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女性作家中,虹影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虹影对女性的表现有独特之处,她不仅表现女性对自身存在、自我价值的认可,更将女性置于历史与社会的背景中,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外部世界进行女性本体意识的观照,显示了女性在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感受以及所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以西方人权观为主流话语的国际人权法对于穆斯林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对待多有指摘,并将导致这种“歧视性”现象出现的根源归咎于伊斯兰教义本身.这种话语霸权建构在拟制的普世价值基础上,忽视了伊斯兰教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前提,更忽视了伊斯兰国家独特的文化与习俗,从而无法在根本上获得穆斯林社会的认同,更无法切实推动穆斯林女性法律地位的提升.事实上,伊斯兰教法确认并保障女性享有继承权等重要经济权利.相较于当时所处社会、历史环境而言,这是一项重大进步.和空洞的人权批判相比,为提升穆斯林女性法律地位、扩大穆斯林女性权利范围寻找“体制内”路径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剩女"概念的界定和度量,并基于1995-2005数据的实证分析,对近年来媒体和社会上流行的"剩女危机"提出质疑,认为目前中国女性过剩实属伪命题,女性在各年龄组及受教育程度下都基本处于短缺状态.由于以往对"剩女"概念界定不清,常与"大龄未婚女性"等相混而使其夸大失实.普遍结婚仍然是社会的主流规范,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一时较难被社会所接纳.眼球经济与消费社会下又建构并催生出"剩女"概念.  相似文献   

4.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艺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许多女性艺术家和女性理论家开始思考并致力于改变社会中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重新思考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将后现代艺术和摄影融于一体,在后现代领域中独树一帜,可以说她的作品从整体上成功地触摸到当代文化的敏感神经.她不拘于一般女性艺术那种纤细、精致的传统,冲破女性艺术追求坦诚,实在及修养的外观束缚,创造了其独特的具有自述性和女性主义特点的艺术形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红林 《学海》2001,(4):163-165
台湾言情文学的作家大都为女性.它是在前期女性文学对女性婚姻悲剧充分展示的基础上,正面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它开始把女性作为精神主体,作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力量去表现,对世代相衍的"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观念大胆质疑,但女性的依附性和被观照性仍显而易见.它对父权文化还有一种自觉的认同与维护,并向落后的封建伦理道德俯首称臣.因此,它只能算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与其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题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7.
女性道德素质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女性道德良好发展的保障是建立健全女性道德社会支持系统,从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来提供女性道德建设的支持。具体应从政府、社会组织、学校与家庭教育以及男性的支持与认同几个方面来促进女性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医学的语境中,女性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是被当作肉体还是视作活生生的身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地位和命运.辅助生殖技术迎合了社会的主流需要,使女性的身体客观化为肉体,女性作为活生生的身体已被淡漠和遗忘.辅助生殖技术只有成为女性的自主选择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小额信贷女性受众自我感知到的由信贷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特点以及不同教育程度、户籍、年龄的差异。编制并使用《妇女自我感知社会地位提升问卷》,对天津市18个区县162名获得小额信贷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女性受众自我感知社会地位提升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个人社会效能感方面;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自我感知社会地位各维度的得分较高;非农业户籍女性社会地位提升感知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农业户籍女性年龄差异显著,体现在社会地位总分及个人社会效能感方面。以上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后女性受众自我感知到社会地位有明显提升,但不同教育程度、户籍、年龄的女性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杨华 《美与时代》2004,(9):91-92
在新时期阵容庞大的女作家群中,陈染并不是眩人耳目的一个.她孤独而执著地耕耘自己那片女性田园,倾诉一些非常个人化的女性故事,传达女性的生命体验并导向她们的心灵深处.用男性传统的观念来看,这种回归女性自身的写作表现的生活面未免过窄,有点游离于社会主潮之外.然而恰恰由于对这份"狭窄"的执拗,陈染沉郁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女性主义的基点,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面窗子:站在女性的立场看世界、看人生、看女人自己,即采取典型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崇拜女性自身的生育魂"格非",并盛行与生育魂有关的各种求育的法事.崇拜女性生育魂,实际上是崇拜女性的生殖能力,凉山彝族崇拜女性生殖能力的目的是祈求能生育出延续家谱、为祖先超度灵魂的儿子来,而这又与男性在社会组织制度中所担任的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仇小梅 《美与时代》2008,4(5):36-39
龙应台的"女性批评"基于女性对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批判了父权文化观的男权意识,剖析了女性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觉悟,揭示了女性的艰难处境和悲剧命运.在向男权价值体系的挑战中,传达了现代女性观念,强调女性主体意识,召唤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一位真正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  相似文献   

13.
彝族女性服饰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到彝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建构和模塑,映射出彝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由歌剧《彝红》以彝族女性百褶裙开场引发的争议来探究女性服饰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系,从彝族传统文化如传统神话传说、毕摩信仰和女性月经禁忌看出百褶裙是"不洁"的,彝族社会女性地位是低下的,并用群体与格栅、性别角色社会化、洁净与危险等人类学理论分析造成彝族男尊女卑社会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女性患者的污名或歧视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不孕污名的产生具有传统文化背景.不孕污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患者社会隔离,提出相关对策对改善不孕症女性患者及其家属认知与态度,提高不孕女性心理保健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来热播电视剧中抽取女性形象随机样本,引入“女性形象建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他律共同作用之下,近年来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社会、经济地位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污名化、“被看”等情况.对于已然存在于女性形象之上的传播偏向,外在地位的提升并不足以遏制这一趋势.反之,强化女性的内在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避免被男性同化成为“男性化的主体”,确立女性形象自觉的主体存在,或许是应对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传播偏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17.
张向辉 《美与时代》2004,2(1):84-85
琦君的作品大多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鲜明的女性意识来展视女性多难的命运,<橘子红了>正是其中的代表性力作.它对夫权制的批评;"慈母情结"的悲剧性重演;哀婉的女性视角的观照,使小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羞辱感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导致女性产生社会隔离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等不良心理应激;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羞辱的定义和分类出发;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存在的现状、产生原因、对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管子》女性思想内涵丰富。既有"男女有别""妇言不及官中之事""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等男尊女卑、歧视女性、限制女性自由的思想,也有女性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生产、共同承担国家赋税、共同孝敬父母慈爱儿妇等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还有肯定女性智慧、赞扬女性的思想。研究《管子》的女性思想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杏 《美与时代》2007,(12):135-137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中的黑人女性的成长,指出种族、性别和阶级压迫使得黑人女性处于社会的最边缘,反抗是她们唯一的出路,但同时应加强黑人女性的团结,珍视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