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启西评传     
马启西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始人。今年7月4日(农历5月19日),是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我们的敬意,谨此发表冯今源先生这篇文章。文中,作者通过启西先生创立西道堂历史过程的评述,进一步探讨了促成马启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形成的各种原因,提出马启西思想理论的形成与西道堂的创建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是回回经学直接影响的结果,此外还受到苏非主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马启西,我国著名伊斯兰教学者、经师,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今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2014年6月14日,来自北京、江苏、陕西、宁夏、新疆和甘肃等地科研机构、大学的伊斯兰教知名专家学者相聚甘肃临夏,召开马启西宗教思想学术座谈会。学术座谈会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研究员主持,参会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启西宗教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宗教行为和思想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所受苏非主义的影响,及其对中国西北苏非主义传统的接纳和继承,肯定了马启西在中国苏非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申论了马启西与苏非主义关系的澄清在中国伊斯兰教史、教派关系史以及西道堂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西道堂自创立之初就提倡教育为本西道堂思想直接源于刘智先生的著作。马启西先生深谙刘智先生思想精髓,并坚信弘扬刘智先生思想,"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的必由之路。从1890年始,启西先生就在西凤山设帐讲学,以刘智著作为范本,弘扬伊斯兰之真精神。  相似文献   

5.
1914年(民国三年)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贤以身殉道,遂后丁全功先生也罹难,马明仁、敏志道二位先生,受命于危难之际,继承启西先贤遗志,为西道堂事业的重振与复兴,为促进西北穆斯林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为沟通青藏高原与内地商贸流通和文化对接与共融,为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营造,为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为中国伊斯兰教事业的全面进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穆罕默德·欧默尔·马明仁先生,是伊斯兰教西道堂开创立业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穆斯林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宗教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艰难中引导贫困的穆斯林群众奋发图强,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6日(农历5月19日)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归真(去世)90 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宗教宗师,发扬他所倡导的爱国爱教,重视教育、发展经济、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主张,哈吉·敏生光先生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  相似文献   

7.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派别,清光绪年间创建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潭县旧城。其创始人马启西自幼研读伊斯兰教经典,又从小攻读儒学著作通达儒者之学。及长成后,毕10年之功于阿拉伯经文与刘智等人的伊斯兰教译著学习,博览广读而又有所得。他精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勤奋研读中国诸子百家论著,广泛吸取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从中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的精华,深得“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的真谛,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创始人中,唯一一位秀才出身,并成功地把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一代宗师马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活动在临潭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2004年7月6日(农历5月19日)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日。在甘肃临潭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马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活动暨《马启西诗联赏识》首发式,于2004年7月4日在临潭举行。中国伊协、甘肃省伊协、兰州市伊协、临夏州伊协、甘南州伊协、临夏市伊协、临潭县伊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兰州市宗教局、临夏州统战部、甘南州宗教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教长,以及《开拓》杂志编辑部、《穆斯林通讯》编辑部、部分道堂、拱北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11年6月12日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主办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政协常委、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相似文献   

10.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其成员以回族为主,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区。因该教派主张"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而被称为"汉学派"。本文以西道堂为其创始人马启西举行的百年"尔麦里"仪式入手,从宗教组织与国家的互动、宗教精英群体的作用及民族关系等方面,探讨伊斯兰教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智(约1655-1754年)系明末清初回族著名伊斯兰教学者,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字介廉,自号一斋,出生于伊斯兰教经师之家,自幼习诵《古兰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拉丁文。15岁起先后用18年时间精心研读伊斯兰教经籍、儒家经典和佛、道著作,还阅读...  相似文献   

12.
李晓瞳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43-151,194
已有的学术研究一致认为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传人马启西的思想受到了清代穆斯林学者刘智和哲赫忍耶道祖马明心的影响,进而指出马启西思想与苏非主义有某种关联,但并未探讨其具体受哪个苏非教团的影响.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合新发现的资料,认为马启西的苏非思想可以追溯至纳格什班迪苏非教团.他从多个方面间接地吸收了该教团的思想,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对其作了一定的继承和扬弃,付诸实践,使其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12日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主办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政协常委、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喇敏智、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清祥、定西市委副书记马虎成、甘肃省民委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马利强)2011年6月12日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主办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政协常委、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喇敏智、甘肃省委统战部副  相似文献   

15.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派别,清光绪年间创建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潭县旧城.其创始人马启西自幼研读伊斯兰教经典,又从小攻读儒学著作通达儒者之学.及长成后,毕10年之功于阿拉伯经文与刘智等人的伊斯兰教译著学习,博览广读而又有所得.他精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勤奋研读中国诸子百家论著,广泛吸取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从中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的精华,深得"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的真谛,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创始人中,唯一一位秀才出身,并成功地把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以刘智为代表的穆斯林知识分子通过汉文译著活动推动了伊儒会通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民初,秀才出身的马启西通过研习汉文伊斯兰译著,深入开展伊儒会通实践,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在他创立的西道堂中继承和弘扬。本文结合定性和量化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实证考察,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产生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农历5月19日,正值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创建者马启西先生(1857 ̄1914)殉难90周年。启西先生是教内深受敬仰的一代宗师和学者。众所周知,人生能做出被人称颂的业绩很不易,如能在身后留下一座永垂青史的丰碑,则更属难得。然而,这两点启西先生都做到了。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事业,立德立言,功在教门,利在社会,善莫大哉。我们虽与先生因处时代不同,无缘领略他的风采,更未能亲自聆听他的教诲,但从他屡遭挫折而不屈,以感人至深的精神创立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的不凡业绩,以及他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诗联遗墨,从中得到不少…  相似文献   

18.
民国年间,时任西道堂教长马明仁撰写《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简称《道统论》),提出伊斯兰教自创立到流传至中国,有“道”和“传承者”两个体系的传承。“道”的体系形成“至诚之道”下伊斯兰教和儒教二元一体的传承;“传承者”体系形成“圣人”和“学人”次第绍继的传承。这一道统理论是对刘智“道统”思想的创新性阐发。同时,《道统论》陈述了回族在各民族共创中华历程中的贡献,阐释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高度认同。而西道堂在该阶段的“济世”努力,展示了对“学人”观的集体实践。《道统论》对新时代创新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经堂教育的开创者胡登洲在明代伊斯兰教衰微,中国本土伊斯兰教经师十分稀少和伊斯兰典籍极度缺乏的社会大背景下,以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为获得伊斯兰教学问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图文报道     
<正>2010年1月至2月,临潭清真西大寺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伊斯兰文化讲习班,2月19日,在聚礼前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该讲习班是应广大穆斯林的要求,经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提议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