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33名来自三个不同的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105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87人和中保人寿公司41人)的外勤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科院心理所开发的“职业人格自测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了保险行业外勤员工的职业人格特征。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外勤员工职业人格类型与保险行业所需的职业人格类型基本相符:平安保险公司外勤员工的职业人格类型最为合理:女性职业人格类型比男性职业人格类型更为合理;泰康公司在现实型、社会型、管理型和艺术型的得分性别差异显,男性的得分高于女性;从总样本看,人格类型上不存在显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引人注目的有两个重要理论模型:Blatt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定义”模型以及Deci和Ryan提出的“心理需要与动机”模型。2003年以来,Shahar和Henrich等人又在对这两个模型的整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了“以动机为中介”的人格发展模型,其理论上传承发展和方法上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新进展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过广宇  唐薇 《心理科学》2003,26(3):487-490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较为流行的两种人格模型理论进行了比较,从模型的相关性、研究基础、模型结构和描述语言上分别予以了分析,最后揭示出两个模型的本质特点并对其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品牌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人格是指消费者所感知的品牌所体现出来的一套人格特征。根据国外文献中存在的品牌人格相关研究这条线索,介绍了品牌形象论及品牌形象维度论两个派系关于品牌人格的定义,基于人格类型论和人格特质论两个理论源泉回顾了品牌人格的维度构成,并分别从消费者视角及企业视角归纳分析了品牌人格的影响作用,最后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理论借鉴三个方面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品牌人格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谢晶  方平  姜媛 《心理学探新》2011,31(5):455-458
当前大多数人格测量都采用的是累积式反应模型方法,该模型假设被试在测验上的得分随其能力或特质提高而增加,但是随着人格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模型的实施效果遭到了质疑,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展开式模型,该模型认为被试的反应取决于被试能力和项目阈值的匹配程度,当被试能力与项目阈值完全匹配时,被试做出肯定回答的概率达到最高点,称之为“理想点”,展开式模型的目的就是找到被试的理想点,从而寻找其真正的态度强度或人格特质水平。GGUM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展开式模型,已经开始应用于人格测量的各个领域,但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试测,在评估和预测效度方面积累经验,建立业界认可的心理测量学标准,不断探讨和开发相应的心理测量理论和简便易行的统计程序。  相似文献   

6.
人格六焦点模型及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oker在人格三水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六焦点模型,其中3个焦点为特质、个体行为构念、生活故事,它们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内在本质。另外3个焦点为状态、自我调节和自我叙述,它们是与结构相对应的加工过程。人格六焦点模型为与之相关的老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介绍了Cloninger的人格生物社会模型的7个维度,综述了该模型在神经递质、基因遗传学、脑血流以及脑电方面等的经验性证据。还探讨了该模型与其他人格生理模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较详细比较了Cloninger的人格生物模型与Eysenck模型的差异。最后,对Cloninger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研究生理机制、环境和个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作用,是今后人格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市民人格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京市民人格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南京市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民的人格特征较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高;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不同人格类型的市民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年龄、情绪稳定性及内外向性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格特征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分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模卫  乔歆新  张峰  陈硕  沈勇 《应用心理学》2006,12(3):195-200,206
根据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IM)软件工具使用行为的差异将用户划分为两类,使用“大五人格问卷”获取了该两类IM用户的人格特征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类用户在“适应性”和“社交性”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据此,以用户在“适应性”与“社交性”因子上的得分为输入和用户的分类类别为输出,构建了IM用户基于人格特征的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模型的拟合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可利用人格测量数据对IM用户进行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人才甄选情境下求职者很容易在人格测验中作假。至今有关作假的研究已包含作假的内涵、来源和识别等多个方面,也诞生了多种心理模型尝试解释作假产生的心理机制,如作假动机与作假能力交互作用理论、作假计划行为理论、作假整合模型、一般作假行为模型以及作假的VIE模型,为后续理论研究点明方向。此外,作假应用领域中新兴的网络人格测验作假受到关注,在此介绍网络与纸笔测验两种形式下,人格测验作假行为、作假意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萌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6,29(3):755-756,766
人格结构的标准心理词汇研究在七种不同语言中得到了相似的六个因素,即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情绪性、坦诚—谦恭、智力/想象力/创新性。文章对六因素结构模型的来源和内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2.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理想点过程假设,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用于现有人格测验的数据分析和新量表的建构, 显示出了较优势模型更优良的一些性质。不过, 现有项目反应过程的研究结果来自于大样本的调查, 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GGUM也存在不适用于分析多类别人格测验数据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对GGUM进行拓展, 剔除其主观反应类别阈限对称的限定。此外, 还要重视配对格式人格测验数据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大五”与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词汇学取向的“大五”结构和理论取向的五因素模型的出现,人格研究者就人格分类系统的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大五”结构和五因素模型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内容形式、基本性质、研究走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试图从以上方面明确二者的差异,以澄清相关的混淆和误解,并在文章结语部分对两种取向研究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国外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将基础的人格理论和人格障碍研究相结合的工作,其中将五因素模型引入人格障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主要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将五因素模型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干预的可能性,最后讨论了未来人格障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五人格与绩效:团队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众多研究表明,大五人格能够有效预测工作情境中的个体绩效。随着团队研究的广泛开展,团队人格特征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也得到了重视。本文在简单回顾个体水平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团队大五人格特征与团队绩效以及关系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阐述从个体特质到团队特征的整合方法和依据;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Five-Factor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 in 211 six-year-old children (135 maltreated and 76 nonmaltreated). Longitudinal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ges 7, 8, and 9. Six-year-old maltreated children exhibited lower agreeableness, conscientiousness,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higher neuroticism than did nonmaltreated children. Maltreated children also were more frequently represented in less adaptive personality clusters than were their nonmaltreated counterparts. A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profile occurred predominantly among maltreated children and was related to experiencing both abuse and neglect. Child maltreatment and personality clusters were related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ceived by peers. Longitudinal stability of th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lso was assessed. At age nine, evidence was found for maintenanc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clusters obtained at age six and for continuity of maltreated children's personality liabilities.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test the cross-cultural validity of the five-factor nature of personality. For this aim, an indigenous, psychometrically strong instrument measuring the basic personality dimensions within Turkish culture and language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ree consecutive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aimed to reveal the adjectives that have been most frequently used to define people in the Turkish culture. In the second study, factor analysis of thes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long with the sixth factor, which had been called as the Negative Valence factor. The adjectives that most strongly represented and differentiated each factor constituted 45-item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 Inventory”. Finally, in the third study,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 Inventory were examined. 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is instrument confirmed that five-factor nature of personality may not hold true in every culture.  相似文献   

18.
李庆安 《心理科学》2016,39(2):497-511
以邓小平等29位中外杰出人物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32本传记为编码材料,以《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为工具,针对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外杰出人物的儒家心理资产结构中,明、语、功、友、劳、政和变的品质为七种关键品质;在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债务的结构中,恶见、疑、瞋、慢、痴和贪的品质为六种核心品质。前者与道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后者与佛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系列研究,修正了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格五因素理论,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理论——中国人格模型,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机理论——关键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地铁驾驶员职业人格特征模型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圣刚  温鸿博  高超 《应用心理学》2005,11(3):276-281,253
采用经典的卡特尔16PF人格特征测验,对298名来自上海和广州的地铁驾驶员进行职业人格特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地铁驾驶员具有行业独特的职业人格特征。进一步运用因子分析技术发现,我国地铁驾驶员的职业人格特征主要由自制性、支配性、自立性、现实理智、社会智能五个因素构成,它们解释了总变异的60.162%。这一结果基本建构了我国地铁驾驶员的职业人格特征模型,可以为选拔和评价地铁驾驶员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