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在本质上与审美是一致的。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有美即有丑,"丑"元素在艺术创作中,日益升值,日益膨胀。文章以毕加索的油画《阿维尼翁的少女》为例,选取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和对于美和丑的认知,从而引伸到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以及艺术中美和丑的阶段存在和美学思想,发现艺术中美与丑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艺术市场带来的改变和艺术创作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美与丑并存的世界 西方传统美学认为,与美有关的特征是:规律、和谐、理性、令人愉悦、对人有益……如果事物具有与之相反的一些特征,如:混杂、无序、非理性、重欲望、令人痛苦……则往往被划入丑的行列,并且丑在艺术中即使能争得一席之地,也只能是羞答答的作为美的陪衬.  相似文献   

4.
生活丑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呈现,是艺术家通过"化丑为美""以丑衬美"的方式让丑在艺术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这一过程凝结着艺术家对于"丑"与"美"的理解,从本质上来说生活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通过表现生活丑,从而实现艺术美,这不仅可以强化美,还可以给人带来与美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杨红 《美与时代》2007,(7):112-115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流派的经典作品.海勒借虚构的皮亚诺萨小岛为舞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飞行大队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内容,将一个非理性、无秩序的荒诞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科学,作为对世界的两种掌握方式,两种文化形式,当然是不同的.比如说,艺术是一种感性的意识形态形式,而科学是以认知理性为主交织感性机能所进行的概念系统的构建活动,主要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秩序,为实践提供规律性原理,总具有某种实用价值.科学对这种认知理性机能的强调,规律性的知识的给予,以及对一般智力结构的建构,显然与艺术对那种融解理性的感性、情感的重视,意象的创造,以及对一般审美结构的塑造是不同的.两者的活动领域和价值取也向各不相同,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劳动工具是最早的"美术"作品,也是最早的"科技"产品.因此,它们是同源、异质而又互动的.  相似文献   

7.
艺术形式与观念的多元化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组成部分,水墨画作为一种历史性的绘画艺术,在当下又扮演着文化推动力和先行者的角色;从形式与观念本身而言,传统文人画中"自娱"精神牵引下的水墨画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然而,今日之现实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交融已成社会事实,多元的选择源自差异,当代水墨画所呈现出的多样形式与观念,不言而喻亦是当代性精神的归宿。从传统水墨画入手,对形式与观念的历史性与现代性进行梳理,以观念与形式的不可相拆性和不可分裂性反思当代水墨画中充斥的多元形式与观念,可以认识到观念与形式的同理性。观念与形式都不可极端化,以免背离艺术行为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荒诞”是现代西方历史语境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既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现代审美范畴。它突破了传统悲剧、喜剧的界定,以喜剧或闹剧的形式反映了西方现代人陷于普遍生存困境的悲剧性内容。  相似文献   

9.
幽默思维是对理性思维的“背叛”。理性思维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离不开推理和论证。但是,除了具有认识作用的理性思维之外,还有以幽默为目的的荒诞思维。幽默思维不具有认识的作用。幽默思维中的推理、论证并不是企图确立论断真实性的方式,它们只不过是以荒谬的形式博得人们的开怀大笑而且。幽默思维主要依赖对理性思维规律的背叛而形成,请看:“──太糟糕啦,水不开,至多只有50℃。──没关系,打两壶不就100℃了吗?”幽默思维具有“似是而非”和“大智若愚”两个特点。“似是而非”是指其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的丑能进入艺术领域,并重构为艺术美。生活丑重构为艺术美须要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采用以丑衬美、抑丑扬美、托丑寄美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丑的否定,可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采,具有美质特点的艺术形象来。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的艺术领域催生出众多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形成了宏大的艺术景观。现代主义艺术在多方位、多层次上自由实验多样的观念计划和材料运用,表现出鲜明的实验性特征。而这种实验性特征是通过对形式的探索实现的。正是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复杂而独特的运用,现代主义艺术一方面自觉地秉承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与主体性,秉持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性;另一方面又在形式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对传统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限制性超越,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艺术思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艺术行为的思想形态,也是人类思维艺术性实质的表现形式。艺术形式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皆为艺术思想的显现。而绘画作为艺术思想两大特征最集中的体现,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形式中也是最备受瞩目的,但发展过程中却开始逐渐沦为理性观念指导下的艺术行为。文章将从艺术思想的思维角度出发,探究其审美判断性特征和想象性特征在现代绘画的体现,以及其面临的艺术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3.
陈文 《学海》2004,2(4):153-158
本文主要论述了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诸如他对于浪漫主义的看法 ,对于美的现代性的见解以及美与丑的问题 ,应和论和艺术形式等等。在结语部分 ,本文还概述了对于法国唯美主义思潮的几点看法 ,也是作为对波德莱尔美学理论分析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4.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建构了一个以"荒诞"为核心的存在体系,反思了现代人在人群中与世界中所经受的意义断裂,并以对西西弗推石这一荒诞行为的解读提出了对荒诞的反抗与对清醒的生命意识的邀约。立足于加缪对西西弗神话的解读,结合马尔库塞关于爱欲与文明的理论与马丁·布伯等人的观点分析西西弗对荒诞反抗的今意。  相似文献   

15.
对艺术本体的独特阐释─—评庄锡华新著《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颜翔林在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文化语境的思维阴影中,理性的反思能否获得某种价值与意义仍然不成为一个问题。正因如此,理性的逻辑思辨仍然是人类精神现象学走向新的意义与新的可能的坚定保证。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活动是科学、哲学、宗教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之一,蒙德里安提倡"新造型主义"艺术。他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的绝对精神,追求人与神绝对统一的境界。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主要通过对纯净色彩的还原和几何式的黄金构图来表现,构造出极具生命力的绘画作品。蒙德里安用一生的时间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其画作中的纯粹形式是为了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从而探索自然普遍的内在真实,以此观照理性世界中绝对均衡的"永恒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埃舍尔对契合图形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他从自然形式的图案和韵律中,从隐匿于空间自身结构的内在可能性中,感受到充满数学美的恢弘设计,并用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大批理性而美妙的契合图形作品,令观者联想到世界纷繁复杂的自然结构。作品中透出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审美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中确实存在美,而且不可否认,这是很典型的。而事物却无所谓美丑,美丑的根据在于作品本身,在于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艺术在发展,作为艺术的欣赏者,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由于装置艺术有着一些不同于传统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装置的材料语言媒介本身也具有广义性。在装置艺术中,美不仅不排斥现实丑,而且通过接纳与消解,还能使现实丑成为艺术美的一支源泉。这种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表现出单向转化的独特审美关系;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互溶互生又表现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