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2012,(6):70-70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愚公的坚强毅力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而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大山”是我们无法移动的。岁月在不停的流转,日子还要继续,我们总不能让眼前的大山阻挡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我们移不动山,但我们可以移动身体,可以用脚走过去,走不过去,可以爬过去,爬不过去,那就绕过去,愚公可以移山,我们也可以搬到山那边去。  相似文献   

2.
阴阳变易学说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接续朱伯先生的学术观点,从阴阳交错、阴阳流转、阴阳互补、阴阳和谐四个 方面探讨阴阳变易学说的思维特征。认为此种思维方式所追求的是阴阳对立双方在流转过程中的 渗透和互补,即所谓互以相成。虽然也承认阴阳存在着相反、相仇、相攻、相胜的排斥和斗争,但并 非一方毁灭一方,而是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与统一的手段。只有和谐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和繁荣。 此种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以对立面的斗争、对抗和分裂为核心的世界观,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成也思维,败也思维,在生活与实践中人们经常看到思维的这种二重性、人们思维.自然不是为了败事,而是为了成事。这就要使自己的思维不断优化,避免劣化,对自己的思维能够依据思维的客观规律经常给予自觉的调整。思维活动有多种形式,思维规律也必有多种特殊形式。但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山一定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规律。就现在的认识程度,可以指出这样的共同规律有以下三个。一、思维能力与脑在适度范围内作功的量次、量级成正比规律。脑是一个合能物。有能就会作功。从思维角度讲,脑作功的对象是信息,即脑放出能量启动脑的结构对信息进行…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的生产力观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它使马克思在生产力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指出:“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马克思,第54页)也就是说,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非此即彼、各执一端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直观性、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便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要害。要克服这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就必须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提供以下几则材料,旨在训练“在对立面的统一中”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思维是一种与辩证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指用绝对同一、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是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形象思维类型的,也可以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类型的。绝对同一观点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本特征。所谓绝对同一观点,就是否认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不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它认为“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种绝对同一的观点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思维的外因性、孤立性和静止性。所谓外因性,即不是从…  相似文献   

7.
晓秋 《思维与智慧》2007,(11):53-53
运用“避直就曲”解决生意上的难题,就是要以“U”型思维为基础。“U”型思维是一种非线性的思考方式,它的特点是避开问题的“症结”,通过迂回、转弯等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这种思维方式犹如走一个“U”字型的道路去接近目的。当然,解决经营难题应先尝试用直线性思考方法去直接求解,因为直线求解的思路最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朱清华 《世界哲学》2009,(6):107-115
近代以来人被定义为主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一种表象关系,客体被主体所表象,主体成为思维和存在的中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表象关系又进一步变为控制关系。作为主体的人征服和控制世界,人自身最终也变成被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有失去自身的危险。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对立的模式,重新构建主体性。他所说的主体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着的此在。海德格尔用此在的这种源始的存在方式解构了主客对立的主体自我,并说明了自我是此在操劳活动最终的"为何之故",此在本真的自我也是此在本真的"能在"。  相似文献   

9.
现在满世界都在鼓吹发散思维,似乎只要人考虑问题时标 新立异、异想天开就可以很容易走向那个人人都垂涎的“成功”。然而,同样重要的收敛思 维却很少有人提起,因此有必要为这个长期被人误解的收敛思维“平反”一下。发散思维的确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开放性、多维性和变通性。通过发散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人的 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层面,在无拘无束的思考中求实创新。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会从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 法。许多成功起步时都需要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像…  相似文献   

10.
智慧忧思维之光。如何一才能在思维活动中产生智慧呢‘!关键在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入的心理活动具有无意识的“功能_固着性”,它往往会降低思维的灵一活性.特别是一些设想或见解是。自己独立提出的.要修改和放弃_它就非常困难。而要摆脱“功能因一着性”的羁绊,逾越自身思维定势的防线,就必须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这里介绍两个操作性强、具有_实用性的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有效一方法。一是“物元分析法”,其关键。是作“物元变换”。一般可以从三一个方面考虑:一、试一试变换事物,的性质。如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计算王冠的体积,…  相似文献   

11.
禁锢和奴化了的思想,根本迈不开创新的步伐。所以一位学者讲:“人类真正的监狱,是自己的头脑。”以破格与新奇为己任的野性思维,就是焚毁这座“思想监狱”的火把。用野性思维的火把,在“又一村”里烧荒,就会有最美的秋景。思想平庸,知识贫乏,永远攀摘不到生活这棵大树上的新绿。思想懒惰,导致眼光只能在事物的表面旅行;只有用野性思维的钻机,才能钻透生活的岩层,找到有价值的矿床。勤于思考,善于变通,就能使人的头脑进入野性思维的门槛。天津的“泥人张”张明山,从不受传统框框束缚,打破父亲“白猴偷桃”的传统,敢于冒砸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思维方式进一步地把握和全面地理解,我们必须对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和宏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因素,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 1.思想。思想是源,思维方式就是流,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特定的思维方式,其思想表达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的思维方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没读过这首诗的人也认为“锄禾日当午”的下旬应该是“汗滴禾下土”。这是一种气韵贯通的思想表达,有了这种思想必定是这样的表达。如果没有思想,单独思维方式硬硬地去产生一种“思想”,那…  相似文献   

13.
哲学回归现实世界之路高清海人的现实世界也就是属人的世界。它深深地印上了人的足迹,投进了人的身影,贯注了人的本性,即是对象化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世界。传统本体学说追求的是处于事物的本真的存在的真理。作为本体的思维方式便成为肢解现实矛盾、瓦解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解方法和模式。首先,注重绝对存在,追求终极真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第一个特征。其次,坚持本质先在,追求本源和本真是这一思维方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从对立两极去把握绝对一元本性是本体思维的基本方法。由此我们可理解,传统的本体学说本来是从人出发,结果却失落了人,本来想要深入现实世,,’5界,结果却走进了彼岸世界。1、我们要否定传统本体论哲学,主要是否定并破除其本体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哲学’回归人的现实世界。我们遵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哲学的彻底否定,也是开创哲学新时代的理论基石。但是,我们绝不能按照传统的本体思维模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人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自然对人具有优先性,那么它就自然地应当以自然物质为本体,是一种“自然本体论”理论。这一看法乍看似不无道理,但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传统本体论学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我们就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无论是主张以人为伦理本体还是强调以自然为伦理本体,都属于黑格尔所嘲笑的原子式的没有精神的思维方式.超越这种有限思维在于将这两种对立的生态伦理本体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生态人性的伦理本体.由于这种生态人性是人同自然界的本质一体化,人为中心即自然为中心,自然为中心即是人为中心,于是就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对立,并成为二者存在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实践唯物主义首先考察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思维方式上的这一根本变革,使哲学扬弃了传统的心、物两极对立模式,哲学的出发点也从抽象的物质或精神而转变为现实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另一方面,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它高扬了革命实践在改变现存世界和克服异化现象中的积极意义。就此而言,它又是一种革命批判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是思想领域的一项长期任务。邪教“法轮功”的形成及其危害,使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更加具有现实和迫切的意义。 无神论是和有神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没有固定的内容,只有一个核心目标,即揭示鬼神的不存在。随着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有神论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形态,无神论也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这种关系,为无神论规定了长期战斗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不是“力的哲学”,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不仅扬弃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而且扬弃了主体与客体、因果性与目的性、必然与自由的对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在历史领域中的简单推广,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存在”不是  相似文献   

18.
以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即使不是对抗的 ,那么也是对立的。这样说时我们仿佛又瞥见了火焰中的布鲁诺。无疑科学与宗教有对立的历史 ,可二者关系决不仅仅是对立 (科学家信教事实本身就已明证 ) ,更有联系的一面。人类产生之初宗教孕育了科学。其时自然完全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 ,人对自然一无所知 ,然而人之为人 ,他自然欲求解释世界 ,而“在人类意识的黎明时期 ,宗教是人的宇宙观的主要棱镜 ,几乎是人解释世界的唯一手段。”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1989年版第219页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只有依靠…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话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所包含的"真理性",认为不能通过寻求词与物或科学论证的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语言的意义,而是要思考这种语言所构建的特定生活方式.采用诠释性社会调查和批判话语分析手段,对中医现代化过程中的实际活动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中医现代化表现为技术话语通过合理性论证,对中医语言进行中性化处理,使之脱离生活世界并逐渐被西化乃至沉默.  相似文献   

20.
拒绝的技巧     
在日常交往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人.当别人有求于他时,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办到,总是行字挂在嘴边,到头来却因自己许了愿而不能兑现,结果失信于人。与其这样,倒不如当初该拒绝的拒绝。有的人就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其实巧妙的拒绝不仅不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而且还会达到“办事不成情意在”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拒绝更恰当、更巧妙;收到满意效果?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暗示法就是不直接地说“不”,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让对方领会到已被拒绝。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做过县令。他刚直不阿,执法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