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景中的"点"有修饰点缀之义,点景人物作为整幅山水画中起到点缀作用的人物,虽占据的篇幅极小,却是画面上至关重要的部分。文章将以明代戴进山水画为例,对其中的点景人物类型及功用进行初步考辨,通过梳理戴进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特征,来认识点景人物在传统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空白意境及其所代表的"空白文化"仍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中,尤其是海报设计。通过设计师精妙地运用、艺术化地点缀,海报作品不管在艺术内涵的表达上还是在艺术化的构思上均呈现一种浓郁的"无中生有"的艺术之韵,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类"。由于政治对文学的裹挟,文学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严重异化。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特点被刻意隐没,女性形象成为时代政治、思想道德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内容的爱情被涂抹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进而成为男性形象的陪衬和点缀,成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被观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的院墙常设有"门洞""洞窗",它们是我国园林中一种形式特殊的门和窗。其作用不仅是装饰点缀,引导游览,还是划分和沟通空间的重要桥梁。"洞门""洞窗"造型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以及空间深邃。对其造型和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空间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及对于现代园林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影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影的艺术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电影可以成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将"第七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分析、总结"第七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应用策略,并通过"第七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对于拓展学生认知领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尹文忠 《天风》1995,(8):8-8
我心中有一片草地 鲜花点缀鸟鸣花芳 我心中有片葡萄园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以风景为主体元素外,画家还会在画中添加一些小的点景来丰富画面内容,展现主题,表达内心情感。点景人物虽小,但却是山水画中点景的要素之一,起到画龙点睛、渲染气氛的作用,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之笔。尤其是在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北风南下"的转变,点景人物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山水画中,由于理学的兴起,画家所追求精神世界的表达已到达"天人合一"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交往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营造一个体现人性化价值的和谐交往空间是设计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文化广场就是人们交往的"露天客厅".具有艺术性、时代性、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环境小品,点缀广场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将成为营造人性化文化广场的核心景观.  相似文献   

9.
正作品阐述:"永远的肖像"系列作品以黑白色调为主,并添加了蓝色和咖啡色等色调点缀。这个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民国老照片上色技术;比如黑白照片上有绿色的草、红色的嘴唇等。此外,为了达到整体统一的效果,徐唯辛还给肖像画加上了透明的色条,色条呈现在一幅幅肖像画上,随机的尺寸、色彩与位置如同音符的律动,暗示着时代发展的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的专题研究"应用伦理学:伦理学的新视野"中的三篇论文,[1]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基本价值观还是程序方法论--论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的论文,提出了应用伦理学"作为基本价值观和程序方法论相统一"的观点,并对甘绍平教授等三位学者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令人高兴的是,笔者的商榷得到了甘教授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1.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12.
正我去一个小区办事,发现那里的环境非常好。绿树掩映,花木点缀,置身其中,简直如诗如画。走到一个拐角处,我发现前方不远处的梧桐树上挂着一个粉色的小牌子,上面有几个字。我猜想,一定是"梦想成真"或"心想事成"之类的。远望这个小牌子,觉得很精致,仿佛是圣诞树上挂的精美装饰。高大的梧桐树上挂着的这样的粉色小牌子,像一只可爱的小风铃一样,随风摇摆,颇有生趣。它是在轻轻摇动谁美丽的梦吗?可能是一个怀有心事的  相似文献   

13.
天空已经很完美了,不需要我们在上面描画一朵白云,也不需要我们在上面点缀一颗星星。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七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寻求共同价值:应用伦理学的视野"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一、共同价值的存在依据、发展路径以及在应用伦理学中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孙春晨研究员认为,人权、正义、平等和自由等"全人类共同  相似文献   

15.
戒毓 《佛教文化》2011,(1):116-118
在中国提起苏轼,几乎妇孺皆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矫·赤壁怀古>写尽了豪放派词人的风骨,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咏叹更是成了人们寄托相思,祈祷平安的传唱佳作.这位受过正统儒家教育,以履行仁义之道,对现实功名有抱负有期待的大儒,自他入仕,佛教文化于他,由最初的点缀...  相似文献   

16.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控制与修饰理论是针对《苦命》的演出实践总结而成。控制的力量加上修饰的点缀,外部形体动作和内部心理活动的综合把握,加之"一点点儿"的演员天性,共同构成演员自我修养之外部体现的重要内容。李健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具有文人气息的流行歌手,他在《我是歌手》的舞台表演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诗人气质,这样的歌手是这个时代所推崇的,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誉。  相似文献   

17.
渴望     
张振国 《天风》1995,(11):42-42
初识主曾渴望 有一幅主耶稣的画像 在门前点缀 几年后的今天,渴望又一次燃起 默想主耶稣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三星级高中——无锡市堰桥中学,经历百年的办学历程和百年的文化积淀,学校积累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诚、勤"的校训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师生同创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学校拥有气势恢弘的教学大楼,设施一流的艺体馆,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窗明几净的学生餐厅,现代化的田径运动场所,还有博士亭苑,假山池沼,紫藤长廊,胡氏钟楼点缀在绿竹翠柏,树丛草坪,四季鲜花之中。优美的校园是莘莘学子求学明志的理想场所。学校充分发挥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研  相似文献   

19.
以诗词曲赋等韵文入小说和将具有"清谈"性质的小品闲话点缀撒播于小说这两种情形,在《红楼梦》中运用最为普遍,艺术处理最为成功,其自身的艺术性也最为上乘。《红楼梦》中关于"清谈"的描写,和诗词曲赋等韵文一样,也具有"小说的特技"意味。这类别样笔墨,既可让读者透析人物形象的个性风神,领悟其诗意灵性和诗意生命,还能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共振,进而解味其中深蕴的情感、性灵,以及审美化的文化蕴藏,同时还能让我们全面认识曹雪芹及其"爱将笔墨逞风流"的个性风貌,高度领略曹雪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深入领会曹雪芹高超的叙事才能和独运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设计师在运用旗袍元素时重在意蕴和保护传统,设计服装作品时不仅要符合时代潮流,还承载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在应用旗袍元素时,往往着眼于继承传统。而西方设计师在运用时强调服饰造型和破坏传统,他们在运用旗袍元素时完全没有民族使命包袱,旗袍元素在他们手里千变万化,失去了中国特色而成为异质服饰文化的点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