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是美化空间环境、提升空间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设置位置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主要表现为公共艺术的地域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以及开放性与互动性,希望能对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冉 《美与时代》2020,(2):76-77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际走访等调研形式,分析南宁地铁受众特性、地铁广告空间发布环境等因素,总结出南宁地铁广告服务的不足及缺口,提出适用于乘客需求、地铁服务质量、城市形象构建,及适用于南宁地铁站现状的广告设计策略。该调研数据和设计策略可为南宁地铁广告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铁是城市中具有线性特质的开放空间,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发达,部分寒地城市地铁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可控范围,出现了生搬硬套、大拆大建、被动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忽视了受众对地铁的需求以及寒地城市地铁的特殊地域属性。现今社会,寒地城市的居民经济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对审美感受和身心良好体验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必须研究人与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关系,让人与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始终处于一个积极、良性的相互作用的状态,满足人对寒地城市地铁的安全需求、文化认同需求与审美需求等。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寒地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以人的行为特点、使用需求和心理感受为设计基础,同时结合寒地城市独特的地域特点,改善人在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中的综合体验,提高人们活动空间的环境质量,使寒地城市地铁口空间给人带来安全、舒适和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艺术设计就是按照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是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活动。人类在对美进行思考和探索时,发现对称性能够引起自我内心的欢快愉悦,能够与大众的审美习惯产生共鸣。这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对"对称"的无意识选择。当我们在艺术、生活中大量使用对称思维时,就客观上形成了艺术中的"对称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交互性公共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地铁自身的空间特性给了交互性公共艺术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文章主要针对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从交互空间艺术的空间影响、设计原则以及介入方式入手展开分析,然后提出四点交互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地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新载体——地铁空间,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彰显地域特色、引导市民行为和推动城市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西安地铁为例,在分析其空间艺术装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会展空间环境中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分析了会展空间环境中传统绘画艺术元素表现形式的借鉴,从笔墨元素、书法元素、中式纹样元素这三方面分析了会展空间环境中传统绘画艺术元素的应用。希望给我国的空间艺术设计者带来启示,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传统绘画艺术元素进行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8.
何恒 《美与时代》2013,(12):35-35
一、色彩的三大效应 色彩有三大基本效应,物理、生理和心理的效应。色彩的各种对人的影响都是基于这三种效应。比如看见柠檬黄就会让人感觉到酸涩,这属于色彩的生理效应范畴;夏天身着黑色衣物会更热,身着橙色衣物能防紫外线,这属于色彩的物理效应范畴;医院病房通常使用绿色,因为绿色能让病人心理平静,情绪稳定,这是基于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范畴。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它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色彩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室内装饰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地铁站在设计时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还借助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等更深层次地表现和传播了地铁站所承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理念。基于此,郑州地铁在文化主题的设定、空间界面的设计、公共艺术墙的设计等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一定的中原文化,但现仍处于学习、摸索和尝试阶段。中原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深远影响,这些都是郑州地铁空间设计中的文化优势,因此从中原特色文化这一新角度去研究、探索郑州地铁交通的内部空间设计,对建设具有中原特色文化的地铁站内部空间、宣传中原历史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心理研究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对外部环境的心理感受包括拥挤感、密度感、个人空间及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需求;而对居住空间的心理感受包括归宿感、归属感、私密性要求、色彩要求等。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环境对人的影响全面考虑设计方案,从而创造出布局合理、优美宜人、富于情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共艺术作为具有开放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的环境设计,也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多是局限于技术层面,忽略了设计观念和美学原理相关的理论研究。设计中的美学理念可以传递出设计者的个人情感及地域特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对空间和美学的关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希望通过对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到的美学元素进行探讨,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解读,从中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特征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铁作为人口流动与聚集最稠密的公共场合,当置身于某些城市地铁中时很难有置身其地域并感受其地域文化、地域特色的影响。城市之间的自我符号在被忽视、在消失。文章以地域性文化对地铁站壁画功能性的影响的探索,阐述了文化内涵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文明程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地铁站壁画中的地域文化具有的功能性、必要性。以天津地域为例,探析了地域文化特色在地铁壁画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程郁 《美与时代》2014,(7):28-28
环境艺术是一种具有多学科、全方位、多元素特点的空间表现艺术。在继承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风俗的基础之上,现代环境艺术继续吸纳国外优良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以促成自身的发展创新。本文从环境艺术特征入手,介绍了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那趋势。  相似文献   

15.
观念艺术是一种对当代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体验进行模仿、呈现和提炼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是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观念艺术中人的美学需求问题,可以揭示心理学思想指导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田 《美与时代》2023,(8):54-56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空间完全包围起来的艺术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对城市开展全面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既是关键又是难点。当前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们要么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特定需求,要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环境状态上,从而产生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对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展开论述,具体介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设计要点、陶瓷艺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现代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大众出行的交通方式。由于其建筑方式的特殊性,地下公共空间必然有一些压抑性的因素存在。除了采用一定的现代建筑技术,解决地下采光、通风、温度等舒适性的基本问题外,为了更好地改善地铁公共空间中的不适感,通过设置公共艺术,提升地铁空间环境的艺术品质。而我国传统的壁画艺术,无论从造型、色彩、材质、表达手法、公共可观赏性等方面,都是现代地铁公共空间在界面设计上参照元素的不二选择。如几何图形色块、色彩构成原理、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主题定位,促成现代壁画艺术慢慢成为地铁公共空间装饰的首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审美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周围生活空间,更多是想寻找多样化和多方位的空间。同时,餐饮空间已经不只是单一的就餐地方,更是人们开展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在餐饮空间设计中,除了以调整空间布局、提升设施材料质感及改变实体物摆放等方式营造空间氛围之外,灯光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灯光的运用对于餐饮空间气氛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梳理照明艺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不同地方的不同表现手段,以使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得到巧妙的应用,让餐饮空间的用餐氛围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丰富餐饮空间层次关系,营造优美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广佛地铁导向标识设计缺乏地域文化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理论、国内外现状以及佛山城市地域文化的研究,主要从"形"的取用、"意"的表现、"神"的传达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将佛山地域文化与广佛地铁导向标识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以此实现人们在地铁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中感受到佛山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并达到传承佛山特色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含蓄性及和谐性特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分析法等,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入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