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蔚 《周易研究》2006,(1):17-21
《左传》、《国语》所载之易例,向为历代易家所重视。其间在“卜史”名义之下,掌易者实际身份之差异及《易》之实际应用方式之差异之于考察春秋时代或谓《左传》、《国语》时代《周易》文本之传播、接受及其形成情况皆负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2.
赵杰 《周易研究》2002,(6):40-45
本文认为,本易理以诂易辞,由易辞以准易象,这是尚秉和先生注解《周易》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独辟蹊径所发明的注易新方法。依据此一原则和方法,尚先生一扫东汉以来易家注易迂曲立说、穿凿附会之风气,穷究易理,广搜易象,以易解易,以易证易,其对《周易》经、传的诠释,"六通四辟,若合符契"。由此不仅纠正了千百年来易家注易的诸多流弊和错误,而且也牢固地确立了尚秉和先生在易学史上的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3.
由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周易》研究室筹备并发起的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日至9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南斯拉夫、丹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学者近二百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周易》经传的研究1.《周易》的成书问题。这个问题是历代学者热衷讨论的课题。这次盛会根据考古发现的新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中英认为:《周易》的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天人互感、万物化生的观念,历经夏之玉器时代、商之龟卜时代、周之卜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自成书以来,就是一部颇有争议的著作。二千余年来,历代学人,各有论列,见解纷纭。最近几年,学术界又深入探讨,重新评价。在这里,我们试对《吕氏春秋》研究的前人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学术争鸣,钩玄提要,作一简介。一、《吕氏春秋》研究的历史回顾从《史记》等历史文献看,《吕氏春秋》是秦汉之际颇受当时思想界重视的学术巨著。司马迁在其名著《报任安书》中,即言“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把此书与《周易》、  相似文献   

5.
《周易》与元素周期系肖树森《周易》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瑰宝,源远流长。《周易》又称大易、易经。被历代列为群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科技与生产各领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运用图象以表达自然规律,近代科技成就发展日益证明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不断刷新其...  相似文献   

6.
《周易》预测中的方法论思考邱文山《周易》中的预测方法,经历代易学家的丰富和发展,已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本文拟就其预测方法论方面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正于方家。一、《周易》预测中的“观象取物”方法《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辩证思维的源头,它以物...  相似文献   

7.
<正>刘大钧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54万字,415页。本书辑录论文25篇,为2013年8月16至18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此次会议延续了历届研讨会"史思并重,多元融合"的学术理念,以"易学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围绕三代文化与《周易》成书、《周易》文本结构与言说方式、《周易》经传哲学、出土易学文献研究、历代易学研  相似文献   

8.
《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易》的性质, 学界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周易》是一部筮书; 《周易》是一部史书; 《周易》是一部伦理书; 《周易》是一部哲学书; 《周易》是一部管理书等。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差别, 一方面取决于《周易》所包含的内容。《周易》内容包罗万象,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 “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随着社会发展和历代学者对《周易》的解释, 《周易》的内容和性质也在发生变化, 这为确认《周易》的性质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李兰芝《周易》从汉代开始,被列为五经之首,并为历代学者所垂重。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周易》进行了研究、解释。通过种种解释,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形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即易学。有的研究者,在理解与解释《周易》过程中,有较成熟的解释意识,提出...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丁氏传二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周易丁氏传》二卷,马国翰所辑,载《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丁氏者丁宽,宽字子襄,梁人。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事蹟具《汉书·儒林传》。宽受《易》于田何,又从周王孙受古义,传同郡砀田王孙。《传》称宽“作《易说》三万言,训古举大谊而已。”《艺文志》易家,“丁氏八篇”,《隋志》不著录,盖佚已久。国翰因陆德明  相似文献   

12.
刘大钧教授著,四川巴蜀书社1999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421页。该书曾于1986年初由齐鲁书社初版,旋于1988年元月再版,是年6月又予加印,是建国后第一部正面肯定象数易学并对其进行简要系统诠释的著作,对于人们了解易学的本来面目,恢复象数易学的学术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书中,作者以《〈周易〉泛说》和《关于〈周易大传〉》为题,对“周易”一词的内涵,《周易》一书的性质、结构,《易大传》的称谓、著作年代、学术思想归属以及六十四卦排列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探析。在《关于<易>象》一节…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段长山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周易》发祥地中国古都安阳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易经学会、安阳周易研究会、安阳周易学院等四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华炎...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与《周易》的关系,历代有“医《易》同源”、“医源于《易》”、“医先于《易》”诸论。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辨析,认为中医学的实践起源与理论滥觞远早于《周易》,并为《周易》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医学基础;中医学与《周易》哲学思想同源于华夏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感悟及由此产生的原始思维与认知方法,如天人相应、阴阳、常变等观念,并且均可上溯于巫史文化;《黄帝内经》是古代阴阳哲理最完整、系统的体现;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受到《周易》理论的深刻影响与规范,汉以后尤甚。中医学既应用古代哲学概念说明医学问题,又在医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新书架《周易折中》由清康熙皇帝御纂,大学士李光地总裁的《周易折中》,虽称以朱熹《本义》为主,《程传》次之,但广采汉、晋、唐、宋、元、明共218家易学名著之精华,是一部集历代象数易与义理易之大成的易学巨著。该书经刘大钧教授精心校点整理,由四川巴蜀书社于...  相似文献   

16.
《周易》名义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何以名易,《周易》何以名周易,历代学者多有阐释,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寿祺先生曾作《周易名义考》,胪列诸家之说,于《周易》之易,有生生谓之易,易者象也,易为逆数,易一名而含易简、变易、不易三义,易为占卜之名,因而以名其官等说;  相似文献   

1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多方友人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天正式开幕了! 本届《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周易》与哲学文化”的主题下,将对《周易》的经与传、易学发展史、易学与中华传统哲学文化的关系、易学与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易学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现代知识体系的整合、触通,以及易学研究的方法论等一系列新老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周易》号称传统儒学最高的哲学典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它对绵延达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中华文化慧命的生衍,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现代文化学、人类  相似文献   

18.
6月2日、4日天津市中国哲学史学会召开了老子哲学思想讨论会。会上发表了七篇论文。杨柳桥同志首先根据他研究《周易》和《老子》多年的经验,把《周易》和《老子》进行对比,分析了老子哲学的性质和范畴。他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太史儋,《老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应该是在《易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秦易家认为“道”(“易”的发展过程)是发生在天地、阴阳生成之后的,“易”有“简易”、“反易”、  相似文献   

19.
张悦  金圣基 《孔子研究》2023,(4):101-110
丁茶山作为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周易》解释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在于出入汉宋易学,通过批判继承汉代象数易学解释方法,提出了以“易理四法”为核心的易学解释体系。茶山《周易》解释的突出特点在于统合象数与义理,由卜筮而转出“成德”的人文意涵。这主要表现在,茶山充分肯定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与改过迁善之书的双重性质,既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从象数角度对其卦爻辞进行了解释,又试图探讨圣人作《易》之本旨,揭示了其道德人文的义理精神。由茶山之天道观和人道观出发,立足于其《周易》解释中提出的“顺天命”和“改过迁善”工夫,即可揭示茶山《周易》解释的道德修养论特质,即在实践中结合外在道德约束与内在道德自觉两种修养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性理学重本体轻工夫、重内在道德自觉(内圣)轻外在道德实践(外王)的空疏之弊。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元典,备受历代士人尊崇,出现了不同理解视域下的《周易》观和生生不已的易学延展长河。生为南宋一代理学宗师的朱熹,在前人解易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周易》观,为易学的发展注入了理学的新内涵。一、关于《易》的作者与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