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均有关于“色”和“礼”的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色”(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的问题意识,也有“礼”来自于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的表述,《孟子.告子下》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的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的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的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戴震认为,人欲与天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自然与必然的问题,欲、理之极致便是自然、必然。自然情欲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凡事为皆有人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 所谓“必然”,实际就是指“理”。“必然”不是孤立的,它始终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是人的自然情欲的合理发挥和适当调制,即所谓  相似文献   

3.
儿子有了美国“女朋友” “儿子有了美国女朋友!”我出差回来刚进家门,妻子便谎张地告诉了我这个头号家庭新闻。 “胡扯,儿子刚10岁,怎么会有美国女朋友?”我觉得妻子的话有些荒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德”、“欲”及其相互关系。由此引发了两条发展脉络,一是三代以降以“欲”为“性”或者说气质之性的旧传统,二是晚年孔子所开创的以“德”为“性”或者说义理之性的新传统。子思提出“天命之谓性”之说以弘扬新传统,将情欲之“性”称为“中”。竹书《性自命出》不但发展了子思的“中”论,而且将其恢复为“性”,并为之建构了一套独特的外在道德先验论,从而使旧传统发扬光大。孟子起而纠正这一趋势,力主只有“四端”才是“性”,而情欲之“性”只是“命”,从而将新传统推向极致。唐宋之际以前,中国人性论的主流一直是旧传统,而新传统不过昙花一现。宋明理学的人性二元论,事实上是在继承旧传统的同时遥绍新传统,并将二者纳入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郭晓飞 《心理科学》2007,30(1):244-246
情欲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范畴,是关系密切但又各有所指的两个范畴。庄子指出情欲对人的身心健康具负面影响,提出许多关于情欲本质及其调节的心理思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庄子的情欲本质观和调节观,这些思想对今天人们实施情欲心理调节仍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7.
与儿子谈判     
父为子纲的时代,对子女的教育崇尚“黄荆棍下出好人”,以父母权威胁迫子女屈从;如今反其道而行之,大多数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子女奉为“小皇帝”,事事时时迁就宠爱。在我家,父子两代是平等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谈判”。 我和儿子开始第一次谈判是在他8岁的时候。 那天晚上,我把儿子侍弄上床后刚要关门出去,他叫了一声:“妈!”叫声中有哭腔,转头一看,他大大的双眼泪水涟涟,两颗泪滑过眼角流到  相似文献   

8.
刘兆晋 《天风》2002,(9):37
有时个别弟兄姊妹难免会有疑惑,认为上帝已经将他们一生都安排好了。实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并不是一件天生就会的事。使徒保罗写到:“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男人豪爽粗犷才具有“男子汉”阳刚之美,那么女人温柔、娴淑、性感,才是富有阴柔之美的“女人美”。温柔、性感,比起女性的容貌美、形体美更有独特的魅力,它显示了高雅的气质美,能激起异性的爱慕、思恋和敬重。女人的温柔,柔性似水,是男人所向往的。而女人的“性感”,在传统保守的人看来,似乎带有妖冶淫荡的味道,但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性感竟是堂堂正正的赞美之词。如果你对某位佳丽赞赏一句:“小姐,你很性感,太漂亮了!”她定会妩媚地一笑道声:“谢谢先生的夸奖”。性感是一种撩人情欲冲动的感觉,是一种极微妙的销魂荡魄的品味,是一种引发异性快慰的体验。性感可以体现在服饰、体态、眼神、笑靥、举止、语言等全方位“身势语”上。温柔与性感是女性独具的气质。细腻、温柔、性感的女性很容易被男子钟爱。沉稳、端庄、恬静的女  相似文献   

10.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就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  相似文献   

11.
李馨 《天风》2001,(10):8-9
争竞嫉妒是神所禁止的,基督的国乃是公义和平之国。他名称为和平的君,“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赛9:7)主耶稣曾经宣告:“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多么尊贵的称呼!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正具这样的美德,是我们后人效法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一部《圣经》,谈到“家”的地方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国”了——它只谈“天国”。“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圣经》谈到兄弟的地方很多,但指的是“人人皆兄弟”。 基督教在西方淡化了家庭观念。《马太福音》说:“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亲为  相似文献   

13.
诡计     
佚名 《天风》2017,(9):47-47
一群鬼魔为了提升工作业绩,经常以名利、情欲、恐惧、疾病、死亡等方式来试探攻击一位平时很“属灵”的神仆,但它们一直都没有得逞,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4.
荀子认为自然情欲构成了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但自然情欲具有随环境变迁的流转性以及对于物质对象渴求的无限性等特点,任凭欲望的自然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的冲突与混乱;以“义”为核心的道德原则的确立既是对于欲望进行引导和限制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性内涵得以提升和展开的维度,“义”的精神内涵与意义贯穿和表现于各种礼仪形式之“文”中,完美的礼应该是“情文俱尽”,它以物化的形式涵养了个体的情感欲望,又为耳不可见的伦理道德提供感性的保证。苟子的“情义”内涵体现了自然人性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动态性关联,在其中实现了人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7,20(4):3-10
本文主要探讨戴震关于认识和情欲的心理思想。在认识心理思想方面,主要从三个观点、关于感知、关于心知、关于感知与心知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主要从两个观点、关于情、关于欲、关于对待情欲的主张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17.
去年,湖南省《益阳广播电视报》曾以“儿恋母太荒唐,母允儿赴黄泉”为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所中学,有一位中年女教师,丈夫早逝,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儿子上了初中。儿子在中学一、二年级成绩在班上都是佼佼者,但到了三年级,人变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成绩每况愈下。做娘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要解开儿子心里的疙瘩,经过仔细的询问才知儿子精神不振的原因是“恋爱”了,而且对象竟是自己——孩他妈。为人师者的娘并没有寻找“儿恋母”的原因,反而做出糊涂事,竟满足了儿子荒唐的要求。事后做娘的羞愧难当,一根绳索撒手归西。  相似文献   

18.
《老子河上公注》以养生长寿为目的,立足于精气神并重的整体生命观,从精神活动的虚静与烦乱、中正与偏颇、内向与外向等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情欲对人精神的完整性的破坏,主张除情去欲,并提出了以大道制御情欲的情欲调节思想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情欲论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道教心性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的儿子……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这简短而精确的句子显示出拿撒勒人耶稣既是人——马利亚的儿子,又是神——神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先秦情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永玉 《心理学报》2001,34(1):82-87
情欲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重要范畴,而先秦情欲论又是这一范畴研究的发端,对后世影响很大。该文从情、欲、情与欲之关系、情欲态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先秦诸子主要是儒、道、墨、法四家的情欲理论,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现代人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初步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