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99分     
李博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作为国宝级礼品,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尊贵的外宾,他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曾获百花奖的金杯奖,是顶级作品。入行45年了,他说自已的工作是完善玉石,去除玉石的瑕疵,他在雕琢着玉石,玉石也同时在雕琢着他自已。  相似文献   

2.
残雪是当代文坛上较有争议的作家。批判者认为其作品不知所云,模仿卡夫卡而无突破;欣赏者认为其作品深入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具有丰富的思想意义。实际上,在残雪着力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其作品做到了对人的灵魂的深入解剖,她的自我批判与分析已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下面以其长篇小说《单身女人琐事纪实》为例,解读残雪是如何透过喧嚣无意义的现实世界抵达沉默孤独的精神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黄科安 《学海》2003,8(2):171-178
从词源的角度考察,“知识分子”一词乃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群体,知识分子早在这个名称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阶层的崛起,确实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它与现代报刊、出版社、大学乃至研究机构等一套制度形武的出现密切相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阶层,本文通过他们创作的随笔作品的解读,深入剖析他们的类别、行动模式以及所创造的知识形态,从而对其精神史做出新的定位和诠释。  相似文献   

4.
当前很多艺术家在画室里根据图像苦心经营,剪裁,组合,拼凑,很容易根据一种流行的图式,进行创作,完全沉浸在与当下自我生存隔绝的虚拟的图像世界里。其创作的结果艺术家没有一种直接的视觉体验,没有由此带来的各种内省和反思的契机,艺术家只是沉迷于图像的表面现象,结果是艺术家很难把图像的表象与内心的感情冲动接轨,很难把自己的创作与周围的环境现实联系起来,而作品所谓的当代性也仅仅是依靠照片的电脑效果制作出来的图像,我认为陷入这种制作或绘画创作很容易陷入一种成功的、流行的图像符号,这样在作品中我们很容易读到艺术家带有美学的、政治的、或商业的功利色彩,而这些东西早已与当下艺术家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如同我们在一些作品上看到泛滥的“天安门”、“毛头像”一样。这种绘画母体能显示真正的个体生命感受吗?  相似文献   

5.
芦力军 《世界哲学》2009,(5):162-170
《夜之颂》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代表作。在这篇作品中,他将夜的概念引申到哲学和宗教范畴中,通过本体超验,勾画出夜精神不朽的宗教寓意和现实寓意。超验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体验夜的不同意境,表达了内心世界对完美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往往从藏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角度切入,其实如果我们把作家的文人身份和作品中弘扬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研读,就会发现在文本中有着浓郁的道家文化身影。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延续和创新,当代漆画中的意象语言既具有传承古老文化的造物精神,又有现代审美的变通和创新。以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部分作品为例,通过对作品材料、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当代漆画创作中的意象语言的来源、特点和演变规律。当代漆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意象语言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和变通。对当代漆画创作的语言分析、问题探究以及发展方向的探讨,能促进大漆艺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不论是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还是从艺术的目的来看,艺术始终不应该缺乏、更脱离不了现实与人文的关怀。父亲的生活之路,造就了他作品的风格。他的画可以说都是在画自己。他爱画梅,梅的桀骜、梅的坚毅、梅的不屈是他在我心中伟岸的写照,他爱画盛开的紫藤,藤的艳丽、藤的活力、藤的随遇而安是他对生活热情、乐观精神的写照。其笔下的作品生机勃发,绚丽悦目,在技法上创新组合,讲究小写意与工笔重彩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9.
一以1917年"新文学运动"为开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常被看作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受到特别重视,它为新文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与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重要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惜……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了切合自身的宗教文化,将他们所理解的宗教文化的内在精神融入作品中,呈现在作品的结构、语言、意境上。  相似文献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战以来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了青春期少年复杂、矛盾、焦虑、彷徨、危机等心理特征,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题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霍尔顿的心理变化加以研究,这在对青少年心理日趋受到重视的今天,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3300块香口胶 在英国,有一个即将面临毕业的美术学院的学生,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正为毕业考试的作品而日思夜想,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错误     
美籍波兰钢琴家鲁宾斯坦·阿图尔是位天才音乐家。5岁登台演奏,10岁起,就在欧洲各地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协奏曲。1946年入美国籍,他一生不断地录制肖邦的作品,使自己的气质与肖邦的气质真正合而为一。他的演奏有温暖亲切的抒情、敏锐的分句加上丰富的音色与浓郁的诗意的特色。除肖邦之外,他演奏的贝多芬、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都注重于抒情性,并有自己的特色。鲁宾斯坦被称为“最正宗的肖邦”。一次,他在演奏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时突然忘记了乐谱,脑子中一片空白,无以为继的他只好凭着对巴拉基列夫乐曲风格的理解,胡乱弹了下去。结…  相似文献   

13.
精神的残疾     
有一个姓孔的小伙子,在一次全国书法大赛中,他的篆刻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当他站在评委面前时,评委惊呆了。原来,他是一个残疾人,没有双臂。评委惊讶地问:“这么好的篆刻作品,你……怎么刻出来的?”“我是用双脚。”小伙子平静回答。评委眼里还是充满惊疑和好奇。小伙子一笑说:“评委老师,希望您按正常人的标准来要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我们总在油画作品创作的构思上追求本土的、客观实在的描绘。近代油画作品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大多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现实主义画风。通过对近代诸多画家作品的鉴读,对油画创作的民族性的认识进行粗浅的梳理,对我们今后从事油画本土化创作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立华 《学海》2022,(5):117-127
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学,首先要弄清特色、风格、气派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性联系。在结合中国古今文论,辨析特色、风格、气派、境界、精神和气象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发展了评价作品、研究和构建学科、学术的新气象论,指出气象是综合了特色、风格、气派、境界、精神等诸要素的更为整合性的概念,意为作品、研究、学科、学术等在整体上所形成的内外合一的总体性景象,而精神则是其核心要素、支柱和灵魂。之后,基于大视域俯瞰法,通过与中国历史、特别久远的未来以及其他国家的大时空的比较分析,本文指出“共和气象、人民精神”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公共管理学构建的整体和核心目标,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考试     
几年前我在成都,打算到一家大报去做记者。报社领导虽然觉得我有一定的文字水平,但我只有初中文凭,而且提供给他们的、能够证明自己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些“文学作品”,真正的新闻作品只有那么一两件,在他们看来,能够“搞文学”的不一定能搞新闻,那两篇新闻作品不足以证明我有搞新闻的“天赋”。他们说还需要在具体运作中考试。  相似文献   

17.
一团和气年画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在图式上借鉴了明成化帝所创的<一团和气图>.与之相比,一团和气年画显示出民间美术特有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体现出民间百姓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德库宁油画作品将明亮的色彩、狂暴的笔触、丰富的肌理和饱满激烈的情绪浑然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德库宁作为当代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其作品内部所具有的感性化、身体化、物性化及暴力性几个特征,构成了作品的当代性,在美术史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中占有独特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瑾 《美与时代》2014,(7):45-46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繁忙机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丢失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忽略了很多内心的感受,慢慢放弃了对生活质感的体验。因此“慢设计”开始在设计领域产生影响。慢设计强调内涵,在实现设计的功能性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体验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作品能够带来新的身体感受和精神感受,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亨德尔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堪称清唱剧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演出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之一。笔者对《弥赛亚》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弥赛亚》这部作品是社会性的而非纯教会的作品这一结论。同时,再一次肯定了《弥赛亚》这部作品奠定了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