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坐落于上海华山路1626号的复旦中学在纪念建校85周年之际,于1990年5月25日下午,为复旦创办人、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的铜像举行了落成揭幕仪式。马相伯铜像是高达1.10米的胸像,矗立于校园内赫红色大理石基座上,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马相伯为什么会如此受后人景仰呢? (一) 马相伯(1840—1939)是享誉全国的百岁爱国老人。马公一直站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沿,他一生的轨迹是,洋务救国—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共和救国—抗日救国。他从小信奉天主公教。在教会学校中受到德智体美教育,修过道,入过“天主教改革(Catholc Refrmatino)的促进派”——耶稣会,当过司铎曾至安徽宁国府、江苏徐州府等地传扬天主教,1822年任徐汇公  相似文献   

2.
马相伯在徐家汇徐寅马相伯老人以九十八岁高龄于1937年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后,从徐家汇移居桂林,以后再迁昆明,途经越南谅山,以病不得进,1939年11月4日病逝于谅山。柳亚子曾有诗称之为“一老南天身是史”。马相伯十二岁从镇江来到上海,进徐汇公学读书。徐汇...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天主教学者马桐伯博土辞世四十五周年忌辰。马相伯(1840-1939),原名建常,改名良,以字行,洗名若瑟。江苏丹阳人。1840年4月生于丹徒一位世代天主教友家庭。1851年入上海依纳爵(St.Ignatius)公学(徐汇中学前身)学习拉丁文、法文、数学、天文学等,成绩斐然。1862年入徐家汇耶稣会小修院,毕业后又入大修院,研习中国文学和拉丁文学及神哲学等。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被按立为司铎。1872年起,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管教务。1876年还俗。后曾  相似文献   

4.
马相伯,名良,原名建常,号华封老人。洗名若瑟,故又号若石。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19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世代天主教家庭。父岩松精通医术,以善士著称乡里。1851年先生就学于上海徐汇公学,19岁在公学任教时,法国领事要聘他为秘书,拒绝不就。1862年入耶稣会初学院,1870年晋铎。曾在宣城、南京、徐州等地传教。1873年出任徐汇公学校长。因遭外国传教士猜忌,于1876年退出耶稣会,到山东藩司余紫垣处  相似文献   

5.
马相伯苦斗了一百年,创建了徐汇公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可谓桃李天下。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是著名救国老人。1939年4月6日,他百龄大庆时,中共中央特率全体党员致电祝贺,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端”,给予很高的荣誉。马相伯,原名志德,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清道光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840年4月19日)诞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父名松岩,是位儒医,以教书、行医为业,还开过药铺和米布店。马相伯出生时,适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从此我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杨浦区天主教爱国会和堂务管理小组于6月4日(主日)在玫瑰圣母堂举行双庆茶话会,祝贺陈忻德司铎晋铎50周年暨八十初度。陈神父是川沙县花木乡界沟湾人,1911年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世代公教家庭。出生不久即受洗礼,圣名玛弟亚。他从小学习公教道理。在董家渡“进行(正修)小学”毕业后,升入徐汇中学。1929年高中毕业后,考进震旦大学。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1840-1939)谢世45周年。上海市各界人士于十月廿七日下午前往虹桥路陵园路“万国公墓”马相伯先生墓地,隆重举行丁迁墓仪式。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市宗教局、市天主教爱国会,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的负责人,马相伯的亲属等参加了仪式。爱国老人马相伯是震旦与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一九三五年,马公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李公朴等二百八十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中国大文豪鲁迅逝世后,马公参与治丧,并派土山湾孤儿院乐队参加送葬。一九三九年马公百龄寿诞,中共中央致电祝贺,尊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端”。一九  相似文献   

9.
马相伯先生,名良(原名建常),圣名若瑟,是中国天主教界中的爱国老前辈。他生于1840年,殁于1939年,享年一百岁。这一百年,正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年代。他从青年时代起即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策勉自己,六十岁后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后改名为震旦大学,即今上海市第二医学院的前身)和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他还当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九十岁后,为抗日救国,扶杖奔走,作演讲,写文章,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遗著有《国难言论集》。他一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后人称他为“爱国老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主教》2002,(1):47-47
张家树主教1893年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世代天主教教友家庭,圣名类思。青年时代求学于徐汇公学,深受马相伯爱国思想的熏陶,1910年立志修道和献身教会,次年出国留学。1911年至1918年及1920年至1924年先后两次赴英国,毕业于康托尔培里、海斯汀等地的耶稣会文学院、哲学院和神学院。1923年晋铎后在巴黎、里昂等地的华侨教友中行使牧职。1925年8月回国,历任徐汇中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院长等职达16年,桃李遍于海内外。但是由于教会和学校仍受外国传教士的控制和操纵,他处处受到牵制,因此痛感压抑,认…  相似文献   

11.
正主要礼仪主日(Lord’s Day)亦称"礼拜日"。基督教对星期日的别称。据《新约圣经》载:耶稣在安息日前一天(即今星期五)被钉死于十字架;死后第三日复活,即于安息日后一日(即今星期日)"复活"。基督教据此把星期日称为"主日",意为"主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包佳源 《天风》2008,(24):35-35
1.104年前,即1904年3月6日的主日,圣经公会在庆祝大英圣书公会(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中,设立了第一个圣经日,之后,各国圣经公会规定每年3月的第一个主日为圣经日。不久由  相似文献   

13.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十月五日下午,上海天主教界庆祝建国三十八周年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三十周年茶话会,在徐汇大堂会议室隆重举行。尊敬的市宗教事务局有关领导和我们德高望重的张家树主教,敬爱的李思德、金鲁贤两位助理主教以及神父、修女、教友等共二百余人济济一堂,共庆佳节,回顾卅年爱国爱教的光辉历程,无不喜形于色,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恰巧又是<周易研究>学刊创办20周年和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现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 1987年12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当时的山东大学哲学系周易研究室以山东省政府划拨的3万元经费,在当时山东省接兵站召开了建国后"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共有6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5.
通功单     
张文彬主教,圣名老楞佐,1915年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下吉镇一虔诚的教友家庭,1931年入陕西通远修道院,1938赴太原总修院攻读神哲学,1943年6月20日晋铎。是年秋,任同州教区(今渭南教区)修院中文教员,后兼授伦理神学。1949年任蒲白堂区本堂,1951年调任渭南东三会本堂,并兼任修院《圣经》教授及副主教职,1952年任代理主教。1981年7月21日晋牧,为渭南教区首任正权主教,先后创办教区修院,并为渭南教区祝圣了5批共26位神父。2002年12月24日蒙主召叫,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16.
爱国老人马相伯的声誉,我在幼年时从父老师长的谈话中早已听到:谁都知道他是一位爱国进步的政治家,热心办学的教育家;但他还是一位热爱圣教的好神父,知之者就不多了。这也许由于他在社会上的令名,云蒸霞蔚,把这一点掩盖了。今天我们纪念这位爱国老人,我就把我亲身见到、碰到、听到马公的往事,掇述于下。我第一次见到马公,还在1918年,那时我初进徐汇公学,编在下院,我记不清是那一  相似文献   

17.
周茂生 《天风》2005,(2):16-17
安徽省淮南市广济医院是一所市基督教会自办,带有慈善性质的教会医院。创办十年来以"发展慈善事业,荣神益人"为宗旨,不仅热情周到地面向主内信徒服务,而且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名扬省内外。2004年9月26日,该院院长、市基督教协会陈树柏长老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国庆庆典暨颁奖活动",荣获了"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国庆庆典杏林之子功勋奖"。该院走向社会服务工作的先进事迹被刊登在"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国庆庆典"《会刊》上。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1,(2)
尊敬的宗怀德主教和诸位神长们、先生们: 中国天主教爱国运动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运动,今天在这里举行四十周年纪念会,我谨代表兄弟宗教团体向天主教诸位神长们和广大的天主教兄弟们表示衷心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作为一个宗教徒,我早年在爱国思想和行动方面,曾经受到三位宗教界前辈的影响,其中一位就是天主教的马相伯先生,另外两位是佛教的沈钧儒先生和基督教的的吴耀宗先生。可以说,马相伯先生是天主教爱国运动的先导者,但在马先生的时代,天主教爱国运动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在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天主教的志士仁人才能够继承和发扬马相伯先生爱国爱教的精神和志愿,在中国宗教史上写出了光辉的一页。这不仅是天主教徒的光荣,也是我们全中国所有宗教信众的共同光荣。宗教徒对国家,对人民,对全人类负有重大的使命。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对国家的许多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11)
<正>(2010年10月19日)一、"黄金纽带"的提出和巩固十七年前的1993年9月28日,正值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以山田惠谛(1895~1994)座主为首的日本佛教界为庆祝这一盛事,在京都隆重举行了"日中佛教友好交流纪念大会",韩国佛教界许多领导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九日,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法师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上海市佛教协会为了缅怀法师的业绩,学习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种,于九月十八日在法师创办和生活过的圆明讲堂举行纪念堂开幕典礼和座谈会。当日上午,上海四众代表及诸山长老共一百余人,在讲堂楼下大殿举行普佛和上供仪式,由明旸法师主法。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淦泉法师代表会长真禅法师为纪念堂揭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