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英国历史学家忽视任何与历史哲学相关的最新著作时,他可能会得到谅解。因为,历史学这个专业中的专家已经反复告诉我们,历史哲学这种思辨性和分析性行为,对于历史编纂学的实际工作,即使有所助益也是很小的。G.E.爱尔顿(Elton)教授的《历史学实践》(1967)一书的首页就挑明了这个最直接明了的告戒。他建议我们,“《历史和理论》的每一个新成员都想发表一篇力图给历史赋予一个哲学基础的文章,而且,某些这样的文章也是有趣的。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推进了史学论文。”因此,在爱尔顿看来,几乎没有必要授权他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同行去评估历史编纂学的认知要求。历史学家本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为了实际的需要去决定历史学方法的目的和用途。而对这种保护主义方法的危险性的诊断,则留给了后期的A.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1974年)。汤因比声称,爱尔顿正在“处心积虑地试图创造一个‘职业的’历史学家的封闭的领域”,在汤因比看来,这种封闭的领域“对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是致命的”。当然,超越历史学和哲学的界限是有危险的,汤因比本人在历史学专业中没有什么名望,这可能会被看作是这种危险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周守藏窒的史官,博览群书,贯通古今.他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兴衰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加以高度的理论分析、综合和概括,求索宇宙人生发展的规律即“道”,在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生的法则,开创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中国哲学.老子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活的灵魂和人民智慧的精髓,对儒家,法家、兵家和佛学、道教等整个中华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东方和世界的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的优秀遗产,创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及其哲学,重新研究老子哲学在中华古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及其贡献和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思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贺鳞是以西方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史家,但他懂得,研究西方哲学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研究西方哲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哲学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贺麟在研究西方哲学的同时,花费相当大气力研究中国哲学。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哲学家当中,贺麟比较重视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王夫之的思想,专门写出长篇论文《王船山的历史哲学》,发表在《哲学评论》1946年第10卷第1期。贺麟对王夫之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哲学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系列独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特别在当代更成为哲学讨论的热点。在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篇章论述人的哲学问题,但是在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人的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以民为本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他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也是他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因此研究和探讨邓小平同志以民为本的哲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的开山者老子,其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识的对象和层次,从起源和产生的先后,从发展中出现的学术分化,从存在形式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区别,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同于哲学辩证法和一般政治思想。指出在战国后期和西汉时期,已出现了较为集中地阐发辩证性政治思想的专门著述。在与中西方同类思想的比较中,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特点。文章还论述了这项研究对于认识和发展哲学辩证法、深化对古代政治思想的认识、形成政治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现实的政治稳定、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决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平 《中国哲学史》2005,(2):99-104
在最近的几项研究中,本文作者提出南宋时期包括永嘉之学、永康之学以及婺学在内的"浙东学派",反对空言道德性命,而特别重视将天道的追寻贯彻于社会历史的全部领域,从而实现了历史学与哲学的融合,实际上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哲学"学派.南宋时期浙东学的集大成者应归于吕祖谦,他亦是历史哲学观念的系统表达者.本文即以此观点为前提,对吕祖谦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简要的梳理,论述了其关于历史的观念、历史解读的方法、历史的价值理念以及将历史视为天道自身的运动性展开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周易》情感思维初探傅云龙,柴尚金《周易》是中国古代宇宙代数学,历史上的各种学问皆“援易以为说”。它无疑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宗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着重大影响。《周易》是中国哲学思维之滥觞,它提供的深刻哲理和思维方式,至今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相似文献   

9.
从进入大学哲学系读书算起,我所读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也有十多种了。这些著作引我进入中国古代哲学殿堂,给我知识,使我由浅入深地认识了中国古代的哲人;开我心智,使我逐渐对中国哲学之精神有所悟解。我自然十分感谢写出这些著作的前辈与时贤。但是,我心中总是有一个结,思之不解,挥之不去。这个结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论述怎样才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哲学的发展应当表现为概念、范畴、命题之间的联系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清,这就不可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就很难写出科学的中国哲学发展史著作…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一本论述历史理论的小册子,原是为巴西知识分子听众撰写的。讨论的主题有历史与对话、历史与形而上学、历史与现代主义、历史与体裁以及历史与规律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直至汤因比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我代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中亲莅中心考察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现在,我把本中心的基本情况和近期设想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出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教。一、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建立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骨干,易学哲学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与骨干。中国古代哲学说到底是关于形而上的道的学问,易乃“大道之源”是历代学者的共识。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  相似文献   

12.
<正> 王廷相是我国明代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上承张载,下启吴廷翰、王夫之等,他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王廷相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王廷相及其思想,先贤和时贤们虽不时有所论及,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中亦有一定篇幅予以论述,但却没有专著来集中分析论述王廷相及其思想,因而一直留着空白。葛荣晋  相似文献   

13.
寇征 《哲学动态》2001,(5):14-14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共同发起的“历史哲学 :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 2 0余人。会议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1 )历史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2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现状 ;(3)历史哲学与其他哲学学科的联系 ;(4)如何在中国推进历史哲学的研究工作。何兆武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在会上比较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历史哲学研究上的变化 ,认为现在正是开展历史哲学研究的大好时机。涂纪亮先生则特别指出了…  相似文献   

14.
董群 《中国哲学史》2007,(1):113-120
石峻教授(1916~1999)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哲学研究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并且有它悠久历史和丰富典籍以及各种文物资料的佛教,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他这样解释佛教哲学:佛教哲学不是指广义的佛学,它一向重视宇宙和人生“常”和“变”的关系、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各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范畴之间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他对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有着整个宗教研究的背景,而不是单纯就佛教研究佛教,他专门撰有《世界三大宗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关注本体论,而中国古代哲学更加注重实际.事实上,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关注本体论的事实.我们的祖先不但在古希腊哲学家之前就提出了“五行”的哲学思想,而且更在“五行”思想产生前,他们就已经在思索、研究“土”、“水”、“气”等元素,并朦胧地提出了它们是物质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古代希腊哲学家们对于物质世界起源问题的探索是没有间断过的,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探索世界本原的自然哲学则常常被以立身处世为目的的社会哲学所打断.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的"六长"说包含了对立统一的法则.中国古代画论中依据古代哲学的中和辩证思想有着大量相似的论说,众多相关论述皆注重各对立因素之间的谐和,体现出对矛盾范畴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谈冯契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契先生是受人敬仰的一位学者,是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很大贡献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无价值、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二重性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价值即智慧与知识的关系等问题,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哲人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认识的总结者。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尤为关注,他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在当今中国学界成为一门"显学"。如何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指出,他的政治哲学可以看作是一门"政治现象学"。施特劳斯无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吸收了胡塞尔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只有通过现象学的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回到古代"的历史进路以及"古代自然正当"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而近代一些重要哲学家则热衷于把西方自然科学原理和概念引入到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中来,从而使中国哲学的表述方式、思维模式和概念范畴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彻底完成哲学变革的历史重任,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借鉴和运用还存在许多缺陷,因而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