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吧。”三天过去,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  相似文献   

2.
正记得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听人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不解,就急匆匆赶去寺里问老方丈。方丈正在坐禅,将军冒冒失失开了口,老方丈眼睛都没睁开,很轻蔑地说:"你这样一介武夫,连个起码的礼数都没有,还配听什么修禅的道理。"将军大怒,咣当一声拔出剑来,直指老方丈鼻尖:"你个臭和尚,问你是给你面子,还不识抬举了?!"方丈睁眼,一指将军:"此一念,你就在地狱。"将军一怔,忽然羞赧,掷剑  相似文献   

3.
还债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方丈叹了口气:"我确实制  相似文献   

4.
你也对呀夕阳渐落,深山幽林中的千年古刹,更显清静寂寥。老方丈在禅房正襟危坐念佛诵经,笃、笃、笃,木鱼响起阵阵清音,悠远弥长。突然,寺院内传来嘈杂的吵闹。原来,两位小沙弥因琐事发生纠纷,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约摸有半个时辰,仍未和解。之后,沙弥甲奔进禅房,请师父主持公道。老方丈凝神闭目,仍在静心念佛等沙弥甲激动地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老方丈微微颔首,说:“你对呀!”沙弥甲便满心欢喜地离开。沙弥甲抬脚刚走,沙弥乙又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难道我不对吗?”沙弥乙又上气不接下气地将事情由头至尾说起,如何如何,直老方丈轻轻点头,…  相似文献   

5.
相传,一位盲人琴师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渴望在有生之年能看看这花红柳绿的世界,可是他访遍名医,都说没有办法。一天,他经过一座寺院,心想,何不询问一下道行高深的方丈有何良策。方丈听明来意后说:“我给你开一个能医好眼疾的妙方,不过,你得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才能打开它。在此之前,它是不会有效的。”于是,盲琴师怀着美好的希望,带着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  相似文献   

6.
想象的魅力     
想象能开出瑰丽的花,此说不谬。记得当年上九华山观光,曾在百岁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庙里的菩萨理应“昂首向前表情安然”。但此处的泥菩萨却是“双目低垂表情羞愧”。他怎么了?难道他也有苦恼?还有,庙里的大鼓理应完好,但此处鼓却偏偏是破的,岂不怪异?见我疑感不解,老同学立刻给我讲了个故事。他说,那还是很久以前,海瑞曾来九华山朝圣,当他走进百岁宫正要拈香跪拜菩萨时,一位白发方丈突然拦住了他:“海大人,此香您烧不得。”海瑞惊问其故:“我不阿不贪,何以烧不得?”老方丈指指海瑞的牛皮靴:“你心不诚。”原来佛界净土最忌杀生,牛皮靴却…  相似文献   

7.
大约是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谈起一位出世的老人.朋友说:"我想你会对他有兴趣,说不定你会为他写一本传记文学."可惜我对一切以真人真事写出的作品丝毫不感兴趣,况且我没有见过这位老人,我也无从知道他的详细经历.虽然我什么也没写,但是,一位传奇人物的图像毕竟是印到我的脑海里了.去年9月,我到佛教圣地九华山采访一个大型法会,正赶上那天仁德方丈在祗园寺方丈寮召集一些僧人听几位刚刚从美国讲经归来的法师介绍访问概况.我去得迟了,进门时,与会者俱已就坐,一位老法师正在用浓重的浙江话谈访美感受.立刻,这老人引起我久久的注视.他的相貌是恬淡而静穆的,但于恬淡静穆中又显出一种非同凡俗的丰彩.我特别有感于他的那种恬淡而静穆的笑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谢宗信方丈的道医人生,无论是他的学医道、行医道,还是论医道,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谢宗信方丈是当代道教界的楷模,我们道教界要学习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优秀品德;继承他爱国爱教、敬业奉献的精神。我与谢宗信方丈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之久。谢方丈虽已仙去,但他慈祥的笑容、谦逊的品德、开阔的胸襟、渊博的学识,仍然感染着我。值此谢方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想从学医道、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8月10日至16日,以感恩天地人,和谐你我他为主题的第八届禅文化夏令营在湖北黄梅四祖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的青年禅学爱好者300多人参加了夏令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黄梅四祖寺方丈净  相似文献   

10.
十月四日的下午,参加武汉中日青年联欢的日本朋友七百三十六人在归元寺度过了难忘的友好时刻。一点三十分,在钟声、鞭炮声中,昌朋方丈、隆醒副寺在山门前热情地迎接日本客人。大雄宝殿里,香烟萦绕,烛光闪耀,昌明方丈以全寺僧侣的名义向贵宾们致词:“大雄宝殿,灯火辉煌,祝愿朋友,福慧增长。”友人听了这美好的祝词,热烈鼓掌表示谢忱。接着,昌明方丈陪同小野寺喜一郎、坂本登为正副团长的日中青年联欢代表团参观了归元寺,昌明方丈向贵宾们介绍了各殿堂佛像。客人在寺小憩饮茶时,昌明方丈饶有兴趣地说:“此茶系天台山名产,为我寺翠微清泉所沏,清心明目,增福增慧。”小野寺喜一郎呷了口茶,高兴地说道:“喝了宝刹清茶,香在嘴  相似文献   

11.
老方丈的禅房里,有一只蝈蝈经常鸣叫不止。有一天,前来向老方丈讨教的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就对老方丈说:“清净之地怎容下这小生灵扰乱,我把它捉了放到山上去。”  相似文献   

12.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在巡逻寺院时,偶然发现后院的墙角下放着一把方椅。于是,老方丈明白了最近寺院为什么有人懈怠的原因。老方丈把方椅摆回客堂。当夜幕降临时,一位小沙弥从院外爬上围墙,然后纵身跳下。忽然发觉今天的椅子特别软,有弹性,好似加了个软座垫。“啊,你回来啦!”老方丈缓缓启口。小沙弥一惊,原来正站在老方丈背上。小沙弥惴惴不安,等待“寺规”的责罚。老方丈怡然地走开。过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小沙弥原以为的“跪香”受罚始终没有降临。小沙弥忏悔了,从此凭着刻苦与精进,终成一位有道僧人。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全真传戒大法会暨千山五龙宫王全林道长晋升方丈大法会 ,历时 2 0天之后 ,于 9月 11日圆满结束。在千山五龙宫我有幸拜会了刚刚晋升为方丈的王全林道长。他略显疲惫的身体 ,丝毫不影响他那兴奋的仙风神采。王全林方丈现为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王全林方丈面对采访有些激动地说 :这次传戒活动 ,最初设定的受戒人数为 5 0人 ,没想到全国各地宫观的道众 ,积极响应 ,在其强烈要求下 ,最后受戒的戒子竟达到了近4 0 0人 (包括入坛受戒和方便戒 )。这是我们始料不…  相似文献   

14.
朝阳还未升起之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 他是城中最风流的浪子,廿年前,却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浮了他的眼目,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2月24日下午 ,近半个世纪未见面的朴老和顾老在北京相聚了。而这相聚因缘 ,则要从稍前朴老去无锡灵山说起。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开光庆典 ,朴老夫妇为了东方大佛之屹立 ,再度来无锡 ,参加开光盛典。在方丈室小憩时 ,朴老看到方丈室内挂着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先生的对联 ,当即问我 :“廷龙先生近况如何?”我即回答顾老现居北京其哲嗣诵芬先生处 ,因年纪关系很少出去活动。朴老听后十分高兴地对我说 :“我与顾老是半个多世纪的老兄弟了 ,你不要忘记 ,待我回去之后我要去看他。”当时我答应了朴老的要求 ,并写信…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2,(4)
名誉主任: 赵朴初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顾问: 圣一 (香港宝林寺方丈) 主任: 仁德 (安微省九华山祗园寺方丈)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天台山国清寺可明法师荣任方丈,我去随礼,特意拜会了出席升座仪式的普陀山方丈妙善大师。交谈中,八十五岁高龄的妙善大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佛教不要复古,也不可能复古了。时代在发展,佛教要与时代相应。”妙善大师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使我感慨的是。其实思想的开放与保守,竟真的并不在于一个人的年龄。赵朴老八十七岁,雪相法师八十三岁,他们的许多想法却都充满了朝气。他们的许多心愿往往悲天悯人,横空出世,要实现决非一日之功,然而他们竟像还有无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8.
默契     
默契既是真,善、美从心灵深处爆出的火花,又是你、我、他知己知彼感应的图腾,既是古寺方丈深山修炼的正果,又是气功大师潜心捕捉的空灵;既是对酒当歌小醉如仙的朦胧,又是跑完了马拉松洗了热水澡后的舒畅,既是他乡遇故知忘情调侃的欢愉,又是童话天地怒放的五色花朵……总之,它轻轻地流淌在一切不言之中,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是赵朴初研究的学者,虽然与朴老有过几次接触,但对他的生平及其思想了解甚少,但是有一个悬念一直困扰着我与迎江寺的老方丈皖峰法师,直到2002年月5月皖峰方丈圆寂之前,我们仍然无法解读那段耐人寻味的悬念。就在皖老圆寂后不久,一次偶然的采  相似文献   

20.
还债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 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