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琴瑟相谐     
2006年,铁凝登上了一直被文学巨匠占据的“神坛”——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位置,成为了焦点人物。 2007年5月,铁凝与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幸福牵手,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铁凝说:“一个人在等,一个人也没有找,这就是我跟华生这些年的状态。我说对爱情要有耐心,当然期望值不必过高,但不要让希望消失,我想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冰心老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什么事发生,生活仍将继续”。品咂这句看似寻常实则意味深长的话,令人颇有感慨。 这句名言是冰心这位世纪老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她告诉我们,人生之旅不可能一帆风顺,沟坎堑壑、波折逆厄、得失荣辱,常要遇及,可谓“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她更警醒我们,无论道路多么泥泞,旅途多么坎坷,但天不会坍塌,太阳每日照  相似文献   

3.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时他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家平静地回答: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曾令笔者匪夷所思,但在读过下面四则故事后顿觉豁然。故事一:大的停电事故在美国纽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有次停电时,组约地铁车站的地道里有一大群人被困在黑暗中,人们因找不到出口极度惊慌,乱作一团。此时有一位老太太镇定自若地请大家跟她走。果然,在她的引领下大家平安地走出了地道。到达地面,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老人是一位盲人。  相似文献   

4.
与20世纪同行的文坛老人中,人们最为熟知的自然是冰心了。这位老知识分子早已和世纪风云紧紧融合在一起。 “昨天医生给我输血了,输的一定是艺术家的血,因为我昨晚上做的梦都是关于艺术的梦。”冰心这样说道。不久前,冰心老人在北京医院304病房住院治疗。她的身体以前还可以,尽管有一阵吐过血。  相似文献   

5.
正冰心老人的《春水》里有一首小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初读不以为意,待有了现实生活为参照,我们才忽然发现诗中所包含的哲理。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而是因为有些人的眼里只有自己。因为眼里只有自己,凡事只  相似文献   

6.
正冰心和冰莹,两个人都姓谢。"冰心"是笔名,冰心的原名是谢婉莹。"冰莹"也是笔名,冰莹的原名是谢鸣岗。冰心是福建长乐人,冰莹是湖南新化人。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冰心和冰莹都是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冰心成名在冰莹之前,冰莹比冰心小6岁。1927年,冰莹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她根  相似文献   

7.
有个朋友找了老外男友,感情很好,却被父母棒打鸳鸯。她委屈抗议:“我一人在外,找个依靠有错吗?”父母气急败坏,“依靠?老外怎么靠得住?”女儿远离故乡和亲人,父母只希望她找到一个长久的可信赖的伴侣,在他们看来老外都有点神经,今天还跟你  相似文献   

8.
婆婆的疑虑     
一天,一位穿着华贵却行如村妇的老人走进我的诊室,在环顾了四周,似乎没有发现熟人以后,才坐下来开始了她的谈话。“先生”,她这样称呼我,“不怕你笑话,我原来还不知道有心理医生。最近媳妇的心事让我猜不透,受人指点来作咨询。”老人吞吞吐吐,看样子是憋着劲才说出口的。我给她泡了杯茶,在表明心理医生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后,老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对媳妇的猜疑。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4日,我去重庆参加"第四届冰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迎见了冰心的女儿吴青教授,虽然欣喜是预先想到的,但重逢的欢快浪花还是令我心中汹涌激荡,平静下来之后的心相契合更是令我感觉幸福至深。她笑着说:"我认识你,是在哪一年来着?"我答:"十年前,在苏州。‘冰心散文奖'颁奖会上。""哦,对了!"冰心的女儿吴青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但她一点架子也没有,待人和蔼亲切又十分真挚,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6,(3)
正问:我是一个丧偶多年的老人,子女工作忙,又一直在外地,我一个人感觉很孤单,因此希望找个老伴以互相照应,目前也已有心仪之人。可是,由于牵涉到财产等诸多问题,遭到子女的反对。另外,教会内也有不少人表示不认同,说我这样是犯罪。我实在不理解,很苦闷,我当怎么办?一位老弟兄:王恩赐答:敬爱的老弟兄,你好!非常理解你的想法,上了年纪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找个老伴儿养养花、溜个弯、说说话什么的,最起码是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1):45-45
寻找完美 一个愁容满面的老人,快70岁了还没结婚。牧师问:“您有独身的恩赐与呼召吗?”他说:“不,我无时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你走过五湖四海,难道就没有遇到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吗?”“去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好一阵激动。”“那你赶快娶她啊!”“噢!可是,她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批阅作文时,我发现娟娟 作文本里夹有一张纸条,上面 写着:"张老师,我很想找你谈 谈心,不是师生之间的谈心, 而是朋友般的真诚交流,你愿 意吗?" 一天课外活动,我通知她 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刚坐稳, 她就嗔怪道:"张老师,我读高 中快两年了,你可是第一次找 我谈话呀,我知道,如果要不 是我在作文里给你写了纸条, 恐怕到毕业你也不会找我谈 话的。" "你能原谅我吗?"我十分 内疚地说。 "我并不介意",她语气变 得很温和地说:"我知道,近两 年来,你对我一直很关心,上 课提我背书,回答问题最多, 当堂给我的鼓励也最多,包括 作文评语。说心里话,我打心  相似文献   

13.
游艺宫     
一、动脑筋智力抢答1、在一个小家庭中,住着一个小孩和小孩的父亲以及一位老人。问及其关系:小孩不是老人的孙子,老人也不是小孩的爷爷,但小孩的父亲确是老人的儿子。想想这是为什么?2、她一丝不挂地大哭,在场看到的有很多人,但事后却无一人议论她的是非,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手机响了     
正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了。她和老伴儿忙着做饭。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两个人拿着手机开聊。还没安静一会儿,手机又响了。她用围裙擦擦手上的水,在沙发上坐下来,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  相似文献   

15.
这句吉祥赠言与本刊创刊号的吉祥赠言是同一经文的不同译本,另一译文是:“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后一句被萧乾先生引用在《大姐的梦》(1993年3月28日《羊城晚报》)一文中,他写道:“最近看到她(指冰心先生——引者)题的一幅字: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正是这位九十二岁老人的真切写照。”有趣的是,换一种译法,由于译者领会和表现的侧重有别,竟使人能多一层理解。譬如“友贤择善居”,就说明了“居住适宜处”的“适宜”二字,一要与贤德的人交朋友,二要找个好邻居或选个好环境。“常先为福德”,就是不要临时抱佛脚,好事要先做,福德要先积。“敕身”二字说得颇严厉,自己给自己下命令,“从真正”,便是“置身于正道”。只有正道,才有最终的吉祥;歪门邪道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无论什么人堕入,终究是不幸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哲学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17.
电视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一双年幼的生下来即是重度脑瘫患者的双胞胎女儿接受采访。她是美丽的女子,家境殷实、父母宠爱,公主一般长大,顺利工作、结婚,没有想到厄运埋伏在"生子"这一环节给予她重击。丈夫承受不了高昂的医疗费用,离家出走。"你找过他吗?"主持人问她。她决然地摇头:"没有,不过我不怪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思竹随笔     
陈思竹 《天风》1995,(4):29-30
(一) 昨夜,与一个要好的同学在顶楼聊天。忽然,她问我:“思竹,你说你是不是我的好朋友?” 因为这问话来得太突然,我弄不清她究竟是什么意思,思忖片刻,说:“你下文是什么含意呢? 一定不会有好事找我!”  相似文献   

19.
读冰心的文章,就像三伏天炎热的中午喝了一杯饮料,那清爽的滋味溢于言表。长期的教会学校生活,使她潜隐的形成了自己‘爱’的哲学(《冰心全集·自序》)。近读琦君《珍珠与泪珠》一文,看到冰心的一个比喻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如果不是长期的基督文化的陶冶,她断乎写不出这样奇特新颖发自肺腑的句子。然而,此时我不是在欣赏冰心的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9)
<正>【东北网】南京鼓楼区有个夫妻俩摆的修鞋摊,从1987年至今,擦鞋价格始终保持在1元,修鞋也在10元以内。小小修鞋摊得到很多人的信任,有人会找他们照看东西,甚至收快递。修鞋摊周围还放了6把椅子,供买菜经过的老人歇脚。问到为何多年不涨价,摊主说,看到修好的鞋子令她有成就感,喜欢这份工作。至于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