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的中国数学家中,有一位出身于小贩之家,他便是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经过多年努力,拥有了3家规模不等的商店,一度担任县商业丝会董事。不料后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接着较大的店也倒闭了。等到华罗庚出世时,华家只剩下一个经营棉花的小店,以委托代销为主。华罗庚在当地读小学时,因为淘气,成绩糟糕,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做父亲的重男轻女,  相似文献   

2.
华罗庚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一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东西,善于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形成了显明的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4,(7)
中国残疾人有5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983年4月由赵朴初、季方、李维汉、华罗庚、黄鼎臣、张邦英、吴作人、胡子昂等八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怀着对残疾人的一片慈爱之心,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共同提出建议,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经国务院批准,于翌年3月1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基金会成立伊始,中国佛教协会率先支持,并在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信中说:“贵会的成立,对于增进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和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佛教徒对兴办和赞助该会福利事业看做是实践佛教利他济世宗旨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4.
现代数学的几个哲学问题张水良(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314200)子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00732)数学,智慧的摇篮。伽俐略把数学看作上帝书写宇宙的文字,华罗庚认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无不可用数学加以描述。那么,数学与自...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好知识,关键就在于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只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难、累,反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也不例外,长时间的生活实践,使人类在生活中发现、总结出了数学知识,高效学习数学的最佳保障就是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人类发现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而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所学的数列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办法。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  相似文献   

7.
不请求原谅     
早在20世纪50年代,王元就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著名人物。他证明的"2 3"为陈景润最终证明"1 2"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此外,他与恩师华罗庚先生一同创造的"华王方法"被国际数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们多年的师生合作,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技术实践与技术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队伍基本上由三部分人组成:科技哲学工作者、科学技 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领导干部。这种"三结合",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建立以来一直倡 导的,也确曾为我国科技哲学研究与科技实践的密切联系奠定了制度基础。像周培源、钱三 强、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等一大批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都曾积极参与我国科学哲学和 技术哲学研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这批老科学家相继退去,"结合"的风光似已 不再,在科技哲学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之间似亦出现渐行渐远之势。对此,有人认为它反映 了科技哲学正在走向自主和成熟,而另一些人则从中看到了科技哲学发展的一种危机。二十 多年前,关士续和陈昌曙曾撰文指出,如果科技哲学研究"久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产生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财富     
真正的财富韩永清“你们不要在地上积蓄财富,因为地上有虫蛀、有锈蚀,也有贼挖洞偷窃。你们积蓄财富于天吧!天上没有虫蛀、锈蚀,也没有贼挖洞偷窃。因为你们的财宝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玛6:19-21)财富,对世人来说,既不是万能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办好《中国宗教》杂志,本刊在今年第2期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读者调查表,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对今年第1、2期的《中国宗教》评头论足,对今后改进办刊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调查刊出后,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读者的回音,直到来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我们没想到,有如此之多的读者关爱着这份杂志。参与调查的读者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其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信教者,也有非信教者;有上至79岁的老大爷,也有下至10多岁的中学生,当然也有我们的通联员们。我们非常重视这样一次与读者对话交流的机会,把每一封来信…  相似文献   

11.
万事结尾难     
利未 《天风》2010,(3):64-64
天下万事,在好的开头之后仍需真心实意地持续努力、亲为实干,才能有好的结尾,有过开头,半途而废、不了了之之事多也。对事业需要职守,对家庭需要坚守,  相似文献   

12.
一、高校教师的成长需要艰苦磨炼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诗句虽是对教师的称赞,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要想智如泉源必先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要想为人师表,必先自己一身正气,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想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必先自己做到知“道”、有“业”、不“惑”。“道”是指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谓知“道”,是指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业”是指事业,即教师也要做到事业有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希望,才能有奋斗的动力。教师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能够桃李满天下,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算是事业有成了。“惑”是指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兰经故事》前言林松《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主要也是首要的最神圣的经典,是最根本最有权威的立法依据。它对伊斯兰教的兴起、传播与发展,始终起着无可比拟的、也不容取代的指导作用,对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诸方面,都有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千...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有相轻的陋习。但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不少文人相重、相互砥砺的佳话。 古代的学者不仅重视朋友从正面给自己的帮助,而且重视朋友对自己过失的规功。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一书中,曾把朋友分成四类,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对而言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  相似文献   

15.
材料是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70年代制成的光导纤维,也不会有现代的光通信;如果不制成高纯度大直径的硅单晶,就不会有高度发展的集成电路,也不会有今天如此先进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当纳米材料的诱人前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也顺理成章。1、什么是纳米?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2、什么是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在这种水平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处理的技术称为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频发的世界末日预言,有深厚的宗教背景,由此造成的文化心理,不仅影响个体生活。或许对社会、对世界也不是福音。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其中如何激发灵感的问题尤具理论的难度,也更有实践的价值,因此也就更有诱惑力。多少年来,为寻找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努力地探求着、追索着、体味着,对灵感发生的规律和引发机制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灵感曾经闪烁着神秘的色彩。使普通人不敢对她心存幻想,然而普通人要取得事业上的突破和工作上的成功,电离不开灵感所赋予的特殊智慧。我们曾与激发的秘密有了进~步的认识、真切的感爱和初尝圣果的欣喜。我由亲身体验确证了灵感不是上帝的恩典,也不是个…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程佐林,徐绍清有的学者认为,“五四”文化战士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社会风俗的激烈反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对此,本文作者通过考察“五四”先驱者们对思想文化具体内容的批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良完俱在,精华与糟粕共存。五四文化战士们批判攻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儒家思想中有关纲常礼教和封建制度方面,即使对此,也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既有批判又有肯定和继承。陈独秀、李大创、鲁迅、易白沙、吴虞、胡适等,对以孔教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思想批判的态度是坚决的,但在批判中有取舍、有保留。陈独秀和李大别都承认儒家学说、纲常礼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积极意义。不过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生活,所以变成没有价值的偶象和精神拉圾。“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儒学和传统道德中,不仅有需要批判的消极因素,也有值得今天继承和发扬的东西。胡适和陈独秀都认为,温良恭俭让信义和平仁爱诸美德,虽不是儒学和中国传统道德独有的内容,但它作为世界普遍实践的道德,至少也为儒学和中国传统道德所蕴含。因此应该承认儒学和中国传统道德中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有价值因素。李大$1)在解释他批判孔教时指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也是最伤人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存着一份对爱情的期盼和对激情的渴望。从儿时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海枯石烂、白头携老,无不隐藏着人们对爱的呼喊。人们为了爱而幸福、欢欣、人们也为了爱而痛苦、惆怅。“爱”究竟是什么?“爱”何来如此之大有魔力?可能谁也元法说清道明。不过,要想知道自己将来的爱情之路如何,了解自已的爱情之后,也就略知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在平日学习与班干部工作中,常常和一些女同学有来往,其中和一两位女同学很谈得来,我们都觉得彼此交往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而且对搞好整个班集体工作都会有帮助。一些老师也说过,世界上总是有男有女,班上的同学中间也会有男生和女生,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是很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