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祝由是其中一种较多用于临床治疗的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心理疗法亦称“意疗”,是一种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情绪、精神障碍和某些躯体疾病的方法。其中“祝由疗法”可谓是最早的心理疗法,它对心理治疗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最早出现于《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在历史上,“祝由”科曾与中医的内、外、妇、儿科等一起,并列于早期学校式的中医教育之中,从隋朝到明朝的太医署都曾设有祝由科”’。了解“祝由”这一具有古老文化特色的疗法所蕴含的心理学意义对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荷永  徐峰  宋斌 《心理科学》2004,27(6):1432-1434
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转化机制是心理分析的三大基本原则,其中都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意义;梦的分析、积极想象和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其中都具有中国文化的渊源;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和安之若命与心性发展,包含着心理分析的目的和实践,本身也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一种整合性的心理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3.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关诠释学与哲学史研究方式之间的思想关联的深度探讨相对缺乏,与此相一致,尚不存在作为一种特殊诠释学的哲学诠释学,即有关哲学的经验或哲学史研究的经验的诠释学.从哲学史研究方式的视角反观"方法论取向的诠释学"和"存在论取向的诠释学",可以看出,前者内在地包含着三种把握"文本"之意义的方式,即心理的重建、语境的重建和祛语境化...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个体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探寻。生命意义是个体从其生活经历或经验中萃取的生活的目标和重要性,它根源于个体对自己、世界以及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生命意义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增进身体健康,提升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引发积极应对方式,促进人际和谐,提高学习与工作绩效,以及修复心理创伤促进心理成长等。生命意义形成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寻找意义模型、应对与成长模型、整合模型、双系统模型、五"A"模型和层次模型等6种。这些模型主要包含情境性意义和一般性意义这两种意义形态,并认为它们之间的不一致性是意义构建的动力。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推论这种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心理需求未满足感才是意义构建的根本动力。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生命意义内涵的整合和作用的挖掘,验证基本心理需求是否满足与生命意义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推进生命意义的认知神经机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叔同的思想流变是其人生价值选择的重要指引。《忆儿时》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传达词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包含对母亲的怀念,对当下社会的"非人"世态的感慨,希冀重回具有完整人格的童年以及背后隐含的时间流逝的紧迫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层面,折射出李叔同出家前期的种种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西方语境中意义的概念缘起及其发展,意义与宗教的关系,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宗教作为意义系统的心理学基础,并且通过"意义治疗"举例说明了意义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为在中国社会处境中思考意义、宗教和心理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一、"祝由"与心理治疗《古兰经》说:"真的,灵魂达到锁骨,有人说:‘谁是祝由’的?"(75∶26-27)。马坚先生将《古兰经》原文中的  相似文献   

9.
汉字与心理原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中包含着心理原型 ,这种心理原型既具有深远的文化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具有其潜在的心理影响力 ;同时也具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能够体现在概念形成、模式识别和原型启发等诸多方面。本文作者对于汉字原型的研究 ,是为了发挥汉字潜在的心理意义 ,尤其是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1 汉字与心理原型的内涵心理学中所使用的“原型”概念 ,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 ;其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实际上 ,这两种原型概…  相似文献   

10.
李存山 《哲学研究》2012,(3):38-48,127
<正>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内容非常广泛,我曾将其概括为"一气涵五理",即"气"概念中包含着哲理、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参见李存山,2006年)从气论在哲理上的意义而言,它是中国哲学自然观的主要形态。因为中国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或"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气论与儒家的仁学、道家的道论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倾向或特质。本文就此而  相似文献   

11.
定与慧     
<正> 佛教修学体系中,定与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通过戒律来摄心,可以生起禅定,依于禅定起观,可以得到智慧。对于"定"而言,"戒"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生起定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戒"是广义的戒,是对于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戒,而不特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明安 《宗教学研究》2007,2(3):144-150
本文从宗教象征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器物符号和行为符号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这些象征符号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的心理状态,这种特定的民间信仰起着消解人们忧虑情绪,增强新婚夫妻和男女双方亲属自信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中包含有丰富的医学保健心理思想,包括贵生论、全天论、养生论、情志相胜论等,其中有关人类本性的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保健心理思想的超前发达和先知先觉。《吕氏春秋》中的医学保健心理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本土心理学,挖掘、分析和总结这些医学保健心理思想并古为今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宁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4,27(6):1356-1359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元认知的特点.从元认知的角度揭示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机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元认知水平包含有七个因素,并且其总水平与网络成瘾有显着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奥尔波特的《谣言心理学》是西方早期谣言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根据奥尔波特的谣言心理研究,可从谣言传播的主体——"人"这一方面解释谣言心理,从谣言传播的的客体——"谣言"这一方面解释谣言歪曲的基本模式。并剖析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分析谣言在社会中的传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6.
意义的来源     
在洛克的意义理论中,意义是心中观念的标记,语词通过对观念的表达而获得意义。这一理论明确了人对意识中的那个被建构起来的表象的可感性特征的语言陈述及逻辑演绎,然而它也预设了那些恰恰需要我们对之进行解释的心理意象。20世纪对此进路的质疑与反思显示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语言使用者所诉诸的所有证据的联合产物,并由制约着各种表达式的共同规则所给予。尽管如此,语言借助意向传达出意义,而意向是被众多心理状态以及非表征能力共同决定的;言说的意义与"理解"和"解释"能力紧密相连,而解释又是一种信念的赋予。  相似文献   

17.
作者先以"横断截取"的方式,从童年游戏时的心理现象描述入手,再结合"纵向延伸"的方法,缜密思考,推理剖析,阐述早期环境对个体心理成长与个性形成的影响。又由己及人,强调对未成年犯心理成长状况的关注与疏导,阐明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从事咨询工作所具备的潜质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主三毛的作品、谈话与朋友对其的评价等材料,运用了Alexander提出的"凸显性识别指标"以及Schultz提出的"原型场景"对传主资料筛选和分析,从心理传记学的取向出发,通过分析三毛的早期生活经历、爱情与婚姻状况以及宗教信仰与人格特征三方面,分析三毛自杀原因这一悬念性问题,论证了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导致三毛的自杀,而这样的心理因素又是由什么样的成长历程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个体深层的心理建构,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指导着个体的行为。他同时包含着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成分,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本在对价值观心理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价值观主要是通过认知成分中的价值思维模式和价值认知内容对心理健康发生影响。末从认知心理疗法的角度给出了对价值观进行调整的步骤。  相似文献   

20.
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不同的艺术主张的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概分两类:"我想"与"我感觉"。"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