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宋立道 《法音》2007,(8):15-24
本文中所说的佛教哲学,是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看待的佛教义理之学。先辈学者汤用彤先生说过"佛法亦宗教亦哲学"。笔者的理解,佛法,严格地说,可以  相似文献   

2.
与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之前的形式相比,逻辑和数学哲学是最具逻辑经验主义特征的。逻辑经验主义不仅因此得名,而且也为科学经验主义的成功点燃了希望。然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主义与实证主义者的逻辑主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基于这种背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对于维也纳小组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逻辑经验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哲学都是植根于《逻辑哲学论》的。本文在第一部分阐释了它何以成为该学派在"哲学上的转折点"。而维也纳学派从一开始就试图对《逻辑哲学论》进行革新,使之服务于其本身的纲领。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他们关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讨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卡尔纳普提出了"句法"纲领,该纲领从根本上超越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原有框架。但由于当时欧洲逻辑经验主义者受到纳粹的迫害而四分五散,"句法"观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第三、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逻辑经验主义如何由《逻辑哲学论》向"句法"思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1.主旨、特点和结构1·1《逻辑哲学论》的主旨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划界。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本人在序言中就明确宣称:“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个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定一个界限”。这一界限同时也是语言、逻辑和世界的界限。但是,界限(limit)在此是一种隐喻,它不是隔离空间领域的围墙,因为它不是世界、思想、语言和逻辑的组成部分。对此,我们不能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加以界定:首先选择两个区域,然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或者反之。界限甚至不能逻辑地思考和言说,而只能显示:说清楚那些能够说清楚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自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逻辑产生以来,逻辑学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可说是方兴未艾。与之相伴的是逻辑哲学研究也在 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我国学术界自 20世纪 30年代始,在金岳霖、牟宗三、沈有鼎等先生的努力下,逻辑哲学研究逐步得到展开,特别是20世纪 80年代后,在一大批逻辑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逐渐形成繁荣之势。王路、李小五、张清宇、张家龙和邹崇理等合力完成的《逻辑哲学九章》(张清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以下简称《九章》)则将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  相似文献   

5.
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几乎与逻辑同步产生。然而逻辑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还是本世纪的事。它是分析哲学的伴生物。随着分析哲学的传播与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由于它与分析哲学的这种历史渊源,所以有人把它看作分析哲学的一部分。不过近20年“逻辑哲学”在西方已取得跟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行为哲学和心智哲学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这一领域不仅出现了象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塔尔斯基的《形  相似文献   

6.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由郑毓信与林曾合著的《数学·逻辑与哲学》一书,最近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系统地探讨数学、逻辑与哲学之间辩证关系的第一本专著。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而数学、逻辑与哲学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密切联系正是这种趋势的一个特例。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发现集合论悖论以来,围绕如何建立可靠的数学基础问题,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开展了大量  相似文献   

8.
关于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之间的联系,前人或持断裂说,或持连续说。连续说的根据是认为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观上并无什么改变。其实,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语言观上,在哲学观上也有一种根本性的断裂和转向,所谓相似性只是表面上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哲学是描述与澄清;独一的大问题来展开对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的考察,以期认清《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性。维特根斯坦从前期到后期的所谓转向,根本上是从形而上学思想方式向非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逻辑哲学论》虽然注家甚多,此书对于概率和归纳问题的零星讨论却一直没有受到后人的重视,而本文则试图对这些讨论进行尝试性的重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双重的。首先,本人试图揭示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概率理论与他的整个逻辑原子论架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他是如何通过“真值根据”这个概念而将日常语言中的概率表述全部还原为真值函项理论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说明为何他的这种概率理论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本文将讨论维氏将归纳问题和概率问题相互分离的“分离策略”,并尝试重构出他提出该策略的隐蔽动机。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站在认知科学的立场上为这个策略本身提供一些辩护和批评。笔者认为,早期维氏虽然正确地看到了“思维经济原则”对于归纳推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并看到了该原则本身是无法被还原为逻辑真理的,却并没有意识到该原则本身可能是一切具有一定智能水准的问题解决系统所必须依赖的问题解决策略。令人遗憾的是,他对“心理学”和“逻辑”所作的简单的二分法阻止了他更为深入地对智能系统的普遍问题解决逻辑作出探究,尽管这种研究的确是可以相容于他的前述“分离策略”的。总而言之,本文认为早期维氏的概率理论的科学价值相当有限;与之相比较,他的归纳观却可能已指出了如何揭示智能系统的普遍认知机制的正确道路,尽管他在《逻辑哲学论》阶段还缺乏对于这条道路的全面自觉。  相似文献   

10.
必须为语言划定界限是《逻辑哲学论》的核心论点。这个论点集中地反映了维特根斯坦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是产生于怀疑,也不是产生于好奇,而是产生于对我们所用的语言的误解。因此,哲学的真正任务不是建立理性的或经验的原则,为知识的必然性和确实性辩护,以消除种种怀疑;或者提出各种能够自圆其说的假设,以平息人们的好奇心理。哲学的工作应该只是进行语言的逻辑分析,通过这种分析表明,许多看来深奥的  相似文献   

11.
12.
Representing an epistemic situation involving several agents obviously depends on the modeling point of view one takes. We start by identifying the types of modeling points of view which are logically possible. We call the one traditionally followed by epistemic logic the perfect external approach, because there the modeler is assumed to be an omniscient and external observer of the epistemic situation. In the rest of the paper we focus on what we call the internal approach, where the modeler is one of the agents involved in the situation. For this approach we propose and axiomatize a logical formalism based on epistemic logic. This leads us to formalize some intuitions about the internal approach and about its connections with the external ones. Finally, we show that our internal logic is decidable and PSPACE-complete.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While consensus reigns that Balthasar's theology of Christ's descent into hell on Holy Saturday constitutes both the center of his theology and his most significant innovation on the tradition, the question remains open whether that innovation marks a true development on this theologoumenon or a radical departure from it.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the former alternative by drawing on all those el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ology, both Catholic and Protestant, that point to an increasing – indeed inevitable – radicalization of this doctrine. Then, using the norms set forth by Cardinal Newman's Essay on Development , it shows how Balthasar's 'innovations' meet Newman's criteria for authent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认知逻辑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逻辑是研究知识和信念的逻辑。它诞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 ,而从 80年代起 ,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博奕论、决策论、经济学和军事学诸多领域需要的推动下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形成了若干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支学科。一、欣迪卡型认知逻辑 (或经典认知逻辑 )1962年欣迪卡 (Hintikka ,J .)发表了开创性著作《知识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的逻辑导论》。他引入 4个二元认知算子 ,用以表达 4种基本认知命题形式 ,据此 ,他提出 6项认知条件 ,从而构造了认知逻辑语义学。在欣迪卡工作的基础上 ,一些逻辑学家寻求更…  相似文献   

15.
此文为T.S.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之际,加拿大哲学家I.哈金(Ian Hacking)为其第4版撰写的《导读》,旨在既介绍当年此书发表时所引发的效应和争论,也对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如何看待它所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影响作出评论.因此,这一“导读”兼具导读和评论的双重性质.从介绍《结构》所发表的“1962年”的科学时代背景出发,哈金首先考察了书名中(科学革命)的“结构”与“革命”两词的意含,进而对《结构》中所涉及的主要关键词,如“常规科学”与“解谜”、“范式”、“反常”、“危机”、“世界观的改变”、“不可通约性”、“通过革命而进步”加以分析和讨论,最后评论了库恩关于“真理”的观念,以及《结构》取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刘新文 《哲学动态》2004,4(7):26-31
逻辑研究有效推理,判定其有效的依据是结论所传达的信息与前提所传达的信息之间的必然关系,而传达这些信息的媒介不一定就是语言。日常推理是运用语句、图形甚至声音、气味等多种信息进行的多模态推理,对这些多模态表示系统和推理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地带。自从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药知识具有隐性化特征,在传承过程中,是按照生成论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吸取和更新,需要继承者通过直觉、体悟来理解,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解读,运用藏象、类比、辩证的方法进行意会性思维,构成形下与形上的统一.通过传统知识与时代知识的融通,传统思维与时代思维的互渗,同类知识和异类知识的同构,创造性地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a new logic of technical malfunction. The need for this logic is motivated by a simple-sounding philosophical question: Is a malfunctioning corkscrew, which fails to uncork bottles, nonetheless a corkscrew? Or in general terms, is a malfunctioning F, which fails to do what Fs do, nonetheless an F? We argue that ‘malfunctioning’ denotes the modifier Malfunctioning rather than a property, and that the answer depends on whether Malfunctioning is subsective or privative. If subsective, a malfunctioning F is an F; if privative, a malfunctioning F is not an F. An intensional logic is required to rais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because modifiers operate directly on properties and not on sets or individuals. This new logic provides the formal tools to reason about technical malfunction by means of a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entence “a is a malfunctioning F”.  相似文献   

20.
竹简本与传世本《文子》都有慎积道德思想的论述。竹简本侧重阐述慎积道德的重要性,传世本侧重阐述从慎积阴阳、慎微、慎无为、慎言、慎独等各个方面的戒慎做起以达到慎积道德的目的。本文研究了《文子》戒慎观点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从慎积道德角度出发探讨了竹简本与传世本思想上的承继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