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思维和思维科学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经常从事的脑力活动,是心理过程中认知活动的高级阶段。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立党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此外还有一些颇带特殊性的思维形式,姑且称之为特殊思维(如维性思维、特异思维等)。人类从具体思维活动中超脱出来,把思维现象当作特定对象加以研究,于是产生了思维科学。人类对逻辑思维的研究比较充分,其中对形式逻辑思维的研究尤为充分,而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这是因为非逻辑思维带有“前…  相似文献   

2.
对于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至少在国内有两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一种是较为偏激的观点,认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对立的,逻辑思维妨碍创造性思维;另一种是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不相干,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在谈到这两种思维的关系时,人们往往褒创造性思维而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有待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初步探讨,本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英文humour的音译。意指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它一般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轻松、善意的微笑中,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谬误,从而使人们在欢娱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获得启迪和智慧。而许多幽默小品所揭示的,是属于违反逻辑思维规律所产生的矛盾和谬误,可使人们从中受到形象的逻辑思维规律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学会区分正确思维和错误思维,学会识别并驳斥谬误与诡辩。由于在各种幽默作品中体现的逻辑思维规律不是如逻辑教科书中那样直接正面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当代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最重要的案例之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可说是一个直觉主义者。什么是直觉?粗略地说,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跳跃性思维,它和灵感、顿悟、自由想象等属于同一个范畴。直觉思维没有确定的模式,而逻辑思维有确定的模式。 有趣的是,关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科学创造中所起的作用,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观点几乎是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5.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雏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浅谈医学科研思维的逻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科研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医学假说的提出、验证,推理和遵守逻辑思维的过程。它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它的最终目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逻辑修养,不断提升科研思维水准。  相似文献   

7.
关于形象思维,不仅是文艺创作的特点和方法问题,也是思维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它涉及到形象思维在思维理论中的地位,形象思维的认以作用,形象思维的结构和它的物质基础等等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一形象思维仅仅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特点和方法,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形象思维是否能同逻辑思维平起平坐?它与逻辑思维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看法可能就不尽相同了。这首先就涉及形象思维在思维理论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辩证思维即遵循辩证法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极形式,其产生与发展必须以形式逻辑思维为基础,同时又是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等曾指出:“从思维的过程,即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朱智贤、林崇德,1986)。一般而言,自觉或不自觉的辩证思维形式在成人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成人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辩证思维方式就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但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中,辩证思维的状况如何呢?根据有关研究,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其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明显形象性,中、高年级儿童的思维具较多抽象概括性(朱智贤,1979)。例如南京师大丁祖荫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丁祖荫,1964)。  相似文献   

9.
《周易》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先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先河张本一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然而,人类为了生存,求得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认识和了解自然,洞察它的奥秘,把握其必然性,否则就不能生存;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再认识自己,探究思维发展的规律,对思维进行研究,“亦即反思”,这...  相似文献   

10.
碘—酒精液在组织学方法上的应用———谈科研工作中应用某些思维方法的体会福建医科大学(福州350004)刘木梁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350001)涂小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形式对...  相似文献   

11.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维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要素的系统.对每一种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疾病的诊断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反映客观的真实程度愈高,诊断的正确性愈高,而客观真实性的再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又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所以,人的思维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意义.而医学影像诊断思维又有其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来归结,又有非逻辑思维闪现,如直觉、灵感、经验思维.只有各种思维形式有机的交叉运用,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刘奎林教授新近出版的《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月出版 ,以下简称“《灵感》”) ,是一部探讨创新思维方法的佳作 ,其重点在于破解“灵感之谜” ,弄清灵感与创新的关系。本书内容丰富、创见颇多 ,现撮其要点 ,作一简单介绍。第一 ,作者通过对意识与潜意识关系的研究 ,阐明了灵感发生的基本原理和奥秘。作者认为 ,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先从揭示灵感发生的原理入手 ,然后以“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 ,按线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提供的理论 ,去深入地探讨灵感发生的基本规律。那么 ,灵感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社会乃至个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左脑是长于抽象思维、数字推导、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半球;右脑则是长于形象思维、图形安排、非连续性和直觉性的半球。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活动,乃是这两个各具优势的脑半球之间功能交流或相辅相成的结果。但创造心理学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创造过程,尽管总体说来,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但创新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自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逻辑和直觉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侧重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性和统一性。第一,直觉的爆发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的运演。直觉是一种自由创造的思维,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广博的知识积累.潜心专注的刻苦钻研,其中内涵了大量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准备。逻辑的力量对直觉的影响表现为下面两种情况。一是直觉的判断方面。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时.直觉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识读到一个新信号或新图象时.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18.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实现着思维对世界的认识。目前,在形象思维的讨论中,有的观点认为,形象思维是可以脱离语言,运用形象进行思考的思维;还有的观点认为,形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非逻辑思维。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意境,指作者在积聚情感时,借助自然、生活景致,通过诱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从而达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又是情与景的交融和形与神的奇妙结合后的一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意境创造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一个由"表象"到"意象"再到"意境"的审美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抽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审美抽象”的立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有没有抽象的思维形式如果有,它是一种什么样态它与逻辑思维的抽象有什么不同它在审美活动中的功能又是如何的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我看来,审美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抽象的思维方式的,但它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抽象,而是一种有着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