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SWB和PWB:两种幸福感取向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1000名高校在读学生进行调查。对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应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整体结构效度较好,仅有一个题目所属的维度需要调整。采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技术对心理幸福感的环境掌控和自我接纳两个维度和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掌控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自我接纳对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另外,积极情感还是自我接纳与生活满意度的部分中介。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差异性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持续多年,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研究中,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文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性研究入手,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出了当前主观幸福感差异研究的七种主要类型(SWB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人格类型差异、专业差异、城乡差异、职业差异和跨文化研究),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即人们对他们生活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包括大多数人所谓的幸福、平静、成就和生活满意度。人格特征,特别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虽然人格能解释相当数量的主观幸福感的变异,但是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因果联系还没有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几千年来,哲学家们都在争论美好生活的质量这一问题,从这些争论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尽管哲学家们对快乐的定义有所不同)。因为不管在其它方面是如何的优越,不满意的和压抑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社会。Diener和Suh在这些哲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是评估社会生活质量的三种指标之一(另外两种是经济的和社会的指标)。HJ积极的SWB是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研究现状介绍的基础上,从特质、自我、目标、需要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当前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分析了在文化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人格的中介作用,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向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未来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研究范式,研究者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从理论出发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指导幸福感测量的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人格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近年来,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整合的趋势。此外,中国人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一个关注个体最佳心理功能和体验的概念, 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取向——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WB), SWB关注个体享乐, PWB关注个体潜能实现。在对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SWB和PWB的特点及其间的区别与联系, 并在一个系统的视角下, 从主体行为感知角度对幸福感进行整合, 提出了个体幸福感整合模型, 呈现了基于主体同一性的幸福感整合路径及特点。在此基础上, 重新界定了幸福感的概念, 从时间维度分析了个体幸福感的整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两个独立的相关研究及其近期发展趋势作了回顾后,着重介绍了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整合模型(调节—缓和模型),指出了这一模型的重要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Hearland宽恕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的现状及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出现显著差异。(2)大学生宽恕心理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呈正相关,女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的相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精神分析、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三大当代主流心理治疗流派为对象,分析了其哲学基础,并对这三大流派的临床应用效果作出评价。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各流派理论的主要哲学基础进行简单的划分,发现有的偏向于唯心主义,有的则偏向于唯物主义,哲学取向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各流派的临床适应证相似。总的说来,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各有利弊,各流派应取长补短,走向心理治疗整合,以期提高心理治疗效果并缩短其疗程。 相似文献
13.
Pascale M. Le Blanc Rendel D. de Jong Jan Geersing Jur Furda Ivan H. Komproe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3,22(4):297-309
Abstract The dimensionality of Graen's Leader Member Exchange concept was examined in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tudy among 1147 Dutch nurses. The total sample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by means of stratified random selection (n1 = 574; n2 = 573) an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each subgroup separately.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of a 12-item self-report Leader Member Exchange questionnaire was examine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n the data of subgroup 1 yielded two factors, which were labelled “consideration/coaching by the leader” and “filling an assistant positio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with LISREL showed that a two-factor oblique model had the best fit in both subgroups. Equality of factor structures in both subgroups was clearly demonstrated. Differential validity of the two Leader Member Exchange factors was studied by correlating each factor with measures of job-related affect. In both subgroups, the consideration/coaching factor had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propensity to quit the job, whereas the assistant position factor had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job-responsibility. Result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s with effectiveness ratings were inconclusiv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Leader Member Exchange concept is two-dimensional rather than unidimensional. 相似文献
14.
Alicia Vargas 《Dialog》2010,49(3):231-237
Abstract : The theological ethics underlining mujeristas' theological praxis and Luther's Two Kingdoms doctrine may seem to be contradictory to some. Mujerista theology calls for active engagement in the public sphere. Despite its utilization to the contrary, Luther's Two Kingdoms doctrine calls for that same active engagement of the Christian in civic matters. As a Lutheran Latina, I posit that the theological ethics of mujeristas and Luther's Two Kingdoms are distinct but reconcilable.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成、渝两地228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探讨大学生不同的文化取向和自我概念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以水平集体主义取向为主;年级、性别和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幸福感均不产生影响;自我概念的各因子除与情感平衡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均为显著正相关;垂直个人主义文化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自我、生理自我和水平集体主义对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B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和水平个人主义对正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心理自我、自我批评和垂直个人主义对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心理自我、垂直和水平的个人主义对情感平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两个西方常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Bradburn的《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进行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比较。被试取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1142人。两个分研究的结果均表明:《自尊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都好于《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作为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自尊量表》在多数情况下比《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