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其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大学生人格特质大中的活跃、坚韧、严谨、利他、重情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相关,其中,人格的活跃、坚韧、严谨、重情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农村地区299名留守初中生与326名非留守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考察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初中生的亲社会倾向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2)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人格的开放性、谨慎性都对留守初中生的亲社会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能力越差亲社会的行为倾向越少,个体越具有开放性、谨慎性的人格特质就越容易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倾向;(3)人格的开放性、宜人性、谨慎性在家庭功能与亲社会倾向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工科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多方面理解网络成瘾及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某工科院校抽取学生共262人,用网络成瘾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1.8%;男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大四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内外向的相关不显著。结论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网络成瘾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农村初级中学28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素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应对分量表外,各分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易晓明 《心理科学》2005,28(6):1476-1479
本研究用编辑合成的问卷对某校约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调查,得到988份有效的调查资料,并追踪到60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交往焦虑、自我和谐、抑郁、自尊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者的负面的心理因素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少;3.从历史资料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16PF测验的多项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人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李涛  张兰君 《心理科学》2004,27(3):662-663
本文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倾向自陈量表,对陕西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教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表现在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初中学生的亲子依恋回避与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焦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作用。基于依恋理论、特质性社交焦虑的进化模型、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了理论模型,并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亲子依恋回避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经济困难量表对285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共179人。学生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M=15.80岁,SD=0.71岁)。结果表明:(1)初中生亲子依恋回避正向预测其智能手机依赖;(2)社交焦虑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经济困难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段,社交焦虑对高家庭经济困难水平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更强。本研究发现对降低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测验的性别与材料差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继亮  师保国 《心理科学》2007,30(2):285-288
以415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创造力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测验材料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创造性总体上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流畅性与灵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年级差异,在独特性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高中男生得分显著优于女生,而初中性别差异不显著;(3)不同性质的测验材料对创造性的影响不同,言语任务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而图形任务方面则是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男生显著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101名初中生在两年半间数学元认知的发展状况进行5次测试。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等探讨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轨迹,并考察性别对数学元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数学元认知及各成分在初二表现出下降趋势。(2)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表现出三种类型,即高-缓慢下降组(32.67%)、中-显著下降组(54.46%)以及低-缓慢下降组(12.87%)。(3)与女生相比,男生有着更多的数学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数学元认知初始水平,且与低-缓慢下降组相比,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属于高-缓慢下降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我国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特点,本研究采用最新本土化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初中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各年级段的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未分化现象也极为普遍;我国青少年双性化发展较国外已提前至青春期,初三、高三升学、恋爱等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适应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催生大量双性化并大幅减少未分化,这两个个年级可能既是双性化发展又是抑制未分化的重要时期;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5.
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学、初中至高中阶段优生、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趋势 ,并探讨智力、非智力因素与优生、差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 :(1)优生、差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 ,但发展顺序一致 ,初二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转折期 ;(2 )非智力因素在优生中普遍高于同年级差生 ;并对优生、差生学习成绩影响差异显著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它们共同影响学习成绩。就被试总体而言 :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 2 2 % ,非智力因素的贡献率为 59%。  相似文献   

16.
In Chin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considered as adolescents, and their parents have guardianship of them. I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nt to travel by motorized vehicles, they need to get assistance from their parents. The present study uses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dependent travel behavior that depicts the active commut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chool. A total of 44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in Jinjiang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in China were surveyed by using a questionnaire. Non-parametric tes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factor analysis, and a logistic model we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a good fi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ravel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and the Nagelkerke R2 of the model is 0.68.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f parents affect students’ active commuting behavior,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is larger on behavior. Besides the inner attitud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uch as non-motorized traffic facilities and the road traffic conditions along the way to schoo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ehavior. In contrast to our expectations, parents leaving home for work in the morning, children’s gender, grade, and household income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commuting to school, such as improving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safe routes.  相似文献   

17.
采用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2所学校的249名初一学生进行了2年4次的追踪调查,应用HLM分析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探讨性别、学校地区差异和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从初一下学期到初三下学期这2年时间内存在着显著下降的发展趋势;(2)性别、学校地区差异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预测效应不显著;(3)初始测量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家庭支持两因子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预测效应显著,而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等三因子的预测效应不显著;(4)心理韧性中个体力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其调节效应有限,而支持力的调节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124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学业情绪在学校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未来取向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学校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中介学校氛围与学业成就的关系;(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学校氛围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以及通过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的间接路径;即学校氛围和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低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而学校氛围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影响在高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总之,在学校氛围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实际干预时,可以通过改善初中生学业情绪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未来取向可以进一步调节该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13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学校参与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IGA)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IGA;(2)学校参与显著部分中介父母体罚与青少年IGA的关系;(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学校参与→IGA",即父母体罚通过侵蚀青少年的学校参与进而增加其IGA的中介效应在高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显著,但在低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7,30(6):1482-1483,1499
本调查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了上海市八所高校近四千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9%,其中轻度者为9.12%,中度者为3.60%,重度者为0.18%。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