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在创立之初就特别关注人的生命如何形成、人为何生而有异、人的生命能否永存、个体生命如何超越现实的痛苦和生死的局限而契合于生生不息的大道等人生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出发,道教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基点, 以认识自我和顺应自然为基本特征, 吸取佛教的佛性论和中观学, 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哲学意蕴的心性论。本文试图从道教心性论的哲学意蕴入手, 来寻绎道教心性论在与佛儒心性论交涉过程中的理论演化, 并以此说明道教心性论是促进魏晋南北朝以来道教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动因之一。一心性论是人对自身的认识, 是研究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推断论伦理学家就堕胎和安乐死的问题而提出的命题,主要是澳大利亚人P.辛格的那些命题,一直引起激烈的论战。推断论将生命保护理解为一种利益保护,它使个体的生命权利依赖于成为人的那种特性。按照推断论的观点,不是所有人类的个体都是人,因而就不能赋予非—个人的人类个体以生命权利——这在实践中是有相应的结果的。不管对P.辛格的命题在感情上的反应多么可以理解,光靠这些命题是得不到什么结果的,因为重要的是研究这些命题所引用的证据,研究那些已经决定了推断论的问题表述的前概念。只要推断论的潜在的前题不受到怀疑,人们也许将无法摆脱单纯的口头侮辱。  相似文献   

3.
论礼貌的道德性陆晓禾(一)在“讲礼貌”普及宣传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它可称作礼貌的道德性问题,即:为何人们要讲礼貌?礼貌的是否即是道德的?还是有的礼貌是道德的有的则不是?如果是后者,那末判断道德礼貌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礼貌宣传教育中需要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时下主要遇到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历史"末世论"和"终结论",另一种是后现代历史观.本文就历史进步论与这两种思潮的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并不是"末世论"所讲的"历史目的论"或"神话预言",而是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创造性活动而确立起来的;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宣布"历史终结"未免荒唐.后现代历史观虽然对历史进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否定历史进步观的基本看法则是偏激的、片面的,科学的历史观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向的基本把握,仅仅玩弄历史碎片只能导向历史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5.
情感智力论     
一、成功的因素世界上的人生活着,努力着,拼搏着。有的成功,有的无成。有的失败。成功的因素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机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找到了机遇,而有的人没有碰到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了也没有成功呢?有人说,这全在于智力不同。聪明的人成功.不聪明的人没有成功。对此,美国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高智商学生跟踪实验。他们选定了1000名左右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逐年了解他们的人生进展、事业成败。许多年以后,发现这些同样聪明的孩子渐渐地拉开了距离,有的成了教授、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记者、法官、有了…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它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化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民主政治似乎成了“真”、“善”、“美”的同义语,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那么,在这两股看似独立的潮流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相关性?如果有,又是如何协调发展的?“东亚模式”遇到的挑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本文就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番探讨。一、商品经济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的历史考察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划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这三个阶段,而专制政治、民主政治和非政治民主恰与这三种经济形式基本适应(当然并非完全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7.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8.
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道德应该仿效人们相互间所同意的互惠或地位平等的人之间的合作,或者预设于其中.一个行动是对是错必须取决于该行动是否符合或违反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平等的人们之间达成的或者可能达成的合乎需要的契约的对象.自利的契约论认为,各方的平等状况仅仅是事实上的,各方对原则的选择也是以理性地自利为基础的.非自利的契约论则认为,合理的互惠或道德上平等的人们之间的公平性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需要这么多设计师吗?这么多人毕业后多少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三五年后还有多少人停留在本专业里,又有多少人会成为设计精英?这些问题高校一直在回避,另一方面艺术类招生每年都有几十万人,这种爆炸式的培养模式,对社会的发展到底是推进还是倒退呢?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探新》1980年第1期发表“是综合动力论还是唯内因动力论”一文,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百家争鸣深入探索人的心理发展动力这一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在该文中承认:“至于人的心理诸外部矛盾与诸内部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系统’的壮丽图景,我们刚开始探索,目前尚难以完整地描绘出来。”因此,同志们在探索中的每一新发现,实质上都是对“综合动力论”的有力声援,我们均表热烈欢迎。但为了阐明“综合动力论”的合理性,我们也有必要对某些问题进行答辩。  相似文献   

11.
姚大志 《哲学研究》2023,(2):119-127+129
平等是一种理想,而平等主义则主要是一种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当代平等主义者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一些学者坚持平等论,另一些学者主张足够论,还有一些学者则偏爱优先论。平等论以平等为原则,主张平等是好的,不平等是坏的。足够论以足够为原则,要求把人的生活水平从足够之下提高到足够之上,但对足够水平之上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则不给予关注。优先论主张,人的处境越差,使他们受益就越重要,因此处境更差者的利益具有优先性。虽然当代大多数平等主义者更倾向优先论,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对这些困难的分析表明,我们应该建构一种更好的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理论,而这种理论就是消极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三苏论管仲的异同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三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三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三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三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三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三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相似文献   

13.
庄子心性论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性论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庄子认为人之性本原于道,道的本性是自然,人的本性也是自然;自然即是自由而自在,自由而自在不仅是性之本然、本真,同时也是人性、人生之理想状态;庄子所倡导的是一种自由而恬淡的精神生活,庄子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自在与自主.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曾对人类生活进行过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而提出了不同的生活论。在各种宗教的学说中,佛教的生活论是体系最为完整的宗教生活论之一,这不但表现在佛教观察人类生活时所具有的理性色彩,也表现在佛教的观念所具有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张岱年:论当然“当然”,亦称为“应当”,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从古以来,关于应当如何如何,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我们说应当如何如何,以何为据呢?所谓当然的准则应如何确定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中国哲学史上朱熹区别了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而俱称...  相似文献   

16.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哲学界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探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于后。一、合力的含义不少论者都认为,合力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所融合的一个总的平均数。但对这种相互交错的力量理解不同,因而对合力含义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別。一种观点认为,合力是指无数个人意志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恩格斯听说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主要指各种意志(包括人的意志、目的、愿望等)的合力。强调的是人的意志的冲突和个体意志在合力中的作用。他们以恩格斯的论述为根据:“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  相似文献   

18.
耶稣基督是每套基督教神学的核心,他既凸显了基督教的独特性,又影响着三位一体、人性、教会论等相关神学概念。但因初期教会强调基督的神性而损害了耶稣的人性、当代人文主义和立足于现世的世界观侵袭、启蒙运动的影响,致命现代神学重寻耶稣人性,由此而生的开始了批判性重估——迦克敦和其本质与位格用语的概念质素和清晰度;历史意识——对耶稣言行历史重构;全球意识——对耶稣生死神义论诠释。凯瑟琳·坦纳洞悉到现代基督论的问题所在:我们与现代性假设已出现批判性距离,人成为意识主体,自然和道德世界均按其角度被整理。但是,今天的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认信"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现状进行回应并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基督论诠释呢?笔者尝试以圣经和教会的实践,而不是以尼西亚和查尔西敦信经作为基督论思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毛兴贵  谭杰 《现代哲学》2005,64(4):28-34
政治义务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哈特首先用“相互限制原则”来解释政治义务,这一原则为罗尔斯所继承并加以修正。鉴于该原则存在的诸多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削减了它在政治义务的道德证明中的作用,而诉诸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这个原则仍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许多罗尔斯的追随者对这些批评作了回应。罗尔斯从公平游戏原则到自然责任原则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契约论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意义生活的意义问题,就是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理解赋予人以自信心,使得人的行为更有精神上的准备,更有目的。人确定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之后,就产生了使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际活动一致起来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的意义问题是伦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人对生活的意义都具有科学的概念,因为个性的形成、进行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