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梅  邹泓 《心理科学》2007,30(3):609-612,534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502名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自尊的因素中,有29.8%是可以由青少年所感知的社会支持系统所解释的。母亲、父亲、朋友和教师的肯定与支持、冲突与惩罚、陪伴与亲密及满意度等功能分别可以解释青少年的家庭自尊、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人际自尊和外貌自尊的8.5%、8.596、5.8%和7%。而社会支持功能与青少年的利他自尊和运动能力的自尊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父母支持的特点,并探讨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采用《青少年父母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26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所获得的父母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在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肯定价值和工具性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支持的4个维度都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高二年级的父母支持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2)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的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支持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父母支持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3)父母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整体相关显著,父母支持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5.85%,社会适应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28.5%,冗余指数分别为1.23、5.99。(4)情绪智力在中学生父母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礼教产生于宗法等级社会结构之下,因其与政治制度交媾在一起而具有较强的社会控制功能与工具性色彩;这一工具性色彩又使其较为侧重对人的外在行为控制与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礼仪应具有的内在情感基础,衍生出了其虚伪性。在当前的传统礼仪教育中,我们应对传统礼教的复杂意蕴进行理性鉴别,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传统礼仪从等级性社会控制工具向现代社会平等性人际交往符号的转换以及从侧重于行为控制向侧重于内心体验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变化时期,身心逐渐成熟,自尊心也正在增强,同时也与社会接触增多,社会化程度增  相似文献   

5.
聋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聋人大学生因其身体缺陷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本研究对250名聋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人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提供给聋人女生的情感支持显著高于聋人男生;母亲提供给聋人女生的亲密感支持显著高于男生;教师提供给聋人男生的惩罚和冲突得分显著高于聋人女生;同性朋友提供给聋人女生的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亲密感、价值增进四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水平得分显著高于聋人男生;异性朋友提供给聋人女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总水平均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初入社会,对每一个青少年来讲,都面临着人生新的考验。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告别依附他人的生活,这也许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烦恼,许多困惑: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熟”与被长辈视为幼稚的矛盾?当现实生活与自己想象的不一致时怎么办?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比如身高体重增加、力量增强、精力变得旺盛,逐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技能,获得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和自尊量表(SES)调查了370名大学生,考察其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结构(同学朋友支持,家人支持,恋人支持,老师支持)、性质(情感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满意程度)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同学朋友支持对大学生自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高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自尊低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福利多元论、社会支持论、社会角色论和社会网络论的起源、内涵、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旨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进一步提高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四种理论对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视角不同、结论不同,对社会支持实践指导意义亦各有差别。此外,虽然不同理论各有侧重,但仍不乏共同之处。我国安宁疗护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完善,因此在借鉴不同理论的同时,既应求同存异,又要博采众长,才能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区域发展实际的安宁疗护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13~22岁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情感关系特点和发展变化,结果发现: (1)青少年的情感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被试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总体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没达到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女被试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年龄差异显著.男女青少年在各年龄段对同性朋友的情感需要最多.(2)随年龄增长,男青少年在寻求父母亲近、接受父母情感支持、肯定、鼓励和帮助上都逐渐减少,而女青少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且,男女青少年在给予父母照顾上以及对异性朋友的各项心理功能的需要上都表现出增加趋势.(3)根据焦点人物来划分情感关系类型,发现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同性朋友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到大学阶段异性朋友类型的比例最高.而父母类型所占的比例比较少.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在特定情境下的亲社会意图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而预期重要他人观点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借助假设的冲突情境,考查了327名青少年(男生146人,女生181人)对重要他人的观点的预期及其对亲社会意图的影响。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意图与其预期的重要他人观点的偏离程度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个人健康—他人健康"、"个人学业—他人学业"、"人际关系—诚实品质"三种冲突情境中,青少年的行为意图分别与预期的父母、教师、同伴的观点偏离度最小。预期重要他人观点对亲社会意图的影响受到青少年对相应观点认可度的调节,在高认可度水平上,预期重要他人观点正向预测亲社会意图;在低认可度水平上,上述预测作用并未显现。该结果表明不同重要他人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且受到生活事件领域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