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丹 《美与时代》2004,(9):60-61
传统,是由历史沿传而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社会文化,如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统是长期的积累,具有相对固定的性质.中国舞蹈审美形态的传统,是在中国舞蹈数千年的演进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一脉相通的传统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制约下,中国舞蹈在表演和审美形态方面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原道》2015,(3)
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伦思想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五伦"是人伦关系的范型和原初形态,它既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参透儒家思想的密匙甚至是不二法门,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且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伦理传统的嬗变和伦理观念的不断涤荡,人伦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抽象为"五伦""三纲""天理人欲"和"第六伦"四个具体的理论形态,是人伦思想具体理论形态的呈现方式。对人伦关系诸理论形态的研究能为实现伦理复兴提供可借鉴的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3.
《原道》2015,(4)
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伦思想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五伦"是人伦关系的范型和原初形态,它既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参透儒家思想的密匙甚至是不二法门,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且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伦理传统的嬗变和伦理观念的不断涤荡,人伦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抽象为"五伦""三纲""天理人欲"和"第六伦"四个具体的理论形态,是人伦思想具体理论形态的呈现方式。对人伦关系诸理论形态的研究能为实现伦理复兴提供可借鉴的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理想追求,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的规范和要求.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主要包含了"和合"体系和"人伦"体系,提倡"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养性"、"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积极推崇"天和"、"人和"、"心和"的"太和"境界;强调"五伦"的人伦规范.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5.
王莲 《美与时代》2007,(2):51-52
中国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却是艰巨而又曲折的.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这给我们挖掘、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精神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因此,"寻根"是中国画发展的最好的途径.我们在寻根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吸收外来的养料.  相似文献   

6.
“美德伦理”(the Ethic of Virtue)这一古老的道德文明样式曾经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和意义向度,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外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学观念系统中最古老而经典的伦理观念图式和道德实践图式了,当然也是中外传统文化之生存和演进过程中最重要而深刻的道德文明之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伦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线索很长,是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历史相伴随的;但研究线索却不长,片断的研究也有,系统的研究则刚刚开始真正起步.从观念上,中国传统思想整体自始至终都表现为政治的伦理化和伦理的政治化倾向,其中又以儒家的政治伦理理念为核心.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理念是前后承接的,由此,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可划分为政治伦理基本理念的形成阶段、实践阶段、制度化阶段和解体阶段.其中呈现的中心问题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下,在伦理政治与法理政治之间如何选择?伦理政治在当代的合法性如何?  相似文献   

8.
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我们依据本校艺术生达五千人以上的现实基础,因材施教,创造性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艺术生的专业特长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采用了艺术化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图画式的"画说哲理"和表演式的"道德法制剧".这两种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发展、革新、继承、丰富,成为中外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方式,有着自己独特历史形成的思想文化传统,和西方绘画相比,似乎并不显得异彩纷呈,但它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千年流淌,平缓自如,偶尔也泛起朵小小的浪花.它在创作过程中的"以大观小"和"小中见大"的理念,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它的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经过长期不断的锤炼、融汇、积淀,形成了传统的伟大力量,寓意明确而独到.透过这些现象,使得人们认识到,在长久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技巧,已形成了它独具魅力的审美符号,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中国画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延续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高雅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因具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返璞归真"的人文精神和"气韵生动"的神韵而成为我国艺术衍生品设计的重要元素。通过设计,让昂贵的国宝级艺术品转化成兼具文化艺术性和实用价值的商品,从而丰富普通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因其具有为政治以及社会整合服务的目的,其浓厚的伦理色彩体现在绘画形式中便是"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鉴戒功能论。为了有利于封建统治政权的稳固与思想的统一,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人物画作为形象的载体,承担了教化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中国舞蹈自先秦以来,历经几千年的变化。都是一个渐次演进、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将伦理与建筑艺术相结合,从艺术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与建筑特定的伦理关系。建筑艺术的背后是人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将内在的无形的东西物化为外在的有形的东西,在建筑中能看出伦理,在有形中看见无形。借助建筑伦理中的形而上学和辩证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可以来理解建筑的存在、精神伦理功能、人伦伦理功能和审美伦理价值等。  相似文献   

14.
<正>道教文化艺术周是对以往历次道教文化活动的整合升级,也是道教界加强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必将把道教文化建设引向一个全新的高度。道教在我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既高雅通俗,又纷繁绚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4日,首届中国(吉林市)道教文化艺术周在吉林市玄帝观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循道厚德·善行天下"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千年古国,几千年来孕育的灿烂的中华文明时至今日也被子孙后代所传颂,深深地根植于华夏大地上。随着事件的不断推移,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统一,将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灵活的融入到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去呢?本文就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木雕艺术是历史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形式。"断木为杵"、"伐木杀兽"、"剥木以战"是古人创造木雕艺术的开端。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木雕艺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如今随着多元化的步伐,在现当代设计艺术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不断地碰撞、融合,木雕艺术的发展有了新的属性。希望今后进一步增进对木雕这一独特工艺美术的新认识,并且能够恰当地应用传统木雕艺术,为现当代设计艺术实践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丹 《美与时代》2014,(5):88-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与宗教虽有根本区别,但两者在实际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有相容之处。因为宗教不单是信仰问题,而且是历史文化传统问题。几千年来宗教往往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伦理、心理以至风俗习惯交织在一起。社会主义运动是在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多数宗教徒是被压迫被剥削群众,不仅向往消灭压迫剥削,而且正直善良,沽身自好,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社会主义者与宗教徒有建立政治联盟和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基础。应该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宗教的发展或中国宗教学的研究,常以"宗教文化"概念来予以取代,而"宗教文化"一语,甚至也被视为宗教发展的一个策略性话语。可以说,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这个三段式的学术史演进,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场关于宗教功能的"鸦片论"争论,继而则以宗教文化的研究形式陆续展开。进入1990年代,中国宗教学界已经将宗教作  相似文献   

20.
王霞 《美与时代》2007,(2):42-44
中国传统思想大体上以儒、道、佛为主,三家思想与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传统中的吉祥文化相融合,使得宗教思想渗透在传统的吉祥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