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广告在把产品(尤其新产品)推向市场,扩大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促进销售、增进效益乃至创造名牌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名人广告,功效非凡。从心理学角度来剖析,乃是因为它满足了消费者的三种心理需求:消费时尚的导向心理、名人效应的移情心理和名人刺激的调节心理。消费时尚的导向心理 一般来说,适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产品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怀明  马谋超 《心理科学》2004,27(1):198-199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名人与产品的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名人为高档商品做广告时,广告效果优于非名人广告效果,为低档商品做广告时,非名人广告效果优于名人广告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受众相信名人使用广告中商品的可能性是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卷入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发现:(1)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的提高都能促进受众的品牌记忆,但个人卷入的变化主要影响品牌外显记忆成绩,而产品卷入的提高则表现为内隐记忆效果的增强。说明,两者影响的是同一内部过程,但影响方式可能有异。(2)名人广告中的品牌所获得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一般代言人的品牌;代言人类型与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名人代言人的使用可促进广告信息的加工,且受卷入状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名人广告是通过将产品品牌与名人形象或声誉相联系而期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广告,这是现代广告中最为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名人广告的传播效果明显受到来自名人自身的特点、产品与广告特点、受众状态、及广告播放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利用参照群体模型、联想学习理论、4“Fs”模型等对名人广告效应进行理论解释。但现有研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影响来源有待扩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生态效度偏低等。  相似文献   

5.
从影响因素和心理作用机制两方面系统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名人广告效果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外关于名人可信度结构的研究结果存在文化差异,品德因素是影响中国名人可信度和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名人与产品的关系对名人广告效果的研究成为当前广告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广告心理学     
<正>广告所希望起到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让消费者自愿自觉地购买产品。广告心理学即是对广告所努力去影响的那些人的心理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在离开霍普金斯大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加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华生认为,广告要起作用,应该利用爱、恐惧和愤怒这三种先天情绪。华生还倡导将客观的科学方法应用于广告。此外,华生还率先将名人推荐用于广告中。在华生之前,三位心理学家对  相似文献   

7.
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中使用名人是目前广告策略常用的手法。名人广告如果处理得好,会收到不同寻常的广告效果;如处理得不好,则适得其反。只有认真研究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在正确的广告观念指导下,名人广告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名人推荐者道德声誉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有关名人广告的研究,以信息源可信性模型、信息源吸引力模型、匹配假设和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关注的主要是:名人的可信性、吸引力和名人-产品形象一致性。且在西方消费者中进行。本研究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对名人广告评价的影响因素。发现一个名为“道德声誉”的因子,影响对名人推荐者及所做广告和所推荐产品的评价。该因子通过“可信赖性”的中介作用对广告态度产生影响。道德规范在中国消费者社会化过程中被认同和内化是该因子存在和产生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特点。实验采用2(广告代言人:名人、普通人)×2(功能介绍方式:文字、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1)广告受众对广告中不同信息的注视具有选择性,更倾向于对广告中名人信息的注视;(2)广告受众对不同广告代言人、不同功能介绍信息的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名人与图片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高,而对普通人与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广告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宁 《心理科学》2003,26(1):37-40
本研究从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这个视角研究了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实验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对名人广告的信息加工模式。结果发现:(1)名人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用一般消费者做代言人相比,青少年、成年人(大学生)以及老年人对名人广告均明显存在更多的自动化加工,且加工水平没有年龄差异。但是,老年人的控制性加工明显低于其他两组;(2)在非注意条件下,代言人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地影响了大学生组的控制性加工,但与各组被试的自动化加工都关系不大。这些研究发现为广告策略的制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关语言的运用,不仅要传播信息,与公众进行沟通,更重要的还要能改变公众的态度,激发公众的行为。就广告语言来说,通过广告语言的策略能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物质产品的消费和服务的消费)应该是广告语言运用的最高追求。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有效激发公众行为的广告语言...  相似文献   

12.
名人广告效果的制约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回顾了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指出名人广告的效果受名人可信度的影响,名人可信度包括吸引力、专业性与可靠性3个要素,专业性与可靠性对名人广告的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吸引力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受名人与商品的一致性以及消费者的精细加工水平的制约,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与意义迁移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名人广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在名人广告中名人形象与商品形象的一致性是影响广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沛  关文军 《心理科学》2008,31(6):1385-1388
以手机广告为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受众需求状况、名人代言、广告词和产品成熟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显著;需求状况、产品类型以及代言人类型问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类型广告词的使用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有了高品位的产品,如何尽快占领市场、继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告便成为众企业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而一则成功的广告,关健在于智慧,在于一种思路,在于创造性思维,即要有比较好的创意。形象、直观和悬念式广告,都是创意性强的广告。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与诗这一文学样式相结合,就诞生了“广告诗”这一有着特殊魅力的广告形式。古往今来,名人撰写广告诗,不仅有助于产品的推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颇富情趣。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广告语言异彩纷呈。但若从美学风格上来考查,我们可将它归纳为“刚健”和“柔情”两种。刚健型广告给人以蓬勃升腾的朝气,而柔情广告则呈现出一种充满浓郁人情昧的温馨气氛。柔情广告独具魅力,值得重视。柔情广告的魅力是如何实现的呢?一、利用亲情唤起公众情感的共鸣人的感情以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异同可划分为父母儿女情、夫妻恋人情、师生情、朋友情等等。任何一种商品几乎都蕴含着某种情感。柔情广告挖掘了这种内含于商品之中的感情,因而极易唤起公众情感的共鸣,产品易受到公众的关注。威力牌洗衣机广告让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就在于广告语言中包含着一种真挚的情感。“妈妈,我又梦见了奶奶,梦见了您,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我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心理研究领域中较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对被试观看广告时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考察图片与文字两种诉求形式在影响产品反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个体对不同类型产品的注意力受诉求形式和广告扩散方式的共同影响;对于功能型产品,以文字为诉求形式的广告可以显著增加个体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提高产品的认知程度;对于享乐型产品,以图片为诉求形式的心理模拟式广告可以显著增加个体对广告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提高产品的好感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进行产品的广告策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家永 《心理科学》2000,23(5):632-633
1 引言  多年来广告心理研究一直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模式的影响 ,尤其研究主要是从广告影响下受众感受广告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作为研究的内容 ,如受众对广告的感知觉、在广告影响后形成的表象与记忆以及有关的一系列联想等。研究是把广告与受众分割开来 ,忽视从二者统一的整体过程上把握受众感受广告以及形成表象时心智模式与情感 (品牌态度 )的变化规律。正是基于上述观点 ,以往的许多广告缺乏活力和针对性 ,广告效果可想而知。 90年代美国著名广告理论专家D .E .Schultz等人合著的《整合营销传播》一书出版 ,为困惑与探索中的广…  相似文献   

19.
法庭中被告的负面名人形象会对公众的量刑预期产生影响。研究者以一个负面形象的名人和普通人共同犯罪的案件为例,在审判前调查了192位公众对被告量刑结果的预期。结果显示,被告的名人身份对公众的量刑预期产生了负面影响,名人身份主效应显著。在主犯情景下,名人比普通人得到更高的量刑预期。在从犯情景下,名人与普通人的量刑预期无显著差异。在共同犯罪中,负面的名人形象对公众的量刑预期产生的影响发生在主犯情景下。  相似文献   

20.
平面香水广告版面设计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探讨被试在观看香水广告时的眼动特征。实验设计为4(香水瓶位置: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3(背景图案:人物、广告词、风景)×2(兴趣区:香水、背景)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当香水瓶位于广告的下半部分时能够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2)当以人物为背景图案时,被试对位于广告左下角的香水瓶的注意更多;当以广告词为背景图案时,被试对位于广告的左上角的香水瓶的注意更多;(3)被试对香水广告版面设计时背景图案为风景的香水广告的喜爱甚于人物(名人或模特)和广告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