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证明从考察密尔的证明开始.他认为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存在一个漏洞,需要用合理仁爱去填补,进而考察了理性直觉中的公正、审慎和仁爱三个自明原则,最后论证常识道德与功利主义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功利主义的证明.但是对于这三个自明原则的内涵与关系,特别是从审慎到仁爱过渡的重要问题,西季威克没有给出应有的阐述.在对西季威克的证明给予梳理与评述之后,可以发现自尊心和名誉感是沟通审慎和仁爱的桥梁与中介,它们正是追求自我幸福的个体为何会追求普遍幸福的原因.同时,从考察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可以看出,他的功利主义理论表现出一种准则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体系中舍有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两种倾向,但他并没有固守一方,相反,他从不同的层次来思考功利主义,力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超越它们的二元对立.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理解在黑尔的道德思维层次理论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墨子确立了墨家伦理的功利主义基本走向,并把兼爱作为不偏不倚的程序性原则。但是,片面强调兼爱(或不偏不倚)导致忽略了个体利益的理性发展。故而夷之就对墨子思想予以了明确化与局部修正。夷之的做法遭到了孟子的反击而被贬称为"二本"。孟子关于一本与二本的划分引起了广泛关注,朱子认为二本的实质是爱无差等,故而二本同时适用于墨子和夷之。汉学家则多从伦理学角度去解读二本,认为夷之面临两个道德方向相互冲突的困境。从道德哲学角度去看,墨子、孟子的伦理学都是一本,只有夷之的才是二本。实际上,夷之和古典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西季威克面临着相同的实践理性的困境:即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自爱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西季威克的伦理思想不仅完善了功利主义,而且还提出了独特的直觉主义伦理思想.而这一崭新的思想又是同他深化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康德实践伦理学,特别是康德的实践理性直接相关的.因此,在西季威克的伦理思想中,不仅能够看到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雏形,而且能看到传统西方伦理思想的深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西季威克是西方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6.
亨利·西季威克(1838—1900)是十九世纪末西方伦理学界颇有影响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对本世纪各个伦理学流派,特别是直觉主义伦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纵观西方伦理思想史的发展,他的伦理思想处于近现代伦理学的交接点,在一定意义上,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我国伦理学界对他的伦理思想缺乏系统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他  相似文献   

7.
西季威克认为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同样合理的,留下了实践理性二重性的难题。帕菲特分别从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两个角度对利己主义展开批判,力图消除实践理性二重性,但帕菲特的批判却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认为,解决实践理性二重性的关键不是要证明利己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要创建正义的社会制度、辩证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因为其对功利最大化的过分追求而导致了对平等的忽视.但是,辩护者并不认为功利主义会忽视平等的重要性,他们分别采取目的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还原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和义务论功利主义的平等观等三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功利主义进行辩护.如果他们的辩护是有效的,那么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就不能因为其对平等的忽视而被驳倒.  相似文献   

9.
伊安·巴伯认为科学和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重要基础。一方面,虽然科学不能为推导出伦理原则提供一个自给自足的基础,但科学对伦理学有着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哲学中的功利主义原则及公正、自由等概念,使我们能够澄清评价选择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功利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大志 《世界哲学》2012,(2):50-61,161
虽然功利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但是它目前在当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仍然是一支重要力量。按照其论证的逻辑,我们可以把功利主义分为三种,即行为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以及双层功利主义,其中后两者是为克服前者的困难而产生出来的,同时它们也产生出了新的困难。然而,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政策层面,功利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海萨尼借鉴康德伦理学的理性、法则、自主和普遍性等观念,并结合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偏好的规则功利主义理论。在为这种规则功利主义的优越性进行辩护时,他批评了以黑尔为代表的康德式行为功利主义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康德式义务论,认为前者缺乏“自发的协调效应”且易于破坏权利和规则,而后者对“最大最小值原则”“绝对优先原则”和“道德应当”理论的论证既是反事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海萨尼认为,康德式的规则功利主义能够克服行为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上述缺陷,从而是更加合理的替代选项。海萨尼的理论对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当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们建设自主的规范伦理学理论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1月15日至17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哲学所以及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功利主义反思”学术讨论会,现取其要者述于后。一、对西方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解和评价问题西方功利主义经历了一个由极端利己主义向利己与利他结合的过程,而当代中国人却把功利主义看作自私自利的代名词,斥之为利己主义,而否定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很不公允。会议认为,应对一些问题重行探索和评价。 (1) “功利”的含义。有人把功利等同于利益;有人把功利界定为名、权、利的总和;有人则认为功利是包括精神价值在内的一切为人所需要的、使人得到满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东 《学海》2007,3(3):51-56
准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围绕行为的功利标准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两派的争论打破了元伦理学此前的一统天下,推进了当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但这只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同一理论谱系的内部争论,它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旧功利主义的传统理论基地。唯物史观在深刻揭示、批判功利主义理论之资产阶级道德意识形态本质的同时,在正确理解的功利基础上,实现了对新旧功利主义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4.
西季威克在《伦理学方法》的第一卷第九章中试图对"善"的含义做出说明,但他却先后提出了两种关于"善"的不同定义,而且没有对这两者的关系做出一个明确的说明,这给西季威克的研究者们造成了困扰。西季威克提出了关于"善"的自然主义定义和规范主义定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从欲望的角度来理解"善"的内涵,而区别则在于后者相较于前者还包含了一种由"应当"概念所标示的规范性要素。西季威克对"善"的定义实际上反映了现代道德哲学相比于古代道德哲学的一个新特点:"应当"成了一种独立于"善"的理性绝对命令。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人们对人类和智能机器在个人\非个人道德困境下的道德判断。结果发现,(1)非个人道德困境下,人们对智能机器和人采用相同的道德评价标准,对其期望行为及实际行为的道德评价(责备度、许可度、正确性)完全相同。(2)个人道德困境下,人们对智能机器和人采用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相比于人类,有更多人希望智能机器做出功利主义取向行为,对其功利主义行为的道德评价也更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以陈亮、叶适为首的浙东学派,往往冠以“功利主义”、“功利学派”的称呼。“功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陈亮思想的代名词。作为价值评价,这种所谓“功利主义”是指浙东学派只重功利而忽视道义。与此相应,陈亮与朱熹的学术辩论也被称为“义利王霸之辩”。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功利主义都把对方看做最主要的理论对手.这篇文章站在功利主义立场上对罗尔斯提出了批评:一方面,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所做的大量批评完全被误解了,也就是说,罗尔斯不仅没有驳倒功利主义,而且他对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主义的比较也是无法成立的;另一方面,因为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原则处在不同的层面上,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不仅能够论证功利主义可以作为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的基础,而且事实上罗尔斯也依赖功利主义者所使用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偏爱性关系,功利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所主张的非个人性导致了主体的道德异化。但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事实上,道德本质上是非个人的,且对于主体而言,道德的非个人特征也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功利主义却对主体施加了不合理的道德约束和限制,一个合理的道德理论需要在个人观点与非个人观点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和实践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规则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哲学中最古老也最有吸引力的形式.规则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行为是被道德准则所允许的,这种道德准则对行为者所处的社会来说是最优的.虽然这种规则功利主义可能会在确定如何接受一种道德规范、功利本身的内涵是什么、以及它的道德规范可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什么样的指导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难题,但是,这并不能驳倒规则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可以基于其自身的理论资源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一种合理的道德规范,并且可以为经济平等和惩罚正义等社会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9,(6):180-186
在论述《艰难时世》与功利主义关系的时候,以往的一些研究存在着流于表象、以偏概全的弊病。一方面,有人过分贬低狄更斯对功利主义的理解,指责他对功利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有的批评家把英国功利主义视为铁板一块,将边沁代表的早期经典功利主义等同于功利主义的全部,因此,他们只是泛泛地论述狄更斯反对功利主义,却没有确切地说明他反对的到底是哪一种功利主义。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狄更斯对边沁式功利主义的认识是相当全面和准确的;他真正反对的是以边沁为代表的早期英国功利主义的核心内容:最大幸福原则;人性自私论与利己主义伦理观;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思想;过度的理性化倾向,而他对边沁思想的批判,与晚期经典功利主义的代表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对边沁思想的修正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