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2.
黄宾虹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伟大艺术家,尤其在中国山水画上的成就,在美术史上有着突出贡献,他精研传统并在传统上大胆创新,把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他的作品里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文化内涵,他的绘画思想对于传统的深刻反思,独到的审美感受,对笔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国画"内美"之审美境界的展开,均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因此,本文笔者深入研究了黄宾虹美学思想,追本溯源,彰显中国绘画风格,重塑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直观表达,也是古代人高尚的人生观的表达。山水画在唐末后占据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结合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自兴起之日,就贯穿了老庄之道,道家精神是其内涵。恬淡至上、寂寞无为是山水画的宗旨,山水画对"淡"的境界追求一直都是山水画家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刘研 《美与时代》2014,(5):73-74
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体现了基于儒学的绘画美学思想。其中以绘画“四可”来提高人格的境界;阐释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在自然中真正地理解、感受和把握山水变化的美;在“三远”说中表达画家对于生命境界的追求以及心灵安顿的寻求。《林泉高致》不仅是对山水绘画的总结,更具有美学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画山水序》是南朝宗炳所著,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恰是中国山水画起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习画者又多为士族阶层,故能以笔墨阐发山水画的品鉴与理法。而把山水画与作者寄托的情感、精神进行论述,并触及到山水画美学灵魂的便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除提出"畅神"审美思想外,亦包含有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以形写神"的创作技巧以及体现"三位一体"艺术发生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萌芽,隋唐时期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而在宋朝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写明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8.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根据画家的身份和绘画风格等对画家进行派别划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虽然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清时期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南北宗论的影响极为广泛,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也受此影响,从他的绘画作品来看,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创作、艺术和人格三方面。创作方面讲究引书入画、天人合一、以禅论画;艺术方面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画寄情、画中取乐"和"以画传情,表现情操"两方面;人格方面则与南北宗论的形成有关,讲究以三教合一为基础,实现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9.
董其昌在中国山水画中融入禅宗美学思想一直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重要论题。现存世资料内容丰富且影响较大的便是董其昌在著述《画禅室随笔》中对于南北宗论的记载。从画学角度看,其在禅宗“顿悟”的熏陶下,以“以禅论画”的方式进行画派分类,将中国文人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此,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为切入点,探究董其昌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绘画艺术纷呈,其中山水画在众多画科当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山水画在元代取代人物画正式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明确山水画地位的变迁问题,阐释中国山水画取代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会丽 《美与时代》2016,(10):46-4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从齐白石大师的绘画成长历程进行探究,总结其独特的山水画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3.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因开创了以"没骨花卉"为特色的"常州画派"而名扬天下.相对于恽寿平"没骨花卉"研究而言,学术界对其山水画的研究却失之偏颇.目前关于恽寿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没骨花卉"、"画学思想"和"山水画"三个方面.前人对恽氏花乌画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恽氏山水画相对于"没骨花卉"和"画学思想"研究来说似乎还有值得挖掘之处.如何给恽寿平山水画一个公允的评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小青绿山水画在青绿山水画史上别具特色,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元代绘画追求清淡、高逸,这也体现在它的山水画上。因此,山水画在元代跃入了另一个境界,高雅落寞,有很浓郁的抒情味,即使是富丽浓艳的青绿山水画,在元代也趋向了简澹朴拙。  相似文献   

15.
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我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其在画论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和他同时代的王微接着写出了山水画论《叙画》,其美学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在《叙画》中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提出山水画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同时,他的"明神降之"指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以及精神思考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相似文献   

16.
萧条澹泊、荒寒简远一直以来被看做是传统山水画特别是文人画的最高美学境界。其美学观念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比较复杂,它涵盖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最核心的审美元素。以传统山水画之构图、笔墨为视角,探寻这一审美观念的多种含义以及形成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画的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后萌芽于隋唐,兴于宋元,至明清而大盛。文人画是一种画中蕴藏着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具有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文人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具有多重的美学意蕴,其中"以简为贵、以淡为宗"的美学主张具有极高的审美境界。这里的"淡",是指简淡、清淡、疏淡、淡泊,具有多层次的美学情味。因此,对"淡"的审美意蕴的研究,将会对深入理解文人画中的画意、格调、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对文人画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齐白石是我国闻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傅抱石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画家,并且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取得了颇多建树。文章在以往对于傅抱石绘画技法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绘画实例,重点分析了傅抱石山水画章法布局中的美学内涵,论述他在构图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傅抱石美学思想的品读,进一步阐述了其绘画构图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就山水画的功能而言,宗炳首次明确提出了畅游之说,它蕴含了绘画新的功能——怡情。后人从审美主体去理解和探讨山水画的功能,把画中之山水具有的怡情、怡性作用,归结为畅游与畅神,即可使观者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