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缪以"荒诞"为出发点,在形象的文学作品和抽象的理论两个维度上描绘了一个充满荒诞和欺骗的世界,并提出了以"反抗"为中心、内涵丰富的生存哲学。加缪一直坚守着他的"人间信仰",去实践他的生之热爱。即拒绝考虑永生,坦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并最大限度地热爱和享受它;拒绝考虑彼岸世界,坦然接受并喜欢我们真实感知到的这个世界。这是建立在对生命、对人的理解同情之上的坚定的人道主义信念。对于萨特而言,他人即地狱;而对于加缪,他人则可能是天堂。他让我们相信,人类的生命存在必须依靠正向价值的支撑,才能够不断找回一种承载生命的勇气,为突破困难、迷茫奋力前进增添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真诚的颂扬     
真诚,即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以真诚来面对世界,面对人生,是一种问心无愧的从容:追求真诚,也是对无瑕生命的珍视与爱护。真诚让我们的心灵澄明如镜,清新如洗:真诚让我们的生命鲜活亮丽,充实幸福。  相似文献   

3.
舒茨立足于交互主体性和世界的世间共源性,对胡塞尔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理论进行批评,否定构造他人的超越论道路。舒茨过分强调超越论主体性在构造他人过程中的本体论优先性,具有狭义的"主体中心主义"倾向。并且,他过分强调超越论主体的构造性,没有坚持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的统一。因此,他对胡塞尔超越论构造理论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本文在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的理论框架内提出,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和世界在构造意义上是结构依存关系,即超越论共源关系。进而,本文认为超越论交互主体性难题的实质是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并基于超越论共源性为胡塞尔进行辩护,对舒茨的批评进行反驳。超越论共源性可以被视为胡塞尔解决超越论交互主体性难题的新范式,同时也是他从超越论现象学的角度探索世界起源的新尝试——"共源说"。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林平 《美与时代》2005,(10):11-12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视觉在审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心理过程.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才不失为正确的方法?培养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人们还普遍习惯于从艺术作品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角度去谈鉴赏问题,这同我国历来强调作品内容的传统不无关系,而从艺术鉴赏的制约因素这一角度谈论鉴赏能力的提高,则较少涉及.由于艺术鉴赏的制约因素较多,因此鉴赏者只有克服了这些制约因素以后,鉴赏能力才会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美术鉴赏在我国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不断促进美术风格欣赏能力的改善。在中外的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比较鉴赏法比较常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特点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中外美术鉴赏教学中比较鉴赏法的应用现状以及有效策略,进而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真善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鉴赏实践的过程中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增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正确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我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球语言的英语:问题、危险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我们所有人都为全球化所魂牵梦绕 ,也许是老调的和过分的。然而 ,我们知晓自己生活在“地球村”已有多年了 ;并且 ,身为人文主义者 ,我们甚至为这样的事实所欢欣鼓舞 ,即各种使传播和旅行变得方便快捷的技术已经将我们的世界切实可见地编织为一个世界。我们知道 ,他人并非远在他处 ,而是就在此处 ;他人———如第三世界———的苦难 ,一直以影像和统计数字的方式伴随于我们身边。从许多方面来看 ,这是人类诸多梦想的实现 :基督徒、人文主义者和世界主义者关于人类实为一体的梦想。十年前 ,我在日本提交了一篇题为“地球村中的文学”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认可他人     
认可他人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健康,是一种境界。 生活中,我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欣赏,以此鼓励自己,坚定信心,加紧前行的步履,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对他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试图阐明的(审美)情境中,大多数的美学理论与分析趋向于将注意力倾注在其接受的方面,而不是其创作的方面。因此,注意力通常是集中在审美经验(强调知觉)、欣赏、以及评论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上。当然,对于另一方面,即关于艺术家创造能力的本质,人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这种努力或许发轫于柏拉图的《伊安篇》。不过总的说来,人们的注意力大多被前一方面所吸引。而我希望在此强调审美创作的方面,因此还有必要作点初步的解释。譬如,我不打算更多涉及另一种常见的理论兴趣,它所关注的是通常认为由文学、音乐及美术所构成的艺术世界,不管它们的趣味是高雅还是拙劣。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正确地将艺术活动看作一个  相似文献   

11.
哲理思辨     
正被人赏识,只是一种有幸;被人需要,才是真的幸福。与其自我陶醉,并因陶醉而迷醉,远不如赞赏他人,并因赞赏而被欣赏。当你还不懂欣赏他人时,就不要轻易奢求他人的喜欢,否则只会自寻烦恼和自讨无趣。喜欢或欣赏一个人,既可以是因为外在,诸如形象和性格,更应该是由于内在,诸如气质和品格。  相似文献   

12.
幼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当代教育对于幼师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较技法课而言,鉴赏课中涉及到的美术史上的风格流派等专业词汇更多,本身就较为枯燥,如何让学生在鉴赏课提高积极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进而探究合作学习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社会学习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向他人学习可以让儿童高效地获取信息,但是并非所有由他人传达的信息都是准确或是值得学习的。大量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是有选择地向他人学习,而不是向所有人学习。可把社会学习定义为接受他人提供的信息或互动影响的学习。社会学习在动物世界中很普遍,  相似文献   

14.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今天我们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在古代孟学诠释及一般语境使用中,"与人为善"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采善于人、知人善任;助人向善、乐道人善;仁者情怀、一体大同。今天使用"与人为善",更多的是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意地理解、对待他人,热心帮助他人、团结他人共同进步;要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体现为一种人道主义的态度和友善的行为。从"与人为善"的古典诠释看其现代意义,可以说它是君子最高的美德,也是一种很高的政德修养,是群众路线和民主精神的一种古典表述。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8,(1):3-4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8日下午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2008,(1):5-6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8日下午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主教》2008,(1):4-4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8日下午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美术鉴赏教学中,进行美术鉴赏学习活动可以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合,进而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作出全面、深刻的赏析。比较鉴赏能够避免传统美术鉴赏教学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突破单纯强调美术学科体系的局限,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鉴赏视角,强化过程性与体验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对美术多元性、多重性和包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7,(6)
西方现有的伦理型领导力理论使得组织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但是其规范性伦理和工具性伦理的思路并不能真正解决组织中的伦理问题和心理问题。西方主流文化所理解的个体,总是要使自己独立于他人,外在的一切关系,不论是他人,还是自然、社会,都是异于"自我"的他者,这很可能会造成内在道德感的缺失和归属感、认同感的匮乏,而儒家的自我是一种关系中的自我,在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交往中才得以体认和发展。儒家自我观中有关"反求诸己""修己安人""己立立人"等思考,或许可以成为伦理型领导中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构造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爱的行动     
高欣 《天风》2004,(8):25-25
我们决不要忽视了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每一位人。也许他们对我们来说不很重要,也许他们对我们又很重要。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关心别人的心,以及照顾别人的真诚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所占有位置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自己通过为他人服务所表现出来的关爱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