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悲鸿无疑是迄今为止对我国的绘画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主张影响了几代人.徐悲鸿更注重美术教育,认为画家的画作仅仅是其本人的成绩,却谈不上成就,只有培养出众多的画家,甚至超越教育者自身成就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对整个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大的贡献.他同时认为,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身素养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2.
相关文献可证的唐五代非石窟寺壁画画家计206人,各朝代人数分布并不平衡,表现为五代较多。东晋南北朝时,画家的寺绘以润州、扬州为中心并向西和南两个方向延伸;隋朝以各地画家汇入两京创作为特色;唐代前期两京仍是寺绘中心,安史之乱后随着画家的迁徙,寺绘中心转移至成都;五代成都寺绘最为丰富,但画家壁绘的佛寺数量减少、分布地域缩小。寺绘画家中名家占据了较高比例,这间接体现了寺绘的高品质;名家参与寺绘比例保持在高位,这显示着寺绘在唐五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4.
《思维与智慧》2007,(4):I0001-I0002
“除了毕加索、萨尔凡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这是道恩·艾兹(英)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观音造像的兴盛期。观音形象在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本土化特点,在整理前人创作经验和经典图式的同时,明代画家更多地根据民间观音信仰及观音灵验故事选题创作,形成了多种造像范式。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得这时期的观音造像大异于前,而文人肖像画的流行无疑对明代的观音像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九莲菩萨作为李太后佛教尊神身份的象征,在有明一代乃至于清前期,均有很大的影响。而九莲观音画像的创作,最为典型的体现了文人肖像画影响下的观音题材创作。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观音造像的兴盛期。观音形象在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本土化特点,在整理前人创作经验和经典图式的同时,明代画家更多地根据民间观音信仰及观音灵验故事选题创作,形成了多种造像范式。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得这时期的观音造像大异于前,而文人肖像画的流行无疑对明代的观音像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九莲菩萨作为李太后佛教尊神身份的象征,在有明一代乃至于清前期,均有很大的影响。而九莲观音画像的创作,最为典型的体现了文人肖像画影响下的观音题材创作。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线在速写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是画家最纯粹的精神体验。速写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环境、场所的限制,以最简洁的线,最热烈的情感,最少的语言修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绘画语汇中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杰出代表。速写中的线条是绘画语言人格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具体体现。速写中的线是有生命的。它是画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段和技巧的总合。一幅好的速写,线在画面中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最为关键。它的个性化表达是画家的情感与理性在绘画领域最集中、最具体、最卓越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全才画家,在"四任"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的纲领性人物。其花鸟画甚为突出,形成了兼工带写,笔墨明快,赋色典雅的风格。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他所留下的艺术精品,加以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9.
正一中国的佛教绘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从最初传入时期沿袭印度、西域的画风,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国吴画家曹不兴通常被称为中国"佛画之祖",他的绘画主要传承了西域的佛画艺术。南北朝时期,佛教画家名家辈出,其中尤以梁代张僧繇、北齐曹仲达最为突出:张僧繇"善图塔庙,超  相似文献   

10.
张惠 《美与时代》2005,(1):30-32
唐代是工笔人物画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工笔人物画家,如:吴道子、阎立本、韩幌、尉迟乙僧等.其中,最为杰出的是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他笔下的人物"弘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他的笔墨线条继承了"六朝三杰"的传统技法,又有所发展和创造.行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在美术史中素有"吴带当风"之称.  相似文献   

11.
《呐喊》,或翻译为《尖叫》,是挪威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于1893年所创作的作品,而这幅画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表现主义绘画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 1895年版的《呐喊》拍卖成交价约1.1亿美元,打破了当时的拍卖交易记录。正因如此,《呐喊》所涉及的一些故事、一个和死亡及痛苦纠缠一生的天才画家蒙克的故事,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柯罗是19世纪中早期最为出色的风景画家,是法国风景油画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通过分析柯罗的具体画作,试论其意大利式风景与法兰西式风景油画的特点,从中阐释出柯罗风景油画虚实相间、柔和含蓄、理想梦幻的独特意境与情感,并进一步总结出柯罗油画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印象派"一称始见于艺评家路易·勒罗瓦的艺评文章,长久以来,人们通常会以"印象派之父","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等诸如此类的头衔彰显克劳德·莫奈的杰出成就及其在西方绘画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中最为直接的体现是外光派绘画不允许画家在较长时间跨度下完成一幅画作以及在完成后多次修改的行为。此外,画布上笔触的大量堆叠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画家对于教堂结构与形态的细致描绘,而这个母题既是莫奈绘画意图的体现,也是莫奈对于艺术创作本质的冥思,更是莫奈对自身印象派血统的一次坚定偏移。"鲁昂大教堂"组画是莫奈绘画风格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莫奈企图通过创作出超越永恒或者说脱离于时间与空间的绘画,以超越呈现瞬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赵男 《中国宗教》2020,(4):66-67
丰子恺(1898-1975)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绘画作品众多,尤以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最大,因此被誉为"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最为世人所知的漫画作品,这部佛教漫画集共6集450幅,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在佛教界、文化界、美术界广泛流传,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6.
画家除了高超的技法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画家个人的修养。从画家对绘画的认识、艺术提炼的能力、创作的能力,说明画家修养为什么能够决定和指导画家进行绘画创作,强调指出画家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绘画市场也开始火热起来,画家们制作润例、出售绘画作品成为了绘画市场中的普遍现象,这一时期的绘画市场以北京和上海两地最为繁荣,北京地区绘画家的润例较上海地区画家的润例相对低些,其生活的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些。然而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绘画作者名气大小,绘画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购买绘画作品都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行为,虽然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奢侈的商品存在着,但相对于一些著名画家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来看,他们的润格并非高昂之价。  相似文献   

18.
线,是人类文化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符号形象,是画家心灵最亲近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是简洁、素雅、朴实,而且耐人寻味的艺术语言。严格意义上讲,自然物象中不存在线,线本身就是假定的、程式化的,并为艺术家长期体察自然后的抽象结果。一根树枝、一条细绳、一个物象的边缘、面与面的交接转折等等,都被画家迁想并迹化为线形符号,并且用不同的线条特质表现出来,上升到脱离客观物象并能概括出客观物象的艺术语言要素。观照取象。物理观照下的审美追求,多是对客观实在的物象的自然规律、原理、形质、空间等方面的 “如实”反映,在平面材料上描绘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风格与文体语言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在创作中色彩与水墨的应用,在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画主要是运用了自己独特的颜色体系,以墨水和五种基本颜色相组合,其中黑色墨水是主要颜色。中国画家对画的颜色运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常用油墨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和对比度表现上。目前中国画的颜色构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于国画色彩的研究重点放在情感因素上,艺术家画家不仅可以根据绘画内容和形状灵活地使用颜色,也可以通过大胆的着色与背景及油墨组合来创造新的艺术风格。目前我国绘画的颜色调配虽然也会借鉴西方的颜色标准,但在绘画教育中仍然要保持住中国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