系的探索者所必须重温的经典.从百年中国美学学术史看,朱光潜所代表的美学经验模式仍值得我们探寻和总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朱光潜美学的价值不仅已超越20世纪中国思想史而直接启迪着21世纪的中国美学进路,而且他的思想还被西方美学界所关注[1],走向世界美学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11.
宫崎峻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用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他的电影动画美学观和人文情怀,其作品主题多为关注人的成长、环保、反战等.在这些作品中大多数的主角是未成年的少女,这反映了宫崎峻对女性的态度和对美好的童心世界的赞美和歌颂.因此,童心在宫氏的动画电影中就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成为了美好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宫崎峻理想中的人类心灵的拯救者.  相似文献   

12.
朱志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美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立足中国传统美学,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坐标的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美学体系打下了科学的基础.在梳理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时,他能突出重点,将“生命意识”作为核心范畴贯穿整个体系,合理安排体系框架,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同时他还以深厚的文化功底为依托,用跨学科的理论背景为支撑,为构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和”是古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并很早就出现的音乐审美范畴,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魏晋的《声无哀乐论》,各个时期的美学史料都对“和”的美学内涵有多种辩论,它是民族音乐美学核心范畴之一。先秦齐地是诸子百家学术活动频繁的地区,诸子将“和”作为重要音乐美学观层层论述,管子、晏子等人在“和”的音乐观基础上,树立“五声为和”、“心平德和”的美学观,总结出齐乐论之“音声之和”、“乐与人和”的至纯境界,为后世学者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4.
王世德先生三十多年来退而不休,日新精进,老而弥健,学术收获粲然可观。王世德先生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更是其持续的拓展者。在美学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感觉—理想”论美本质观与审美学之美学观;在文艺美学方面,他为文艺美学学科勾勒出了宏大细密的学科轮廓,更继而开拓出文艺美学之部门美学研究,在戏剧美学、摄影美学、影视美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有示范性专题成果。在中国美学研究方面,他以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范本,论域兼及儒、释、道,以精敏之思总结中华古典审美个性,丰富其自身文艺美学理论。先生继而超越传统美学艺术中心论,由艺入世,开创性地倡导生活美学,并在广告美学等领域做出可贵探索,引领后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医学美学的起源及发展的梳理,发现外科医生美学观的培养和建立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健康概念更新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外科医生要培养和建立美学观,要树立符合科学的、进步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在医学实践中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学来点思想,如从研究方法、人论、实践论、本体论、认识论、感情论、本质论和美学观诸方面另辟新路,开创新的视角.21世纪的中国美学将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文潭是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的美学家,他通过批驳西方美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系统地阐发了自己对于有关美和艺术的观点。他认为,美不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而是出自人心的构造;艺术是质、形、意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是同一的。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美学发展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作用。此外,刘文潭的译著也对中国台湾地区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包装设计思想.作为外来的现代包装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体现出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应该肯定其积极的因素,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的包装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1984年第一次在西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上接触美学,而今整整30年了,从1991年拜读潘知常教授的《生命美学》至今,也已24年了.可以说正是美学,尤其是在生命美学的烛照下,我由一个只能讲解普通语文的中学老师到可以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艺术概论、文化批评、美学原理的大学教授,由一个美学爱好者成为了美学研究者,其间的坎坷曲折,个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啊.深感庆幸的是,在我生命的最美好年华,遇上了美学,遇上了赋予我生命意义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