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都某报7月22日载文“科学靠证伪而不是反伪向前发展”说:“我国科学界有一股‘反伪’之风:许多富有原则和独创的、或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生发出来的、或从现有科学(常识)看来难以理解的理论或假说,一经提出就给扣上‘伪科学’或‘似伪科学’的帽子,打入冷宫,再也不可能获得立项、拨款和其他能够继续研究下去的条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情况,不利于我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出创新性的成果。因为科学从来就是靠证伪向前发展的,从来没靠‘反伪’向前发展过。”文章列举了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麦克尔孙———莫雷、爱因…  相似文献   

2.
塔尔斯基:“形式化韶言中的真理概念”(Ta1’ski, Alfred:DerW汕rheit幼e罗iff ind毗For- malisierten SPrachen,in:Studia Pbiloso- phiea,vol.I,1936)塔尔斯基:“科学藉义学的建立”(Tarski,Alfred: GTundle即ngd盯wissenschaftli血en Se- 二antik,in: Stndia PhilosoPhie。,vol.I, 1936)塔尔斯基:“其理的藉义学概念与韶义学基础” (T时ski,A.:The semantie eoneeption of truth ajnd the foundations of semanties, 址:PhilosoPhy皿d Phenomelogieal Re- seareh,vol.14,1944、卡尔钠普:“遥辑与数学基础”(CarnaP,R.: Found…  相似文献   

3.
翻阅资料,读到一位知名大学博士的文章。文中举了一个例子表明人对科学的迷信。这里引用原文:“比如一个人炼(应为‘练’字——笔者注)什么功,相信自己可以飞,于是摔成了肉饼。这是(应为‘时’字)我们会说,因为他‘不相信’科学,所以遭到了科学规律——在这里是落体规律——的惩罚。但是,科学靠什么实施这种惩罚呢?如果跳下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玻璃杯,这只玻璃杯摔成了碎渣是否也是遭到了落体规律的惩罚呢?另外,科学为什么要对人实行惩罚,从这个说法里我们可以看到,是因为‘不相信’。如果以‘不信’为理由实行惩罚,又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这个拟人法中,规律(科学)实际上被拟成了具有人格的神。这就是唯科学语境中的科学形象。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许多人是以迷信的态度对待科学的。”(见2001年2月9日《科学时报》)  相似文献   

4.
异质性与科学划界─—L.劳丹的划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篇题为《划界问题的消亡》的文章中,劳丹说:“习惯上被视为科学活动和科学信念的内容都具有认识异质性(epistemichetero-geneity),这种异质性提醒我们注意,寻求划界标准的认识形式可能是无效的。经过详细分析,看来不存在一个认识常量。…划界问题——被波普尔称为‘认识论中心问题’的那一问题是虚假的,因为它预设了这一常量的存在。”①劳丹是循着以下思路得出上述结论的。首先,他设立了关于科学划界的三个元标准。然后他检查了新老划界主义传统,发现无一划界方案满足元标准。最后他才形成了异质性概念科学观。不难看出,此…  相似文献   

5.
K.波普尔也许主要将作为一位科学哲学家载入史册,但实际上从逻辑学、数学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和心的哲学,直到社会理论、历史哲学、道德与政治哲学等方面,他都有重要的哲学贡献。波普尔思想明确的整体性足以令人谈论一种波普尔式的世界观,一种堪与那些古典哲学家的建树相媲美的、综合的哲学体系。但只有一个哲学的分枝波普尔未曾系统探究,那就是美学。  相似文献   

6.
“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的说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李商隐《赠歌妓》第二首:‘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赵汝(艹光)《如梦令》:‘归未!归未!好个瘦人天气!’;此又直言消瘦,不假物示意者,则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以箫》:‘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盖‘独自多’与‘归未’点明‘瘦’之故;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所谓无‘表言’而只‘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method of difference),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  相似文献   

7.
劳丹等人否认科学划界问题,盖尔纳认为波普尔的思想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强调可证伪性,后期强调批评讨论。本文论证,波普尔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和可批评性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猜测与反驳法或试错法,波普尔构造了一种统一的方法,在一个总体框架中把科学和人类行为理论和解释性理解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无论是从整体看还是从各个部分看,都包含着严重的逻辑矛盾,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本身值得分析和怀疑。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下三品,即《实性》篇所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及‘斗筲之性’。这种三品说的荒谬,在于他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善’,而把贫贱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恶’……最恶心的是他对万民之性的论述,所谓‘民之为言固犹瞑也’的命题,是古代奴隶定义的中世纪再版,所不同的仅在于农奴须待教化而已。”(《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113—114页)  相似文献   

10.
一、两种科学问题观科学问题和与科学理论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按照“公认观点”(thereceived view),科学向题很容易同理论性的背景区别开来,具有它的独立性。这种观点事实上得到了波普尔的进一步支持。波普尔认为,我们总是在第三世界的背景上来挑选我们的问题,虽然表述一个实际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引入理论,但实际问题本身可以是刚刚“感觉到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画家俞仲林的一幅《牡丹图》被人买走。过了两天,那位买主要求退画。俞仲林问其原因。那人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人们都说这叫‘富贵不全’,不吉利;要么退货,要么减价,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俞先生听完后,故作惊讶地说:"哎呀!我可没想到您叫它‘富贵不全’。我在动笔之前,可是按‘富贵无边’来构思的,您愿意退就来退吧。"对方一听:"噢?是‘富贵无边’啊,不退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大公无私中的“私”是指不正当的个人私利及其思想和行为,大公无私就是一心为了公共利益,没有个人主义或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例如:“我们所提倡的大公无私,其含义是很明确的。大公无私是统一的完整的慨念。大公无私是和自私自利相对立的。‘公’和‘私’历来有多种含义,这里所说的‘公’,是指公共利益,人民利益;‘私’是指自私自利,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大公无私不  相似文献   

13.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注意‘其它’和‘其他’这两个词的用法,却是信手写来,用哪个都可以。而事实上这两个词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先得从‘他’和‘它’说起。‘他’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称男性第三人称,‘五四’以前‘他’兼指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二是指另外的、别的,别人、别事、别物都  相似文献   

14.
先将一段奇文一字不改照抄在下面:原小标题:“三.‘太空文明’试验之谜““李卫东博士根据西方近年来较为流行‘上帝是个宇航员’。‘人是外星人后裔’这一观点,结合《圣经》、世界各民族有关神造人的神话及现代人们运用遗传基因复制生物技术的成功,提出了‘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老子》四十六章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这就是成语‘知足常乐’的来历。知足者,知道满足之谓也;常乐者经常快乐之谓也。‘知足’能够‘常乐’,然而,‘不知足’确实也是一种快乐,而且在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1989年第6期“广说词”专栏“元旦”条的作者认为:“‘元旦期间’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就因为它只反映一年的第一天,所以没有‘期间’可言。”“如果兼指它前后一、二日,应该说‘元旦及其前后’、‘元旦及稍后’。”笔者认为这样“说词”是不妥当的,理由如下。一、汉语在用词方面有一种典型指称法,即在一定的话境中利用指称具体的、单一的概念的词来指称与  相似文献   

17.
贵刊1982年第3期《“非”的妙用》一文写道,“由于对‘非’字的逻辑意义不甚了解,致使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下,‘非’字用得不当,从而作出不恰当判断的现象还是常常见到的。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家里很忙,你别去看电影!’‘我非去!’‘那是我的铅笔,你不要拿!’‘我非拿!’……这些句子表达出来的意思,同作者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毛病就是‘非’字后面没有‘不’字。”其实并非如此。作者只道出其一,未说出其二。《现代汉语词典》“非”字条指  相似文献   

18.
傍晚,村头留人小店里,同时进来三位客人。可是店里床铺却有高低之分,三人都想睡高铺。店主人无奈,说:‘既然诸位都想睡高铺,我们就以作诗比试吧。’客人说:‘我们都是出力人,要力气有的是,作诗可来不了那一套。’店主人说:‘咬文嚼字的作诗,虽然不会,不妨来几句顺口溜吧。’客人们齐说:‘好吧!’店主人说:‘我店睡铺分高下,不睡低铺忌说怕,谁要说话带出怕,那就叫他睡铺下。’甲说:‘山西山多爱睡炕,看见低铺头发胀。’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10)
<正>C、引祖录痛陈盲禅大害【论文】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跛脚道人的这一番话颇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