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的神学体系要面向未来,弘扬中华民族和基督教文化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趋势,面向未来世界基督教文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天风》1996,(3)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入学受教育的权利,为社会培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劳动者,广州市基督教两会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用的基督教中国化概念,旨在立足于学术的立场来更客观、更理性地探讨基督教何以能够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通过中韩基督教史比较、当代中国宗教生态和国际宗教对话动向三方面的思考,笔者力主如下结论:社会实践是检验宗教信仰的唯一标准;就当今中国国情而言,基督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在于,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生存发展的历史难题、现实挑战和未来抉择。教内外学者对此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从教内人士的观点来尝试论述基督教中国化之途径。实现基督教中国化要从以下七个途径着手,即:坚持爱国爱教,传扬和平福音,融合中国文化,建立中国释经,创建中国神学,重视道德伦理,担当社会责任。基督教中国化不仅是为了中国基督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好地在中华大地上为基督的福音真理作见证,也是为了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各项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基督徒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晓望 《天风》2001,(11):52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基督教实践信仰的具体内容之一。全国各地基督教会开办的敬老院,老人之家,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增长,使基督教荣神益人的宗旨落实在社会服务中。上海恩光敬老院本着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以尽心尽意服务老人为念,在两年中,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广大弟兄姊妹的欢迎。为此,我们特地走访敬老院,分  相似文献   

8.
海金华 《天风》2022,(3):17-19
基督教自19世纪80年代传入云南以来,在信仰上扎根本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三自爱国运动,至今在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上不断进步,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孙天人 《天风》2008,(14):34-34
“伦理道德”是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笔“浓墨重彩”,而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精神瑰宝。所以中国教会如何发挥基督教伦理,特别是在今天的处境下,它是“高举基督”的最好的见证,这既符合我国传统美德,又适应当今重视“德治”的社会。那么何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又是怎样与圣经伦理异曲同工的,我想举几点通俗的例子谈谈。因为我们深信一切真、善、美皆源自上帝的赋予。  相似文献   

10.
诸红军 《天风》2016,(6):29-31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民间信仰,在历史的发展中民间信仰又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与内容,并渗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与思维习惯中,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灵深处。至今,民间信仰活动仍然在中国社会广泛地存在,不可避免地对基督教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认识民间信仰入手,简单分析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以及基督教应如何面对这种影响,以求既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有利于基督福音的传扬。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与基督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一个无神论者对基督教义的认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表现。陈独秀区别基督教(教义)与基督教会是两回事,又把基督教义一分为二:"有罪"与"赎罪"不能自圆的矛盾,将使其失去存在的价值;博爱、牺牲等美德为世界人类所共有。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从异文化中吸取耶稣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精神,作为他组织政党的精神基础。认为宗教性是无"信神"内核的信仰,它可以促进社会进化,也可为因循守旧所用。  相似文献   

12.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13.
略论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适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新中国成立前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相冲突的原因及相适应的几个方面。认为,尽管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有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但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基督教是能够不断调整自己,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回顾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冲突与适应的历史,可以为探讨中国基督教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当前社会相适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调查材料 ,分析了基督教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播、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并力图揭示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和互动 ,在适应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历史过程描述和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三部分运用文化的社会互动理论 ,分析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阐述了基督教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道德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以及对基督教的民族化、本土化和当代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中的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16.
在基督教和民间信仰的发展都很强势的地区,基督教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共处关系,受到基督教的全球地域化特征的强烈影响:基督教地域化后出现的民间信仰化趋势,使得基督教日益被接纳为乡土社会的组成要素;而基督教的全球化特征,又使得它与乡土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既混融又紧张的环境下,闽南H县J镇民众在社会资本与宗教资本之间的理性选择行为,给乡土社会的信仰秩序的建构带来了复杂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的传入,使皈信基督教的民族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但同时,基督教也在与民族社会文化的互动中逐渐本土化,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多样化的基督教形式也丰富着基督教自身。正是由于基督教的简单性与丰富性并存,形成了其统一与多元的共容(Diversity in unity, unity with diversity)。因而基督教不仅为皈信基督教的民族带来社会文化的变革,而且其自身也在开放包容不同形式的基督教表达方式,从而使基督教也走向“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希望中国基督教新一届委员会和领导班子继承中国基督教优良传统,紧跟新时代前进步伐,团结引领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合意,守正创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闽南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开展早且效果显著。闽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基督教的传入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但是基督教在闽南的传播仍然面临来自地方社会的强烈排斥,这与中西文化间的冲突和基督教的侵略性质密切相关。面对困境,基督教会首先倡导中国教会自立,但在客观上为华人谋求自治、自养、自传提供了契机,爱国华人致力于教会自立是民族意识高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汤士文 《天风》2023,(1):15-17
<正>吴雷川(1870—1944)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基督教思想家和本色神学家之一。与赵紫宸、吴耀宗、诚静怡等具有西方留学背景的基督教领袖不同,吴雷川是进士出身,在晚清被点过翰林。作为经过科举道路、有进士出身的基督教领袖,吴雷川在民国时期是独一无二的1。他所写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和赵紫宸的《基督教哲学》、吴耀宗的《没有人看见过上帝》,被认为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神学思想的三本书2。本文以吴雷川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第十章标题“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为题,从吴雷川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创作背景,然后说明吴雷川先生为何强调基督教更新,最后谈谈基督教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何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