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台山是1961年被国家批准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人们把五座台顶之内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称为“台外”。台怀镇是台内最繁华的集镇,其镇北有一小峰,海拔在1800米左右,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之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形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说法的灵鹫峰。另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因而受到佛教徒的敬仰。以文殊菩萨居于普贤、观音…  相似文献   

2.
菩萨顶四棱碑诗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弘历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是日章嘉国师率众喇嘛诵经迎驾。台称以五崇标顶,乘列维三普度车。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3月初2日至灵鹫峰瞻礼文殊宝相时,适值瑞雪霏,扈从及僧俗人众咸谓天花飞舞,文殊示喜...  相似文献   

3.
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文苑 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① 开塔曾闻演法华,②梵经宣教率章嘉。③ 台称以五崇标顶,④乘列维三普度车。⑤ 萦缪抒诚陟云栈,⑥霏微示喜舞天花。⑦ 曼殊师利寿无量,⑧宝号贞符我国家。⑨ 此诗记叙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农历三月初二那天,清高宗弘历冒着瑞雪霏,天花飞舞,文殊示喜的天气,踏着萦回缪绕的栈道,登上菩萨顶,瞻谒文殊宝相时,三世章嘉国师率领众喇嘛诵经迎驾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五台山佛教的崇奉和对其大清王朝江山巩固、帝祚遐昌的祝福。 灵鹫峰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 乾隆壬子季春月之…  相似文献   

4.
古印度摩揭陀国,领域大体相当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国都王舍城五山环绕,五山中耆阇崛山最高,位于城的东北部,峰峦秀丽。据传山中多鹫,又山顶酷似鹫,因得名鹫头山,或称鹫峰、灵鹫山。此山正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说法之地,《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云:  相似文献   

5.
漫游菩萨顶     
盛夏的早晨,空气甜丝丝的。怀着东台顶观日出后的激动心情,我们驱车向台怀镇疾驰而下。透过车窗向台怀远眺,一座雄踞在灵鹫峰上的古刹,绿树红墙,赫然映入眼帘。哦,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菩萨顶!小车取道东庄村,爬上禅堂院。沿着弯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寺僧数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自北魏佛教传入以来,由于历代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不同政策,寺庙几经兴废,僧侣亦随之几经增减。现将其演变情况做一简介,供研究参考。北魏孝文帝时,修建了大孚灵鹫寺(今显通令),并环绕鹫峰(今菩萨顶)置12院。第四诚信公主也出家于五台山为尼。当时,五台山丛林已初具规模,僧侣亦为数不少。北齐诸帝亦多好佛,曾割恒、定等八州之税以供五台山僧尼香火之需。当时全山寺  相似文献   

7.
咏五台山诗词白福生登菩萨顶感赋天风骀荡沐丛林,化日高标塔铎清。万壑松杉罗佛寺,千岳翠黛涌云旌。五台汉藏传承地,一统中华固卫魂。鹫顶灵光闻说久,文殊圣德永流馨。祝英台近·登菩萨顶碧峰耸,烟霞覆,鸟啭似相逗。松径飘香,幽磬逸林岫。登临百八台阶,天门开处,...  相似文献   

8.
显通寺佛教史略萧宇显通寺座落在台怀镇中心、灵鹫峰之前。它是五台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高僧辈出、法会不断、香火旺盛、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的著名古刹,也是五台山佛教中享有盛誉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首。佛教传说,东汉永平十年(67)...  相似文献   

9.
教显五台名山当初第一寺史则有年矣道通三界趣所由来凡七轮行敢不慎乎 (显通寺)塔耸院中高标虚空五峰拱拥壮佛国院居塔下名闻遐迩四海驰驱礼圣迹 (塔院寺)只为行者有归宿禅林讲慈悲但愿众生不势利世界无炎凉 (十方堂)登灵鹫峰顶便觉眼光远大入菩萨境界自须襟怀坦白 (菩萨顶)楼阁齐集万尊佛可知阁内究竟有祥瑞凡圣同观一台戏足见圣者未必无情缘 (万佛阁)寺集高贤乃莲社门临清流是虎溪 (普化寺)殿立峰头檐下每任流云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清初五台山菩萨顶第一任大喇嘛“清凉老人”阿王老藏的生平法绩和他对五台山佛教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公社的夏琼寺,是一座在藏传佛教界颇享盛名的寺院。该寺座落在地势险要形似鹫峰的山岩上,故名“夏琼”(藏语,意为鹏、鹫,指寺后靠山的山形而言)。北依小积石山脉的“达夏山口”,南临黄河。积石山形似屏障,云雾  相似文献   

12.
正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一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西北部黄岗乡黄檗村境内的黄檗山,原称"鹫峰"——相传早年有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以此命名。黄檗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相传黄檗禅寺原名"鹫峰寺",唐开成年间,希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承嗣洪州宗风后,遵师嘱外出弘法,行及鹫峰寺,驻锡于  相似文献   

13.
重修五台山真容院记老藏丹巴五台山灵鹫峰真容院者,即唐之大文殊寺,亦称菩萨顶,踞五峰之怀。自中台发脉,逶迤而来,蜿蜒盘互,至此则拔地而起,岌然巍然,如西番之莲花瓣,附丽天成。与西北二台相接,峨谷之水出焉。近岭献奇,远峰争媚;黛螺赞峙,翠霭浮空。登斯岭者...  相似文献   

14.
菩萨顶诗歌     
菩萨顶诗歌真容院萧贡魔宫佛界等虚空,此理何曾属有无。直向台山始相见,可中还有二文殊。大文殊寺秋崖古今皇帝敕,寺起鹫峰头。客喜松间屋,僧栖云外楼。群山皆北向,二水自南流。名字闻天竺,神僧荷锡游。大文殊寺镇澄古寺晚峰头,登临兴未休。林烟笼绀殿,幡影挂朱楼...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圣地,也是蕴藏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宝山。雪水茶就是五台山著名的特产之一。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至五台山。乾隆皇帝在这次瞻礼五台当中,也如往次一样,玉叶纷飞,天花洒地。“拾级亲登灵鹫峰,和南月相仰真容。云标楼阁丹青焕,雪霁林峦雾霭浓。七日现身传古迹,五年来礼续前踪。传言回跸行营近,风度泠泠隔障钟”(《瞻礼菩萨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的南山寺、龙泉寺、菩萨顶都有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唯有菩萨顶的最出名。人们谈起五台山游览的话题,常会问道:“爬过‘一百零八’吗?”这“一百零八”就是指菩萨顶的石台阶,它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菩萨顶的代表性建筑。叶剑英同志《游五台山诗》中的“三十六丈高耸塔,百零八级石阶层”,就是说的大白塔和菩萨顶。陈毅同志诗:“本  相似文献   

17.
猴年春节后的一场厚霜,将宁静的佛教圣地普陀山装点得分外妖娆。那天早晨,我刚好陪宁波老家的客人到慧济寺进香礼佛,当登上普陀山的最高峰——菩萨顶(即佛顶山)时,俯瞰群山,啊!脚下厚厚的白霜与黛色的青山互相辉映,景色显得特别秀丽。  相似文献   

18.
老藏丹巴,山东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原为北京崇国寺喇嘛,顺治十七年(1660),奉世祖章皇帝之命,与其师爷阿王老藏和其师父老藏丹贝至五台山菩萨顶,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他在山30余年,首先是协助师爷、师父修葺了菩萨顶的全部殿堂楼阁。据其《重修真容院碑记》载,前自山门,中经过楼,迄于后院,增补缔缀,殿堂悉换琉璃黄瓦,遂使菩萨顶成了一座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梵宇琳宫、皇家道场,居于了五台山所有寺庙的首位。据菩萨顶老喇嘛回忆说,经其修葺后,菩萨顶有殿堂院、禅房院、方丈院、客堂院、兴贡院、小厨房院、茶房院、李子树院、买卖院、新房院…  相似文献   

19.
塔院寺感怀     
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时,曾在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内住宿。滚滚黄河呵万里程,征帆破浪乘长风。延水依依呀长相送,千山万壑露笑容。领袖东渡登上灵鹫峰,历史的长河浪涛涌。  相似文献   

20.
谈到武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少林寺,少林寺是闻名世界的武林重镇.早在唐代时,少林寺僧人就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气功、棍术等功法.其中,尤以少林拳术最为著名.虽经过干余年的苍桑岁月,少林武功至今还很兴盛.而五台山者,是佛祖敕封的文殊道场.早在唐代时,它就成了与印度灵鹫峰角立相望的世界级的佛教圣地.到宋代时,五台山高僧睿谏及其徒杨五郎、徒孙真宝也以杨家功法抗击金兵入侵,立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功勋.《五台新志》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