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是国际上著名的研究智能问题的专家.他的智能研究的重大贡献,不仅表现在他所提出的智力三维模式上,而且也表现在他对创造力问题的研究上.三十多年来,吉尔福特广泛地探讨了诸如创造力的本质、创造力的测验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題.美国心理学界把吉尔福特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就任主席时所发表的那篇题为《创造力》的演讲视为创造力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实上,美国心理学界五、六十年代对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热潮,就是在吉尔福特的这篇演讲后才出现的.本文只对吉尔福特在这篇演讲中的部分观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测验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对于创造力的测量。从经典的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到今天沸沸扬扬的人才测评,几乎所有相关的测验都在试图测量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创造力。但是,由于创造力测验理论不够完善和统一,创造力是否能够真的被测量出来,应用测验量表所测量到的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创造力,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立足于此,来了解和认识创造力测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对创造力早期的分散研究与近年来集中深入的研究,都对创造力产生不少误解.尤其是我们一些天才教育的专家也广泛具有这类误解,对天才学生的学习起了不必要的限制作用.本文将鉴别一些曾广泛传播的误解.1、创造力的科学研究起源于J.P.吉尔福特5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会上的报告.事实上,自十九世纪以来,对创造力的科学研究从来间断.美国与西方国家,甚至常被忽略的东方文化,对此早就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映学  寇冬泉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7,30(2):489-491,481
人类对创造力的认识进程,离不开哲学、生理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所作的研究贡献.但在对创造力的众多学科研究中,没有比心理学所作的研究贡献更大的了。本文着力从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进展。本文认为.对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要有更理性的研究取向.那就是.应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创造力的纵向研究和应用研究,应大力提倡创造力的多学科、多视野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主流,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正处于一个不断形成,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于一些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简单介绍和分析,只能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一、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早期,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美国心理学布鲁纳(Bruner,1957,1961)可以算一个代表。他的理论为我们所熟悉的“发现学习”。根据他  相似文献   

6.
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李晓文(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科教研室)1科赫特与Self心理学以科赫特(HeinzKohut,1913—1981)为代表的Self心理学派七十年代起在美国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self心理学不研究介...  相似文献   

7.
试论团体创造力研究与创造心理学的理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雪梅 《心理科学》2005,28(5):1277-1279
团体创造力研究是当前创造心理学的新方向。本文讨论了自J.P.Guilford以来,从个体层次创造力研究发展到重视团体创造力研究的演变过程。认为团体创造力研究不仅在创造心理学传统理论框架内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其方法论视角的转换为以更广阔视野揭示创造力本质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春兴 《心理科学》2004,27(2):420-422
经由本地化研究建立本土心理学的呼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两岸三地即已时有所闻.惟对“本土”或“本地化”的概念并不明确。到90年代末期台湾部分心理学家提出三地论的概念^[3],认为港、台、大陆三地因长期隔离,社会形态各异,故而主张三地华人社会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建立自己的本土心理学(台湾本土心理学、大陆本土心理学、香港本土心理学)。此种纯以地区为前提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有待商榷.原因是如将心理学视为研究人性特质的科学。并将心理与行为视为人性特质的表徽。显而易见的是,影响心理与行为的文化因素大于地区因素。基于此义.本文提出采用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建议.并试从心理学思想的演变中分析探讨此一建议的合理性。一得之愚尚请学界先进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心理学已成为世界心理学的一大中心。这除了是因为美国心理学有最庞大的队伍和最广泛的研究领域,更主要的是因为美国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心理学仪器方面的影响是引人注目的.一、美国心理学仪器发展的历程德国是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地。在十九世纪中叶,韦柏、费希纳、黑尔姆霍兹等人已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到了七十年代,冯特和艾宾浩斯已开始进行系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同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心理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和宗教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是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行为遗传学诞生在遗传学突飞猛进的时代,令人振奋。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中国的行为遗传学研究可以避免走前人的弯路,而成为领先而不是滞后的领域。以学习能力的研究为例,计量行为遗传学可以避免“性与养”(nature vs. nurture)的争论而直接研究一些遗传学与心理学里有意义的问题,包括正常与异常、稳定与变动、同质与异质的关系等问题。尤为重要的是超越“性与养”的争论而直接研究遗传对行为的影响。本文也扼要介绍了英国“双生子早期发展”项目的计量行为遗传学和“全基因组关联”对学习能力研究的结果。可以预计,飞速发展的遗传学发现将会持续一些时日,其发展将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心理学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成为一个人: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要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武汉430079)刘建国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生(210097)郭永玉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及其首创“当事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3.
孔企平 《心理学报》1997,30(4):433-435
对“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的几点评论孔企平(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报》1996年第3期刊登了张景焕、陈泽河先生的“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一文。“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是我国大陆近年来较大的一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这项研究历时三年...  相似文献   

14.
马剑虹  何贵兵 《心理科学》1998,21(6):564-565
1问题提出人类直觉判断的结果与规范决策理论的优化方案之间存在着什么系统差别?这一直是行为决策研究的焦点之一。工程学倾向(EngineeringOrientation)的研究过于强调行为目标的确定性,往往把人的行为与最优方案之间的差别用人类的错误来解释(EinhornandHorsarth,1981)。但是,正如常言说的:“犯错误才是人”。心理学的研究把这种“错误”当作宝贝,认为从这些错误中可以发现人类决策与判断的认知特征。例如,Tversky和Kaheneman(1974)通过对人类错误的分析提…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不少学科正在认真开展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研究材料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问题是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七十年代至今“西方关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几乎没有一本不论及儿童品德发展的问题”(李伯忝:《西方儿童品德发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述略》)。近  相似文献   

16.
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前言从众(conformity)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团体心理学名词,从众也称遵从。对从行为的研究要追溯到Sherif(1935)“游动效应”的实验和后来Asch(1951)关于这一行为的经典性研究。多数人认为.从众即“随大流”,它是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产生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团体压力,使人们产生符合社会要求与团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显然在这里将从众的外因归结为社会或团体的压力;Corsini(1984)认为.从众现象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过程,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成为多种科学研究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但是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是开始较晚的一个问题。自从1892年高尔顿开始研究有成就、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以来,到1918年吴伟士第一次提出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这一概念之后,直到本世纪的50年代左右,才在西方国家活跃起来,比如美国的卡特尔、斯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会昌  叶子 《心理科学》1998,21(3):264-265
1问题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中一种传统看法是,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因素。但近期,美国心理学者JR.Harris(1995)综述了大量研究资料,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GrouPsocializatlontheoryofdevolopment),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个性留下明显长远影响的环境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事环境。儿童在家庭中习得的行为并不总能迁移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儿童是独立地习得如何在家庭中和家庭外的行为的。儿童参加并认同于一个社会群体.以此来学习如何在家庭外行事。社会文化的传递也主要是通过群体,而…  相似文献   

19.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已成为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研究者就开始对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展开了研究。该文研究从亲子沟通的特点(如沟通内容、频率、主动性、沟通问题等),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沟通对象、青少年年龄、家庭环境等),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尊、学业、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犯罪等问题行为)的关系、亲子沟通的研究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行为免疫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七十年代中期国外心理学研究在部分精神分析学家与免疫学家的密切合作下,一门新兴学科“行为免疫学”(Behavpfial Immunology)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侧重介绍了近几年来行为免疫学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行为免疫学将在医学临床上得到应用的前景。这些成果目前在国外已引起心理学家、免疫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及医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和强烈兴趣。这个新的研究方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研究热潮。对于我国心理学研究的重新振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