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1955年第4期第155頁上,讀者杨君瑞同志提出了一个問題,即罗森塔尔、尤金編的“简明哲学辞典”对“同一性”这一概念的解釋与毛主席在“矛盾論”中的解釋存在着分歧,应該怎样理解?編辑部認为正确地理解这一問題还有待于继續討論研究。在这里我想把我个人对这个問題的不成熟的看法提出來和同志們討論。我認为首先应該指出的是:“简明哲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所理解的“同一性”与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所阐释的“同一性”在涵义上是不同的。“辞典”說“同一性”是“表示事物、现象同它自身相等、相同的范疇。这就是說,所謂“同一性”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时期內的相对的固定性,即事物在处于量变狀态时質的相对不  相似文献   

2.
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无同一性問題的討論,会使得我們对唯物辯証法的实質与核心——对立統一規律的理解,通过討論、通过爭鳴、更为深入广闊,更与实踐相結合。同时我相信,通过这个討論我們对唯物論与唯心論的斗爭也可能有更具体的了解。唯心論和唯物諭的斗爭与同一或相互渗透問題,在1956年冬季所展开的关于中国哲学史問題的討論里,已經初步接触到。当时参加这个討論的有一些同志,特別是我个人,曾经暴露了很多錯誤的想法,走錯了力向,当然通过討論也受了很多帮助,得到了不少教益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一期刊登了張岱年同志的“張横渠的哲学”一文。(下簡称此文)此文肯定地指出張横渠的哲学是屬於唯物論的,只說其個别語句中还夾雜有唯心論的殘餘。我認為張横渠的哲学是澈头澈尾的唯心论,毫無唯物論成分。其理由如下: 此文引張横渠批判佛教的話:“釋氏妄意天性而不知範圍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緣天地,明不能尽,則誣天地日月為虛妄。蔽其用於一身之小,溺其志於虛空之大。所以語大語小,流遁失中。其过於大也,塵芥六合;其蔽於小也,夢  相似文献   

4.
我認为張横渠是唯物論者,仍是从事研究所得到的結論。伹也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意見,很多的人是这样主張的。同时朝也不是非坚持这个结諭不可。假如朋友們提出了坚强的新論据,足以証明張载是唯心論者,我也是准备接受的。但是陈玉森同志所提出的論証还不足以推翻張横渠是唯物論者的結論。陈同志也承認“横渠是認为宇宙是气所構成的”。但又說:“問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他認为气中有性。”这就不正确了。問題正在这里!唯物論与唯心諭的界綫就在于唯物論認为物質是第一性的,而唯心論認为精神是第一性的。  相似文献   

5.
一在“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一期里,張岱年先生發表了“張横渠的哲学”一文,認为張氏是一个唯物論者。他最后着重指出:“張橫渠的唯物论,就在于他認为一切存在都是气,無形的太虛也是气。他的唯物論更在于,認为所谓神与性乃是气所固有,而理是气的聚散的規律。”張先生并且在同一文里和在“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三期“答邓冰夷同志与呂世骧同志”中再三坚持“气是中国古典唯物諭中的一个基本观念,……否認气的物質性,事实上就是否認中国哲学的唯物论传統,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读了張先生的文章和邓呂兩先生所提出的意見后發生一种感想,我想:張横渠是宋明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在《哲学研究》今年第二期发表了《美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爭》一文,总括地說明了自己对于美的本质問題的理解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我們不打算在这里和朱先生直接地討論关于美的性质問題,而着重于朱先生在論证美是主客观統一时,对于那些哲学基本原則的认識和运用問題。因而我們不是从某种既定的对于美的性质的看法来討論問題,只是为了弄清楚探索美的性质问题时究竟应該怎样认識和运用那些哲学基本原則。  相似文献   

7.
吳傅啓同志“我國过渡時期基本的階級矛盾及其克服的道路”一文,从我國具体歷史條件所带來的階級矛盾的特點,論証了我國过渡時期基本的階級矛盾通过“和平过渡”的道路加以克服的规定性。我们認爲作者提出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至於該文所有的各個論點是否正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討論。  相似文献   

8.
我国过渡时期資产阶级与工人阶級之間的矛盾性質問題,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爭論的重要問题之一。人民日报及大公报曾先后發表过不少討論的文章。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及本刊编輯部为了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动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曾于十月二十二及二十三两日,邀請北京各研究机关、各高等學校及有关各机关团体的人士,举行了座談会,进一步討論了这个問題。出席会議的共一百三十余人,还有远自南京、济南、天津、石家庄赶来参加的同志。这是展开这一問題爭論以来的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討論会。  相似文献   

9.
最近苏联“共產党人”雜志与“哲学問題”雜志,連续發表了社論和論文,論述苏联哲究学研工作的狀况与今后的迫切任务。該兩雜志所發表的論文有:“哲学科学的迫切問题”(“共產党人”一九五五年第二期,譯文見一九五五年学習譯叢第五期),“要創造性地研究辯証唯物主义”(“哲学問題”一九五四年第二期,譯文見一九五五年“学習譯叢”第一期),“歷史唯物主义的迫切問題”(“哲学問題”一九五五年第二期,譯文見“学習譯叢”本年第一期),“提高哲学史研究工作的思想理論水平”(“哲学問題”一九五五年第三期,譯文見“学習译从”一九五五年第九  相似文献   

10.
形式邏輯在認识中的作用和地位,它和辯証法(指辯証的思惟形式和規律、即辯証邏輯)的相互關係問題,是苏联哲学界爭論已久的一個問題。有些同志在学習苏联關於这一問題討論的基礎上,發表文章叙述了自己的見解。最近“光明日報”副刊“哲学研究”(現已改名為“哲学”)登載了李志才的“论形式邏輯在認識过程中的作用”,“新建設”登載了江天驥的“形式邏輯与辯証法”两篇文章,对这一問題作了探討。李志才还对馬特、花崗两人对于这一問題的見解提出了批評。“新建设”杂志社曾邀請哲学界同志舉行座談,对江天驥的論文交換了意見。他們都承認馬克思主義哲学認為,形式邏輯与辯証法都是人们思惟的必要形式和規律,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对这二者的具体關  相似文献   

11.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从1961年起組織了一次关于现代資产阶級哲学批判的方法論問題的討論,先后发表了六篇文章,它們是:A.波利卡罗夫(保加利亚)的《現代唯心主义的一般特点和对它进行批判的方針》(1961年第3期);斯克沃尔佐夫的《列宁的党性原則和現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問題》(1962年第6期);捷洛格拉馬吉克的《多元論的方法論与对現代資产阶級社会理論的批判》(1963年第2期);留布丁的《十九至二十世紀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則》(1963年第5期);阿謝耶夫的《現代唯心主义的若干特点和对它进行批判的方法論問題》(1963年第5期);別吉阿什维里的《是否需要对現代資产阶级哲学作內部的批判》(1963年第6期)。最后发表了这里譯出的这篇文章,作为这次討論的总結。在这次討論中,特別在对現代資产阶级哲学的所謂“內部批判”問題上发生了爭論。波利卡罗夫、別吉阿什维里等人提出要采用通过揭露有关观点的內在矛盾来使其自我駁斥的“內部批判”方法,幷认为这种方法是一个尖銳武器,因为現代資产阶级哲学中充满着內在的矛盾。阿謝耶夫則认为所謂內部批判不是馬克思主义理論所特有的,更不可能是同現代資产阶级作斗爭的主要方針。在納尔斯基等人的这篇总結文章中,对这次討論作了評价,幷着重对“內部批判”問題发表了他們的意見。他們认为首先应当拋棄“內部批判”这个不确切的术語,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对被批判的学說采取“內部批判”的方法,而是要揭露这些学說的內在的根据不足。而且,这种批判方法还要以社会經济分析、阶级分析、共产主义党性原則等等作为自己的前提、必要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問題,国內学术界有过討論。我最近讀了“新华月报”一九五五年第七号轉載徐琳、蕭前的“关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基础与上层建筑問題”,“新建設”一九五五年一月号严北溟的“论我国过渡时期的基础与上层建筑問題”,“哲学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三期林青山的“我国过渡时期的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三篇論文,并讀过某同志哲学課程講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史方法論問题的討論是从孔子問题的討論展开的。几年来,哲学界争論最热烈的是关于孔子的問题。在1962年以前,争論的主要問题是:(一)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二)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代表沒落奴隶主的还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級的;(三)孔子的思想是反动的还是进步的。但从1962年春天以来,出現了新的动向。各地报刊陆續出現了一些美化孔子的文章。孔子的什么艺术思想、音乐理論、軍事思想、体育思想、心理学等等,都有专文論述。有些人对孔子思想作超阶級、超时代的抽象分析,把它說成永恒的,“万  相似文献   

14.
赵紀彬同志在“哲学研究”1956年第三期所提出的“哲学提綱”無疑的是当前馬克思主义哲学学習和哲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急待要求解决的問題。因此,我很希望“哲学研究”編輯部能够重視这个問題,組织大家进行研究和討論。这样做是有很大的現实意义的。作为一个哲学的新学生,我試图对赵紀彬同志的“提綱”及其說明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与同志們共同商榷。一提綱的基本体系結構我認为是合理的,即以辯証唯物主义原理,規律,范畴为排列順序。同时从教学上的要求上說,导言部分也是必要  相似文献   

15.
苏联“哲学問題”和“苏維埃教育学”兩雜志,近几年來曾發表許多文章討論有关意識的一些問题。下面是在討論中的一部分簡略意見: 第一是意识是物質的,还是非物質的?在这个問題的討論中有三种不同意見:①認为心理現象,意識是物質的,客观的。理由是,現实存在的一切事物,按其本性来說都是物質的;思維是物質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邏輯学界随着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学习的普遍深入,对于邏輯重要问题的討論也一步一步地展开。如果說去年邏輯問題研究和討論的重点是集中在形式邏辑的作用范围及其与辯証邏輯的关系問題上,那末今年的研究和討論則开始向着研究辯証邏辑的具体問题以期建立辯証邏輯体系的方向轉移。伹是,形式逻辑方面仍然还有很多問題没有搞清楚,因此在“新建設”杂志展开了以周谷城先生的论文“形式邏輯与辯証法”为中心的討論。这个討論的参加者有逸之、沈秉元、馬佩等同志。在这个問題上,周谷城先生的主要論点是:辯証法是事物自身存在、發展、变化的法則;形式逻辑的法则只是規定推論过程的,对  相似文献   

17.
由老子開創的道家学派,曾是中國二千年來哲学史上头等重要学派之一?献拥恼苎俏ㄎ镎摶故俏ㄐ恼摰膯栴},中國学術界迄無確定答案。本文依据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哲学史观點,对这个問題試圖給以初步底解决;並对不同的意見,略作必要的批評。是否正確,請求学術工作同志共同指正。在哲学史上,一切“最傑出的哲学体系,總是一元論的”。。老子的哲学,是一个以“道”为基本概念的“最傑出”的一元論体系;所以解决老子的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論的問題,就是解决“道”是物質性东西还是精神性东西的問題。究竟老子用以構造自己的一元論哲学体系的“道”,是物質性的还是精神性的东西呢?我們的答復是精神性的东西碛扇缦?第一、老子的“道”,是“先天地生”(第二五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一些报刊杂誌上展开了对立統一規律的討論,对于矛盾的斗爭性与同一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在运用这一規律說明和解决問題时也就各不相同。周景芳同志在最近一期《哲学研究》的論文中提出从这个問題可以联系許多問題来討論,他举出例如从哲学史土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辯証法与形而上学有无同一性的问題。同期关鋒同志的《庄子哲学批判》一文,也提到庄子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是从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轉化而来的,这个問題也是和同一性相联系的。1956年和1957年哲学史界也會经提出过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是最近提出來討论而急待解决的一個問題。这一討論史学界已初步展開。“歷史研究”雜誌从一九五四年二月以來B續發表了胡繩、孫守仁等人的文章,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考古組会議上范文瀾報告了他的論文“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他們在自己的論文中对分期的標準、的具体的分期,提出了各自的意見。一、胡繩同志認為,“中國近代史著作的基本任務”,在於說明在帝國主義侵略條件下,“中國怎樣產生新的階級?各階級的關係發生了什么變化?階級鬥爭形勢是怎樣發展的?”他提出“用階级鬥爭的表現來做劃分時期的標準”堤教旃⒓孜缯綘幒笠砸搴屯盼暾I的革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問題,我們已看到了不少論文,这些論文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現在我也願意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研究这个問題的同志們商討。一过渡时期的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到底怎样?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基础与上层建筑到底怎样这一个問題,据我所看到的来说,有下列几种主要的不同意見。一、对这个問題采取根本否定的态度認为在过渡时期沒有經济基础的問題。一九五六年第五期学習譯叢譯載了苏联阿·索波列夫同志的“論欧洲人民民主国家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規律”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