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新京报》报道:新浪教育发起2019年高考家长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95万份。调查显示,有45%的受访家长表示在考试前自己压力很大,12.9%的家长甚至在考试前比孩子还要焦虑。对考后填志愿最关注的家长占19.34%,考后与孩子聊志愿最多的家长占22.73%。近几年来,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高考学生发生悲剧的新闻,几乎年年都有。每年六七月前后,一些考生知道自己考试失利,受不了刺激,认为自己十年寒窗辛苦付诸东流,因此以各种办法逃避现实,有与父母吵架的,有离家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临近了,考生们正在做着考前的最后冲刺,以期迈进一个理想的大学。但能否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除了分数这一基本的因素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考志愿的填报。每年都有不少考生,由于志愿填报的不好而不是由于分数,未能进入本能够进入的较好的学校和专业。等到高考揭榜明白这一点时,已是悔之晚矣,剩下的就只有喊冤叫屈和无奈的份了。 怎样才能避免在这种影响人生轨迹甚至命运的重大选择上出现失误呢?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首先,对自己有个比较准确的定位。主要是通过高三一年历次考试…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一生里总要面临各种抉择,高考选填志愿可能是学生时代最负挑战性的一个。寒窗苦读了10多年的莘莘学子们,不论是即将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还是即将走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都必须面临这一决定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的选择。%可是,整天被书本、试卷和作业所束缚的学生们对这次重大的抉择并没有准备。他们头脑中有的只是公式、单词和应接不暇的考试,对于选择什么专业或职业,只有模糊的概念,也许只能等到填报志愿的时候才仓促决定,或者干脆求助于家长、老师。于是,每年高三学生填写志愿都让家长们焦头烂额,由于平日对孩子关注的重心都…  相似文献   

4.
选择     
正人刚出生就会选择,婴儿的主要选择是哭与笑,饿了、不舒服了、不让谁抱就选择哭,稍大点儿玩什么玩具、看什么动画片、与哪个小朋友玩都有选择。上学后参加各种考试时,谁都会遇到许多选择题。有时并不知道正确的答案,选择了A,又怕是B;选择了C,又觉得D对。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学校又成了一大难题:选择这所大学,又觉得那所大学好;选择那所大学,又觉得某某大学更好;选择心中向往的名校,又怕自己的分万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园对大班幼儿关心帮助他人情况进行了一次家长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去主动关心帮助他人;2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想去帮助比自己小的朋友,但不知道怎样去做,往往弄巧成拙;只有1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爱心,喜欢去帮助别人,而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及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客观估计正确定位】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  相似文献   

7.
表扬,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表扬的效果并不一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运用表扬的方式不同。那么,应如何表扬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经常的关注和及时的表扬。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诸如吵嘴、打架、乱叫……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试问家长们,你是否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安安静静地游戏或做自己的事情时,家长一向熟视无睹,等到孩  相似文献   

8.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美丽、纯洁、敏感的心灵,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因此,在育儿方法中,也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具体说来要淡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异常心理, 相貌心理对于那些相貌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些议论。在被他们提示后,这些"相貌异常"的孩子对自己的相貌会产生"自己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心理。这种过早的自我浅层表面的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全面健康发育的。因此,对于特美,特丑的孩子,家长都应努力去淡化他们的"与众不同感"。  相似文献   

9.
高考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必由之路,它往往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根据历年的高考经验,在高考中获胜,既取决于智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素质因素,而后者容易被人忽视,以致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高考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场考验。每一位家长都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调整好各自的心态,让孩子  相似文献   

10.
残障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上海市286名残障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残障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结果发现:核心家庭占绝大多数;残障儿童家长学历层次和经济收入较低;家长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很有必要,但对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大多数家长除了与教师有较好的交流合作外,在与家庭其他成员、其他残障儿童家长以及邻居的交流合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2.
教育倔犟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但你应该看到,倔犟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即表示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你若以粗暴的态  相似文献   

13.
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并没有普遍展开。尽管教材中有相关的内容,但教师讲起来,依然是遮遮掩掩,闪烁其辞,亦或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学生有了问题,不敢问家长,更不敢问教师,都是在同学间探讨,或者借助于电视、书籍、杂志、录像中有关的情节,以弄清自己心中的疑惑。曾有一个六年级的女生悄悄问我:“老师,和男生拉拉手,是否会怀孕?”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错,这种由人引发的人因失误在复杂人机系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本研究从人因失误后操作者的行为反应(如错误后反应减慢、正确率提高等)入手,详细探讨了错误发生后操作者行为反应的生理、心理和情境影响因素及认知神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从行为训练、神经工效增强和界面设计增强三方面对错误后反应进行检测干预的手段,以达到推进和提高复杂系统人机工效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生感悟     
●不得志时没人知道自己,得志时自己不知道自己。后一种情况更可怕。●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是最滑的,而且滑倒后想爬起来站稳,还很不容易。●人有各种不良的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不良的欲望很容易实现。●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财富,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眼开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毁掉生命,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释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愈合伤口。●个别的恶可以伤害整体的善,个别的善只能抵消个…  相似文献   

16.
苏塔难陀 《法音》2006,(5):28-28
如果我们深入体察这个世界上各式各样的冲突,我们会发现,虽然抵触与分歧明显地与地域经济形态的特性相关,然而最深处的宗教差异可以被视作是引起动乱的主要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对宗教异端缺乏宽容,或者某些宗教领袖的至高之诩往往为宗教团体之间的憎恨和不容火上浇油。事实上,大多数的信仰追随者对于自己的信仰缺乏认识,更不需说他人的信仰。大家知道,我们大都不甚了解其他宗教信仰的观点,在做宗教比较时,这种情况往往会冲昏我们的头脑并搅起一种不稳定的情绪。我们总是善于强调差别而不是关注共通。为了弥合这种意义上的差别,应该教育民众…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误会常会发生,有些本是小事一桩,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可也有一些误会,若不加以说明,会使人牢记在心,如鲠在喉。对于这类误会,是要设法加以消除的。否则,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人际交往误会的原因尽管很多,但究其要者,不外乎以下几条:%1)错误的归因:错误归因的表现形式颇多。例如,有时候我们会把别人一些无特定含义的行为当成寓意深长的行为,以致生出种种误会,这就是所谓目的性归因和反应性归因上的失误。人们之所以发生这种归因失误,往往是由于主观心理上的“投射机制”,即把…  相似文献   

18.
谬误与挫折     
怀疑论者通常不愿与迷信的人交流,因为与他们的对话容易让人产生挫折感。迷信超自然的人惯用荒谬的语言和逻辑来挑战现有的科学知识以建构自己的立论。然而积极的怀疑论者不应该选择消极的逃避,而是应该勇敢直面这种挫折感,将自己所信奉的理性探究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你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你参加一个聚会或者社会活动,悠哉游哉地喝着饮料,聊着感兴趣的话题。突然,就有人不识趣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伪科学方面,你可能如坐针毡。但是,如果偏偏有人“哪壶水不开提哪壶”,问起你有什么高见,你也许会手足无措。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倒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收到一个六年级的女学生给我写的条。她问我:“家长不理解我,动手打人怎么办?”我立即给她写了回信,首先肯定了她对我的信任,接着我告诉她,应主动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只有让父母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求得理解。父母打人是不对的,但在他们生气的时候,你最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跟父母顶嘴,不要使矛盾激化,你就会不挨打或少挨打,等他们气消了,你再把自己的理由、想法,好好跟他们交谈,也许会有好的效果。你可以试一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平衡操     
现代社会是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负担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容易导致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因此,怎样保持心理平衡,有关专家提出了以下的忠告:一、不苛求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有所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否则,过高的期望值会使人误以为自己总是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完美主义者”常有挫折感。所以,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